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下铁道游击队精神价值的弘扬和对其发展的探究

刘朕坤 王子松 马巍巍 李绘文 陈振华 李德 厉明杰 刘义朔
  
探索科学·学术
2023年14期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近年来,中国GDP持续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大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铁道游击队精神是枣庄地区最红最独特的红色资源,帮助当地人民群众实现了由精神到物质的转化。但铁道游击队的知名度较低,影响范围较小,人们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针对此现象,本项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探讨铁道游击队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研究“铁道游击队精神”红色旅游业资源开展和开发的具体措施,依托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文旅产业,用红色旅游业带动乡村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人才,促进农民增收。传承发展铁道游击队精神,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让铁道游击队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更好的发挥其时代价值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铁道游击队精神;红色文旅;品牌;文化振兴;产业振兴

一、引言

红色基因蕴藏着我们“从何处来”,标注着“我们是谁”,指引着我们“向何方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而挖掘时代内涵,在风险考验中才能更好的传承红色基因。山东是红色资源大省,红色遗址不计其数,红色精神历久弥新,具有质量高,形象强,特色突出的特点。有着“运河古城”的枣庄红色资源极其丰富,“铁道游击队精神”就是枣庄地区独有的红色资源,其中蕴藏着珍贵的红色资源,是中国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是我们民族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的动力源泉,对党和人民有强大的号召力和精神启迪。

二、铁道游击队精神的深厚内涵

铁道游击队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体现是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鲜明特色则是机智灵活的创新精神;而最重要的政治品质是勇于亮剑的担当精神。铁道游击队精神已经成为枣庄地区一张独一无二的红色名片,为枣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指引方向,为当地人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着重要作用[2]。

三、铁道游击队精神发展优势

第一,枣庄地区具有富饶且高质量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全国少数具有独特红色资源的地区。枣庄地区不仅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而且还是鲁南战役的源头所在,是鲁南铁道游击队及其精神的“起源地”。对于发展和弘扬铁道游击队精神,更好利用其时代价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二,优越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枣庄位于四省交界处,南北相连。它是南北之间唯一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尤其重要。其区域内京沪高铁贯穿南北,京沪大运河流通南北,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形成了多领域、全方位的航陆空交通网。

第三,枣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并且种类丰富,组合性强,有利于于发挥旅游资源开发的正近邻作用。枣庄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还拥有山清水秀的自然美景,源远流长的历史,古往今来既是人才辈出之地,又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形成了其独有的旅游资源风格。

第四,巨大的客源和较完善的旅游基础。枣庄地处四省交接处,京沪铁路、高铁南北贯通,拥有较健全的交通信息网,有利于吸引南北方富裕的游客驻足。交通线日渐完善,省内旅游更加便捷。有着“一塔五馆”并以此为中心发展了较为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弘扬和发展铁道游击队精神时代价值的具体措施

(一)文化振兴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对具有红色革命精神发展经济的地区进行调研,学习经验,开拓新路径,创新新方法,结合自身优点,加强农村思想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促使红色资源的开发不仅具有历史沉淀还兼备时代特点以及区域特色。

建设乡村文化墙,预留空白墙,免费提供给游客和村民来参与绘画,提高游客参与度。利用绘画与书法的艺术性润物无声地改变着群众思想观念,促进红色乡村发展,重塑红色乡村文化生态,维护乡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6],更好的凝聚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产业振兴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密围绕发扬铁道游击队精神,发展现代产业和红文旅产业体系。构建乡村新兴产业体系,推动乡村地区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更新,把产业发展与当地经济有机结合,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得到双重满足,从而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激励群众参与红色衍生品制作产业中来,灵活运用互联网以及产品性价比高的优势,打响红色品牌。要遵循“以坚守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为底线,满足游客需求展现美好生活为标准”,持续扩大铁道游击队精神的影响力,助力农村百姓脱贫致富,丰富精神生活。

(三)红文旅产业体系建设

构建完善的红文旅产业体系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大众的红色文化旅游经济,构建现代化红文旅产业体系。以此来吸引游客,促进当地农产品、特色产品以及红色文旅产品的销售,开设充满铁道游击队精神元素的红色博物馆与新型红色民宿,从而带动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吸引人才,以就业岗位反馈乡村振兴。

对革命旧址再利用,让革命老区重新焕发生机。以文化赋能让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实现民宿在革命旧址上的再创作和再设计,使铁道游击队精神融入到民宿设计的方方面面,让民宿的铁道游击队精神的时代内涵得以充分彰显,从而更好的诠释和宣传铁道游击队精神。

五、结语

本项目将铁道游击队的时代内涵与乡村振兴事业相结合,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感受革命文化的精神需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起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品牌,为传承红色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枣庄及其周边地区推动铁道游击队红色旅游业资的开展和开发来增加就业机会和渠道,促进农品收入多元化,实现乡村振兴。在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同时,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从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银.红色文化创新性转化的路径选择[J].品位经典,2020(06):29-31.

[2]赵文能.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传统文化意蕴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21(03):39-43.

[3]孙中伦.铁道游击队精神的深厚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9(10):19-24.

[4]康建.红色旅游发展思路探究——以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为例[J].旅游纵览,2022(07):149-151.

[5]姬玉玺.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24):128-131.

[6]张小进,王李璇.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墙绘的价值与发展[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3):72-75.

作者简介:刘朕坤(2002—),男,山东省枣庄市人,本科在读,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2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红色教育方向。

通迅作者简介:马巍巍(1988—),女,山东省泰安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化工分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对铁道游击队精神时代价值的弘扬和发展问题的研究”资助(编号:202205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