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戏曲化妆造型与人物形象塑造分析
摘要: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带领观众走进多姿多彩的戏曲世界,只有人物塑造的生动传神,才能达到吸引观众专心欣赏戏曲的目的。人物形象塑造侧重展现角色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征,后者需演员使用肢体动作、语言,并与灯光、音效等方面积极配合,前者需提高化妆造型的有效性,使人物形象可利用外貌、服装等元素传递信息,增强人物的真实性与艺术性。如何通过化妆造型塑造戏曲人物成为专职人员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戏曲化妆造型与人物形象塑造的策略,以期为提升戏曲化妆造型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妆造型;形象塑造;色彩运用;表演水平
成功的戏曲艺术表演离不开演员精心塑造人物形象,在表演之前演员需化妆造型,在此基础上进入特定的时空情境并完成表演任务。在社会进步的同时戏曲化妆造型水平不断提升,化妆造型已然成为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必要条件。基于此,为了提升戏曲表演水平,探析戏曲化妆造型与人物形象塑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戏曲化妆造型概述
戏曲表演中的化妆造型有别于现实生活,主要源于生活中的化妆造型与戏曲化妆造型的功能作用不同,后者主要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借助服装、造型、妆容传递信息,使观众能更加了解人物,对其性别、年龄、所处时代背景等方面能做出基本的判断,这对观众理解戏曲主要内容有益。如《花为媒》中的经典片段《这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段,根据唱词中的红绣衫、红鞋、樱桃小口、杏核眼等关键词完成化妆造型任务,从发饰、衣服、妆容的角度出发塑造俏美的人物形象,使张五可“美天仙还要比她丑”这一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为人物后续的行动线埋下伏笔,观众亦可合理想象,进而走入戏曲世界,有效增强戏曲艺术的感染力[1]。
戏曲表演属于舞台艺术,人物造型是优化戏曲表演艺术效果的关键之一。因为戏曲表演中的人物形象具有独特性,所以化妆造型要服务于人物形象,同时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基于此,戏曲化妆造型能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渲染艺术气氛,使观众能被角色所吸引。戏曲化妆造型除了能够作为观众与演员交互的纽带外,还能助力演员增强自信,相信自己就是俊俏的书生、英勇的将军、谄媚的小人、年迈的翁媪,这使得戏曲舞台上的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生理特征,不仅利于演员塑造角色,还利于观众区分角色,确保观众能看懂演员所表演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体悟其真情实感,实现增强戏曲艺术共鸣性的目标。如《花为媒》中观众可以通过人物的化妆造型将阮妈、张五可区分开来,阮妈面部妆容与张五可相比要重一些,可以凸显张五可的粉嫩与年轻,通过妆容的设计还可让阮妈更具喜感,这使得化妆造型可以突出本剧喜剧的风格特点。
二、戏曲化妆造型对塑造人物形象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从细节着手塑造人物形象
戏曲化妆造型利于演员从细节着手塑造人物形象。如评剧《刘巧儿》中刘巧儿的化妆造型设计,该角色穿着蓝色的改良唐装,妆容清秀,梳着偏向一侧的长辫子以及露出眉毛的刘海,头顶扎着红色的发绳,这可从妆容上给人一种天真活泼之感,因为刘巧儿所穿的正是普通劳动人民的衣服,所以利于演员通过表演展现出刘巧儿勤劳这一人物特点。通常情况下,演员的形象与戏曲人物形象相差甚远,这就需要通过化妆造型帮助演员无限贴近人物形象,例如年轻演员在塑造长者时,就需要利用化妆技术贴一些老年斑、皱纹、白胡子,还要戴白头发假发,解决演员外在条件不符合人物形象这一问题,继而从细节着手成功塑造戏曲人物形象。
(二)帮助演员找准角色定位
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会出现拿捏不好尺度的情况,通过化妆造型利于演员找准角色定位,进一步融入戏曲表演情境,用角色的状态做动作、说台词,并在表演中自然的做出反应。如在《花为媒》中,为了塑造富有喜感的人物形象,阮妈的妆容与其他演员相比稍微夸张了一些,张五可则在处理面部妆容时用到了大量的嫩粉色,凸显其年轻貌美、清秀可人的人物形象。在化妆造型时专职人员会根据演员的五官特点及人物形象使用化妆技术,如用突出且分明的眉角刻画刚毅坚定男子形象、用细且平的眉毛刻画温柔婉约女子形象等,进而助力演员拿捏好表演的尺度且能成功的塑造人物形象。
(三)助推人物形象与时俱进
