
- 收藏
- 加入书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融合”的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部门逐渐加大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学力度,辨别心理健康与五育融合的关系,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素质教育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五育融合理念下,教师要加强培训力度,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教学体验,在学生当前认知程度上进行完善,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能力,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融合放于同等地位,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创新水平,突破自我,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就心理健康与五育融合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五育融合
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依然成为教学重要方向,为了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这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信号,为了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建立对心理健康的全新认识,结合小学生当前发展特点以及发展需求,了解学生的发展差异性,深入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其特长,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实现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德育,心理健康重要导向
德育教育是以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为基础,结合社会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意志不坚定,小学心理教育倾向于培养学生自制力,情绪管理能力等内容,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确保心理健康。提高德育教育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学生养成健康心理的基础条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通过讲座、广播站等宣扬优秀思想,学生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加强校园建设,利用校园展示栏、长廊等场地,张贴宣传标语,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校园各个角落。除此之外,学校应该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室,并且配备专业人员以及基础设施,例如沙盘、玩具等,学生一旦产生心理问题可以及时咨询,教师及时引导,避免造成不良影响。进行德育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家庭的参与,家庭与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地,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在家长产生疑问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拥有健全的心理。
二、智育,心理健康前提条件
智育主要是提高学生智力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不仅要提高学生知识水平,还要以此为基础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生活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学生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体育,心理健康体质基础
体育教学是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存在较大差异,体育教学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中加强锻炼。在课上,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方式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进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独特的教学体验,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开展体育竞赛,小学生好胜心较强,通过体育竞赛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带来的激情,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团体意识,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发展自己的人格,在与学生合作中加强默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美育,心理健康基本内涵
美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学生通过欣赏美好事物,提高鉴赏能力,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提供积极情绪价值。美育教学主要通过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欣赏事物的美,让学生形成美的感悟,培养学生艺术情怀,进而形成自己独特欣赏美的体系,通过美育教学能够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在生活中了解生活中的美,在鉴赏美的过程中提高道德素养,让学生心理处于健康状态。
五、劳育,心理健康重要途径
劳动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劳动意识,通过劳动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教师要更新劳动活动形式,增强学生劳动体验,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将劳动意识落实于实处,增强学生责任心,提高学生劳动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进行情境教学,开展多样化劳动活动,丰富劳动内容,在活动中养成学生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实现劳动育人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与五育融合的力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实践活动,从学生学情、实际情况出发,大力推行五育并举,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五育融合 立德育心——上海市南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06):68-70.
[2]胡和秋.德育与心育融合 共促学生健康成长——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初级中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中小学校长,2021(08):69-70.
[3]江泓,毛绍华. 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心育”促进“五育融合”的机制研究[C]//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组委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文艺教育委员会.中小幼教师新时期第三届“教育教学与创新研究”论坛论文集(四).[出版者不详],2022:63-67.DOI:10.26914/c.cnkihy.2022.046028.
[项目课题]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研究课题(2021SXJP199)研究成果自助,项目名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融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