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体验型德育的模式探索

唐文艳
  
数字媒体号
2023年18期
浙江省慈溪阳光实验学校 浙江慈溪 3153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体验型德育以“体验”为策略,以“主题活动”为主线,以“培养阳光少年”为目标,以探究平台运行原则、运行模式和效果评价为路径,构建体验德育平台,打造“自然、自主、自觉”的体验德育模式,发挥德育功能。实践中,我们把德育体验模式大致分为三类:自然活动模式、自主组织模式、自觉实践模式,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的合力互动,提高了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体验型德育;自主模式;主体意识

一、体验课堂下的自主组织模式

自主组织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是生活的主人,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组织实施各种活动,这是实施自主组织模式的首要条件;其次,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产生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再次,在学生的道德认知上加强引导,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上加强指导,并评价手段促使学生将已有的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其结构如图1、图2

自主组织模式的目标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在知、情、信、意、行方面进行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评价,最终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该模式主要用在课堂教学上,其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情景创设、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

二、实践平台下的自然活动模式

自然活动模式主要表现为:第一,是以现时的、自然的、真实的生活为基本途径对学生实施的德育;第二,主张学校德育是对“人”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第三,注重转变和深化学生的品德“情感”。

自然活动模式的具体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学会按照一定的品德规范去生活。该模式结构为:

案例:“美丽瞬间”抓拍活动。

引导:学校在周一的学习生活总结会上,校长发出倡议,倡导全体师生的校园行为举止文明,并建议教师在食堂、在寝室、在操场、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来抓拍师生行为的美丽瞬间。班主任在班级作好宣传工作,鼓励同学们争取成为美丽瞬间的主角。

实践:中小学部开辟专栏将照片在全校展示,并在生活会上对“美丽瞬间”的主角进行表扬。同时,引导学生在节假日、周末去拍社区里发生的美丽瞬间,去体验、美的行为、感悟美的生活。

选择:经过一至多学期的活动参与,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会有所选择,不再随意扔垃圾,面对操场零星的垃圾,他会选择弯下腰拾起。在寝室里他们会制止偶尔出现喧哗吵闹行为。这些选择会为学生今后的社会行为作好有益的铺垫,受益终生。

“美丽瞬间”活动,让校园内呈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学校的宣传窗和班级的展示墙,展出老师和学生发现的最美学生和教职工。学校“阳光电视台”也开辟了“美丽瞬间”栏目,以照片、视频的形式动态地展现阳光人最美的一面。学生在美德的熏陶下,发现最美,发扬最美。

三、环境、赏识平台下的自觉实践模式

自觉实践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主题活动作为外显的主要载体,以体验作为学生内化的主要途径。用“行”的常规行为去纠正非常规行为,把社会道德规范自觉“内生”为自我的道德意识,再“外化”为学生自我的道德行为。

自觉实践模式的具体目标是:以“行”、以“活动”去激发学生内心向上的元素.把原本混乱的、模糊的道德形象进行重构,内生为品德,再外化为正常的行为表现。即:以“行”示范为手段,达到模“范”为行是目的。其模式结构如下:

作为学校里的学生,家庭中的成员,社会上的公民,在不同的群体生活中应该遵循哪些规则。这些规则,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学校抛开条条框框的束缚,组织学生开展广泛的讨论,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全校学生审议通过,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也许最终的内容跟自上而下制订的仍然差不多,但对学生遵守规则能动性的激发却是大不一样的,那不是“要我遵守”,而是“我要遵守”。有了内心的体验,自觉的德育才会达成。

案例:“七彩阳光评价”活动。

学校师生共同制订“七彩阳光卡,伴我共成长”的激励性评价体系,涵盖了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个项目制定详细的考评细则,每周在日常积累的基础上总结一次,根据得卡数评选周阳光少年,得到学部主任赏识卡,每一个月评选月阳光少年,得到校长赏识卡。以“阳光少年”评价为契机,每周每月都有总结性的评价。为了深化了“争卡换币”的系统过程激励,充分提高阳光少年的争卡积极性,我们实行了“以卡换币”激励模式。以七彩阳光卡每周的得卡数去兑换相应的阳光币,学生可以将阳光币可以存入阳光存折,可以在学校的阳光超市兑换学习用品。

“阳光体验德育”以“阳光少年”为培养目标,以“德育体验”为途径,将德育从理念落到了现实的土壤,切合义务段学生成长的特点,实现了学生品德及行为成长的自主化、实践化。德育体验四大平台的构建,丰富了学校的德育课程,创造了深受学生喜欢的德育活动。“自然·自主·自觉”的德育模式培养了学生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参与社会、勇于实践的态度和能力。“阳光少年”梯度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的生活,并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真正发挥了评价的效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连动模式的成功构建,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实效,完善了我校阳光德育的管理机制,让学校把义务教育段“立德树人”的总目标落到了实处、实现了义务教育德育的回归。

参考文献:

[1]徐德泽,李宗莲.中小学德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新课程(下),2019(06):273.

[2]周铃杰.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新课程,2020(29):218-219.

[3]王国柱.构建中小学新型德育工作模式的思考[J].成才之路,2021(13):30-31.

[4]陈利红.立德树人理念下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路径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22(6):151-153.

[5]张开锦.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策略[J].才智,2020(29):81-8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