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三高四新”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探析
摘要:目前,湖南正大力推进“三高四新”战略,在此背景下,制造产业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紧缺成为了影响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运用可以很好的解决制造产业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对此,本文针对“三高四新”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进行相关探究,增强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队伍综合能力。
关键词:“三高四新”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
引言
2020年12月,湖南省提出了“三高四新”这一重要战略,指出概念——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的高地,要将先进高端制造业作为重要引领提高湖南高质量发展水平。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综合性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将其作为高校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工业机器人专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运用不仅可以丰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内容,还能增加基础教育的专业性,助力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为工业机器人学生步入实践岗位及深度研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三高四新”下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现代学徒制
“三高四新”战略中,“三高”是三个高地的简称,指的是着力于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打造以及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打造。“四新”是指在促进湖南高质量发展中闯出新的发展路线,在新发展格局中对新作为的展现,要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努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在此背景下,实施工业机器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促进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优化完善,实现对新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同时,还可以将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有效衔接起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连接,让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业机器人是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专业,高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技术是在自动化和智能化制造业发展中产生的新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紧缺。探究“三高四新”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意义重大。其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实现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体验,充分展现学生价值。[1]
二、“三高四新”下工业机器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
“三高四新”战略明确提出要着力于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基于此,高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助力“三高四新”战略的深入开展。
(一)确保师徒组合的合理配备,保证师资教育水平
师徒组合的合理配备是开展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校企联动、工学融合的关键内容。在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中,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保证育人质量的关键。所以,要通过校企协同选拔出优秀的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和师傅共同开展育人工作。一般情况下,高校与企业为现代学徒班配备的教师和师傅的数量要与学生人数的比例要合理,以便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和师傅的育人水平,确保学生可以更加掌握实践技能。比如,某高校就为学生配备了1名专职指导员,5,名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而企业则为学生配备了5名专业师傅,师傅结构凸显“老中青结合”,全方位深化教学。在人才培养中,以“3+2”教学模式为核心内容,高校专业教师负责周一、周二的教学,而企业师傅负责对学生周三、周四、周五的实训进行技术指导,周六日则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帮助学生消化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高校教师团队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完整传授工业机器人专业知识,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2]比如,针对安装、调试、维护与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方面,要保证教学方案的针对性,为学生参与工业机器人的实践操作打下良好基础。除此之外,学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对企业师傅而言,要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入实践,深入企业化、生产化以及技能化的实践场景。比如,引导学生深入工业机器人系统模拟、编程等环节,给学生演示、讲解要点,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帮助下,助推工业机器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良好发展。
(二)以岗位实践为基础,运用学徒轮岗实践模式
依托于岗位实践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有助于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的深化。特别是在“3+2”人才培养下,学生每周都能在企业实际岗位上实训,通过企业实际环境、专业师傅指导深入到工业机器人实践中。学生还能通过每周的校园教学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以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工业机器人对接企业需求产生的岗位进行细分,可以分为很多个大类,包括设备操作、产品装配、调试设备等。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工业机器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以育人为核心,运用学徒轮岗实践模式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轮岗模式需要定期替换不同组别、不同班级以及不同岗位上的学生,让学生不断累积实践技能。在学生轮岗时,教师可以师傅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指导方案的合理制定,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尤其是与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系统运行等方面相关的内容,必须要在学生轮岗过程中进行技能教学和考核,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对此,教师与师傅要对学生监管工作更加重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轮岗过程中有所收获,通过考核,提高学生工业机器人专业技能水平。[3]
总结
工业机器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很好的满足专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解决制造产业专业人才不足这一重要问题,为“三高四新”下着力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因此,在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积极运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制造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韦韩.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2021,(19):56-57+63.
[2]韦韩.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育人路径探究[J].广西教育,2021,(15):38-40.
[3]杨文,雷道仲.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04):181-183.
周明刚(1973—),男,汉族,株洲茶陵,副教授,
研究方向:电气控制技术
谢丹,女,1990.05,讲师,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