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社交媒体使用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王小蕊 张妙芝
  
学术研究媒体号
2023年2期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航空旅游学院 江苏省无锡市 214122

摘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社交媒体出现,为大学生获取海量信息提供了新渠道,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花很长时间在社交媒体的使用上。心理健康对人的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复杂多样的社交媒体境遇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需要社会各个系统共同努力,利用社交媒体的优势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做好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对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社交媒体环境下,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交媒体创新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培养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交媒体;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社交媒体是指允许用户创建、分享和交流信息的在线平台,使用的媒体一般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国内常用的社交媒体有微信、QQ、微博等。近年来随着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不断升级,众多的社交媒体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当中,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0年调查显示,中国仅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就 达到85.1%。社交媒体的使用为人们建立和拓展社交关系提供了便利,尤其是疫情以来,因为互联网的使用才使得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学校的教学工作也逐渐从线上为主转向以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教学模式。社交媒体给了学生极大参与空间的信息交流、传播的自由,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社区进行沟通,网络的虚拟性让学生能够隐藏掉自己不想让人知道的信息,网络的及时性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被满足,这恰恰迎合了大学生追求个性、发挥主体性的需要,使得学生更钟情于线上学习交流。高职学生学习兴趣有待培养、人生目标有待确立,价值观正在形成当中,自我约束能力较为薄弱,而网络的虚拟性、诱惑性、网络上的跟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社交媒体,发挥社交媒体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社交媒体使用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1社交媒体内容的丰富性扩展了视野

当前社交媒体发展迅速,信息传递快捷,各种优质的心理健康公开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持续推进,这不仅为学生解决自身的困惑提供了解决通道,同时对心理学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通道,让学生能够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借助社交媒体,运用好资源库,丰富了学生的视野,解决了更多学生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并拓展了自身的视野。

1.2社交媒体反应的及时性增加了幸福体验

大量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使用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影响,因依托社交媒体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打破了信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当学生出现心理困扰或者疑问时,可以立马寻求网络帮助或者借助社交媒体,向社交媒体另一端的人寻求帮助,从而使得疑问或者困扰得到快速的解决,因此学生在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通过人际互动向其他人展现其内心的情感,体现了自己的存在感,获得了自我肯定,增加了用户的积极情绪,提升了生活满意度,进而提升了幸福的体验。

1.3社交媒体主体的虚拟性解放了天性

网络具有虚拟性,在社交媒体的使用过程当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头像、性别、年龄等,塑造出一个全新的“我”,这个全新的我是将自己所向往的、需要的、渴求的集中体现,将自己不喜欢的、排斥的全部摒弃,然后以这个虚拟的我参与到网络的交流中,在之后的交往中,再通过语言的艺术维护自己塑造的形象,将自己心底那个理想的我进行释放,即自己的天性进行释放。

2社交媒体使用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2.1社交媒体使用诱发了焦虑

有大量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会诱发学生产生错失焦虑,社交媒体上呈现了大量信息增加了个体对措施活动的可知性,个体在使用过程中知晓了大量未参与的事情或者活动,因为会体验到紧张、不安以及被排斥的感觉,这种相对剥夺感导致了错失焦虑的出现,例如学生在教师或者学生的朋友圈总会看到别的同学参加的有趣的活动,然后自责自己没有参加或者焦虑自己错失了参加活动的渠道。尤其是随着算法的精准推送,社交媒体线上交流、娱乐和漫无目的的消遣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这就挤占了线下交流的时间,使得个体错过更多有意义的经历,进一步产生交流。还有研究表明,使用社交媒体更容易激发容貌焦虑,该焦虑没有性别差异。

2.2社交媒体使用滋生了攀比心理

鉴于社交网站上呈现的信息及其具有夸张性和炫耀性,浏览该类信息增加了学生上行比较的可能,认为其他人的经历比自己的更丰富,其他人的家庭比自己家庭更幸福,可能抱怨自己的家庭为什么没有那么有钱,进行出现攀比心理和攀比行为。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自己的同学或者周围其他人在朋友圈或者其他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一些自己没法满足的物质或者经历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攀比。

2.3社交媒体使用损害了执行功能

研究表明,问题使用社交媒体的使用会导致个体认知能力的下降,尤其是对个体执行功能有消极影响。通过纵向研究表明,由于越来越多的社交媒体使用取代了对幼儿认知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活动,从而可能导致日后幼儿的执行功能整体的发展受到永久性的负面影响,例如学生一天花很长的时间在刷朋友圈、刷微博等事上,长此以往,学生更喜欢从事简单浏览即可的事情,对需要动脑筋花心思才能完成的事逐渐不感兴趣。

3社交媒体广泛使用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

3.1政府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管控

习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目前我国就网络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例如《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政策法规的出台净化了网络空间,使得一些损害学生心理健康、扭曲学生价值观、传播腐朽思想的平台和信息源进行切断。摒弃腐朽的落后思想的同时,从社会层面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设。高职学生是介于成年和未成年之间参与到大学的学习当中,他们享受了大学生的自由,但是由于中专时期,学业较为轻松,因此自律性较为薄弱,因此他们很容易沉迷于社交游戏当中。高职阶段,他们的学业任务依然比较轻,很难通过自律切断对游戏或社交的沉迷,往往需要借助外力的手段。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政府或者当地教育机构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交媒体使用的管控亟待解决。

3.2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阵地”作用

高效开展心理健康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心理健康的宣传,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要用好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好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有针对性地帮学生解决好各种心理问题。首先,要建立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长期以来职业教育都是偏技能轻理论,因此学生也更容易以实践的形式接受知识的传递,心理健康知识也不例外,因此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符合高职学生规律的高质量心理健康课程体系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其次,以创新精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宣传活动,借助学生喜欢的社交媒体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运用好“两微一端”等社交媒体,创新活动形式。

3.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创造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社交媒体

调查表明,高职学生更喜欢通过游戏的社交功能、微博社区、QQ动态和微信朋友圈开展社交,因此要以学生的兴趣为指引,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健康、阳光的平台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已有的社交媒体。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在已有社交媒体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个性的、符合高职学生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域、校级或者班级平台,在该平台上,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当今社会属于大变革的社会,这既是社会的变革,又是人心理和认识的变革,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培养更强的符合社会变革需求的人才,为变革成功集思广益。

参考文献:

[1]陈莹, 2021,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土心理资本的视角,现代教育科学[J]:5,120-128.

[2]张亚利,2021,社交媒体使用与错失焦虑的关系:一项元分析,心理学报,[J],53(3):273-290.

[3]麻雅洁,2022,社交媒体使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有益还是有害?,心理科学进展,[J],30(2):406-413.

[4]陈岩,2022,社交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湖北工程学院学报,[J],42(1):56-61.

作者简介:

王小蕊(1991-),女(汉族),江苏无锡,硕士,任职于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校级课题“社交媒体使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NYQ20220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