戏曲化妆造型助力演员基于生理特征贴近人物形象,化妆造型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化妆工艺技术,二是艺术创作,专职人员使用各种手段突出角色的外貌特点,同时确保角色的外貌与其心理状态、人物性格等方面相契合。新时代戏曲化妆造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塑胶、乳胶、毛发等材料普遍应用于化妆造型,这使得戏曲中的人物不仅能神似,更能达到形似的效果。化妆工艺技术与化妆造型效果相辅相成,同时二者互相影响,在专业技艺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化妆工艺技术创新争优,这为现代戏曲稳健发展给予支持,使现代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符合新时代的审美标准。如在现代评剧《三嫂》中,化妆造型时用了头套,用以塑造精明强干的企业家形象,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所以在为“三嫂”的婆婆化妆时则改变了传统的化妆手法,虽然婆婆是生活在农村六十多岁的老人,但当前六十多岁的老人并不都是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基于此在化妆造型时重点添加几缕白发,面部妆容注重勾勒轮廓,突出这位婆婆干净利落的人物形象[2]。
三、基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戏曲化妆造型策略
(一)人物与造型相融合
戏曲化妆造型是对演员生理特征的再处理,使演员的外在条件能满足塑造人物形象的需求,同时人物的心理特征需与生理特征和谐统一,实现由表及里塑造生动人物的目标。这就需要人物与造型相融合,将化妆造型视为人物内心情感迸发的媒介之一。例如,在现代评剧《三嫂》中,因为三嫂是一位老知青形象,有文化、有修养,大方、热情、朴实,在多年的乡村生活中“三嫂”变得更加坚强,非常热爱农村这片土地。在理解“三嫂”这个人物形象后,以凸显其能干、开朗、豁达等性格特点为导向化妆造型,演员的底色薄厚适度,不仅要遮盖演员脸上的瑕疵,还要突出其面部妆容的质感,选用偏粉红的色系,有效凸显角色的健康活力,在涂腮红时选用橘红色,为的是让整个妆容更加淡雅清丽,同时演员的面部更加清晰。在化妆时根据演员的五官条件加以处理,例如演员若眼睛较小则适度加宽双睑,若嘴唇较薄则涂出敦厚稍大的唇形,这不仅能让演员的五官更加立体,在舞台上其做出的表情能被更多观众看到,还利于演员塑造朴实、善良的人物形象。因为《三嫂》这部评剧发生在现代农村,所以剧中的男演员均涂上了健康的红黑色,达到改变演员肤色的目的,使演员能给人一种长期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感觉,同时男演员除了修剪眉毛外,嘴唇、眼睛几乎没有做特殊处理,使男演员的形象更加真实、淳朴,继而实现人物与造型相融合的目标[3]。
(二)结合舞台灯光完成化妆造型任务
戏曲表演需多部门积极配合,舞台灯光作为渲染气氛、助推剧情发展、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媒介之一是化妆造型需考虑的要素,主要源于舞台上各种强光照射演员,演员的妆容可能会因此走形变样,还可能会出现演员脸色惨白的情况,这不利于演员塑造人物形象,亦无法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基于此,在化妆造型时需充分考虑舞台灯光效果,如评剧《无盐娘娘》中,舞台上展现女主角在沙场上英姿飒爽的戏份配合使用了暗红色的灯效,女主角身穿白色、金色、红色服装,头扎红绸,眼妆为红色,画剑眉,凸显其英气,继而在灯光、化妆造型色调统一的基础上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之感,同时为角色抒发爱国之情提供有力条件。
(三)合理运用色彩
在化妆造型时需要用到许多的色彩,戏曲化妆造型通常情况下需色彩简洁、干净,同时色彩的选用需为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务,这就需要结合人物形象特点合理选择妆容的颜色及服装的颜色。如评剧《秦香莲》中,为塑造悲苦、坚强、勇敢的人物形象,扮演秦香莲的演员身着黑色长衫,面部妆容朴素,装饰穷素银锭头面,凸显“清水脸”的特点,用黑色勾眼描眉,在鼻翼、眼角、额头等处使用小白粉,其目的是展现出秦香莲的悲惨境遇,进而合理使用色彩诠释人物形象[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戏曲化妆造型利于演员塑造人物形象,基于此需从细节着手通过化妆造型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还需将人物与造型关联在一起,使化妆造型可以为展现人物特点而服务。身为负责化妆造型的专职人员亦需深度研究剧本,根据剧本的中心思想、人物特点制定化妆造型方案,同时在化妆造型的过程中与演员积极沟通,使演员能了解化妆造型的意图。专职人员还需在化妆造型时遵循艺术规律,结合舞台灯光为角色造型,亦需合理运用色彩,继而增强戏曲人物形象的艺术性与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关虹.论戏曲化妆对人物形象的精准塑造[J].中国民族博览,2020(04):135-136.
[2]潘文艳.基于戏曲化妆分析造型与角色对人物形象的塑造[J].戏剧之家,2021(08):27-28.
[3]夏金.戏曲化妆造型与角色的关系[J].艺海,2020(06):28-29.
[4]韩盼娜.化妆造型中的“意与象”[J].艺术评鉴,2019(05):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