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与提升对策
摘要:我国202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为1158万人,达到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凸显。本文从自我认知不准确、“慢就业”“懒就业”现象严重和岗位供给不足等三个方面问题及原因展开分析,提出强化自我认知与规划、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树立正确职业观、开展针对性实训和强化岗位供给等五项针对性建议,以期为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据统计,我国202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为1158万人,较2022年增长82万人,为近年来之最,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加入职场中,就业工作压力前所未有。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就业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并存。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高校毕业生专业技能的缺陷等原因,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常常遇到困境,需要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因此,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及原因
(一)自我认知不准确
当前,高校毕业生对于自身认识不足。在疫情不利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通过线上方式学习,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加之外出实习受阻,学生难以“学以致用”,缺乏职场的“初体验”。在此条件下,学生在毕业前很难正确认知自身优缺点,在求职中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过于自卑,认为自己大学期间上网课,缺乏求职相关技能,在面试中往往不自信,认为需要等到自己真的准备好再求职;二是盲目自信,认为拥有高学历可以轻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在求职中自视过高,追求较高的薪资待遇,从而导致求职受挫。
(二)“慢就业”“懒就业”现象严重
“慢就业”是指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主观上选择二战考研、二战考公或自由职业而暂缓求职。“懒就业”是指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无就业意向,并在毕业后一段时间不去找工作。“慢就业”“懒就业”同属主观就业意愿不强,有回避甚至是逃避的就业心理。
近年来,“慢就业”“懒就业”现象日趋严重,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公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学生无需承担经济生活压力,将听从家长的意见选择二战考研,或求稳考公,或毕业游学,或选择暂不就业,以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相关群体的分享常见于自媒体等平台,使得更多学生争相效仿,“慢就业”“懒就业”现象日趋严重。
(三)岗位供给不足
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岗位数量明显下降甚至出现饱和的现象,此外,国企所提供的岗位有限,占据岗位供给绝大部分的不少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生存压力。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就业岗位供给不足,成百上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升对策
(一)强化自我认知与规划
依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讲座》等第一课堂实现高校毕业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和自身定位,用系统知识分析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和职业倾向,通过参加集中讲座、“一对一”咨询等第二课堂形式进一步明确求职目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规划和方向策略,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对自身的认知及岗位与专业的完美匹配。
(二)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
高校应该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明确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主动与行业内优质企业对接,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企业与高校的优势互补。高校毕业生应该积极参与校内各种实践活动、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围绕实训实践活动与行业和企业等优质外部资源建立紧密联系,在实践中收获机遇和经验,着力提升自身求职和职场竞争力。
(三)树立正确职业观
高校就业工作队伍要深入学生当中,通过生涯实践周、就业活动月等活动和“一对一”答疑等环节为学生树立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发光的正确求职观念,有效减少“慢就业”“懒就业”现象发生。此外,要不断积极宣传就业政策,鼓励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扎根基层,苦练技术本领,去祖国边远地区和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四)开展针对性实训
高校毕业生应该深入了解本行业情况、市场总体需求和岗位的特殊要求,在学院范围内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实训,不断拓展毕业生的眼界和技能,增强自身适应工作和环境的灵活性,更好地满足差异化的用人单位需求。
(五)强化岗位供给
强化岗位供给,不断搜寻岗位信息,畅通发布渠道,通过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毕业生群等平台及时将就业岗位传递到毕业生处。用好政策性岗位,将“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国家基层项目政策和信息传递给毕业生,增强岗位的种类和数量。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自我认知不准确、“慢就业”“懒就业”现象严重和岗位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并分析产生原因,并进一步从强化自我认知与规划、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树立正确职业观、开展针对性实训和强化岗位供给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针对性建议,以期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更好的思路和帮助,推动大学就业育人工作发展,为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刘贝贝, 刘琳.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 四川劳动保障, 2023, No.453(04): 101-102.
[2]单永莲. 河南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浅析[J]. 人才资源开发, 2022, No.480(21): 40-41.
基金项目: 西安财经大学辅导员精品项目-后疫情时代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以西安财经大学为例-22FCXJP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