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集团化管控现状下的母子公司质量协同管理模式实践与探索

黄继勇
  
大众理论媒体号
2023年14期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266000

摘要:随着目前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的持续发力,各产业链在行业内呈现出集团化运营的趋势,为抢占市场先机,各行业大型企业大力设置子公司或分公司,如何高效发挥母公司的管理和支撑作用,通过质量协同管理确保母子公司在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一致性,以支撑母公司集团化运营目标的实现,就成为当前较为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围绕母子公司“人员协同、数据协同、业务协同”三大方面,探索构建母子公司“管理+产品”质量协同模式。

关键词:子公司,质量管理,协同,数字化

一、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各行业龙头企业战略布局持续拓展,子公司数量不断增加,通过聚合子公司属地资源、发挥母子公司协同优势,推动区域市场业务增量、助力集团公司总体经营增效,已成为重要的发展任务。但在子公司经营体量和生产任务双攀升的同时,受限于自身建设和运营周期较短、相关业务人员经验不足等客观因素,其在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也成为制约子公司区域经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子公司质量管理水平低下也有损公司整体品牌形象。

一般而言,母公司伴随着创业发展历程和公司质量管理长期的具体实践,往往建立了一套以质量文化为核心、以质量体系为引领、以项目质量管理为统筹、以质量数据为驱动的高效质量管理模式,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了质量基石。本文以某行业龙头企业X公司为例,探索构建母子公司以“人员协同、数据协同、业务协同”三协同建设为牵引,聚焦子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痛点、难点,制定差异化的帮扶和管控措施,提升子公司自主质量管理能力,建立多维度指标评价体系,精准评价帮扶成效,为母子公司质量管控的有效协同奠定坚实基础,探索并构建母子公司“管理+产品”质量协同提升管控模式。

二、现状调研和存在的问题

对标X公司集团化运营目标,围绕母子公司“人员协同、数据协同、业务协同”管理要求,聚焦子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痛点、难点。子公司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亟需提升;二是子公司质量人员能力培养与交流缺乏长效机制;三是母子公司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未贯通;四是母子公司供方质量协同管理机制不完善;五是帮扶提升及监督评价机制需优化。

三、应对思路及主要做法

(一)应对思路

基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监督、评价工作的基本逻辑,结合质量管理资源配置实际,实施以精准帮扶为核心,以产品实现全过程为主线,以管理业务数据协同为驱动,以人员协同、业务协同为支撑的子公司全面质量管理。数据协同主要以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短板识别、帮扶指导、效果评价为主脉络,在以上5个数据获取和数据流通阶段,通过人员共享、业务帮扶方式开展特定活动,构建母子公司“管理+产品”质量协同提升模式,最终实现母子公司制度、流程一致性及产品质量一致性,支撑公司集团化运营目标实现。

(二)主要做法

围绕母子公司“人员协同、数据协同、业务协同”的管理要求,通过实施质量数据贯通、帮扶指导、质量监督和指标评价等活动,识别各子公司在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实物控制层面的薄弱环节。以问题为导向,成立涵盖设计、工艺、质量、项目、采购及生产等帮扶团队,对子公司实施精准帮扶,帮扶结束后对效果基于数据进行评价。各项工作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

1.人员协同方面

1.1建立驻厂监造管控机制

为确保母子公司产品实物质量一致,并逐步统一母子公司产品质量标准,增加驻厂监造管控方式,建立起母公司质量人员在子公司现场的产品监造验收机制。在监造过程中,辅以技术支持与指导,同步提升子公司质量人员质量管理能力和产品实物质量管控水平。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一是开展生产过程质量巡检;二是过程质量验收;三是实施整体产品完工验收。

1.2立足需求指导帮扶

基于子公司生产经营不同阶段,采取差异化人员交流方式。对于辅导期子公司,派驻质量人员全程现车指导,快速解决技术、质量等异常,同步开展“师带徒”,快速提升独立作业能力。对于运营期子公司,基于其差异化质量需求,定点派遣不同专业专家指导,定向解决质量问题,以动态帮扶的方式投放公司质量技术资源。

2.数据协同方面

针对近年来子公司数量快速增长,生产产品多、母子公司跨部门业务多、部门间频繁沟通的特点,以母公司质量管理模式为样板,将质量管理系统覆盖到各子公司,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质量业务管控,提升子公司质量管理效率。主要有:一是按照标准化与差异并重、适度优先的实施思路进行推广,聚焦各子公司的具体业务和组织体系的差异性,提供针对性的配置化建设,确保系统支撑能力同时;同时,基于质量管理系统各模型的实际情况,按照“先共性、后差异”的原则分步部署实施。二是采用功能平移、流程统一、数据隔离的实施方式,质量管理系统与子公司业务系统通过专业接口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子公司内部“数据协同”,支撑子公司质量业务数字化管理。同时,母子公司权限隔离、质量数据统一存储。

3.业务协同方面

3.1质量管理信息共享

一是通过信息即时共享平台,将发生的重大、批量等质量问题及时在平台内发布,实现母子公司间、子公司间质量信息互通、经验共享、教训共勉;二是通过定期召开母子公司质量管理视频交流专题会议,分享质量管理经验、典型质量案例,总结优秀做法,平移母公司成熟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办法),提升子公司质量管理水平;三是建立母子公司原材料复验信息共享机制,对于在母公司入库且经过复验的原材料与子公司共享、共用,降低子公司原材料复验成本,缩短了产品复验周期。

3.2质量管理业务培训和沟通

针对子公司质量管理人员能力薄弱问题,一是从质量管理全业务方面,通过面授、视频、师带徒和制作标准化检验视频等方式,对子公司质量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强化质量意识、提升专业能力;二是在项目初期建立母子公司协同质量团队,对母子公司质量专业资源实施横向协作、纵向调度,将沟通协作提升到项目管理前端;三是协助处置子公司项目上的重大、重要质量问题,提升对技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对保持产品质量稳定提供了坚强支撑。

3.3供应商质量协同管理

为确保供应商产品质量管控的有效实施,建立母子公司供方协同管理机制。按照“资源协同、协调一致、就近管理、责任明确”的原则,统筹母子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资源,围绕与供应商相关的首件检验、飞行检、专项检查等质量活动,充分发挥母子公司各自的区域、属地资源优势,实现母子公司管控需求的相互承接、供应商一体化协同与生产均衡的统一协调,在确保项目顺利执行的基础上,实现母子公司质量共享资源利用最大化。

3.4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培育

一是以制度流程对标为切入点,全面梳理、协助提升各子公司质量管理制度转化、流程固化方面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二是在质量体系提分方面,协助各子公司识别提分项点、制定针对性的体系提分计划,同时,母公司归集、提炼在质量体系提分过程中的优秀做法和最佳实践,形成可复制可平移的制度、模板等知识,平移至子公司共享和应用,推动质量体系成熟度协同提升。

4.监督评价

一是建立子公司生产现场飞行监督检查机制,年度全覆盖。通过对子公司生产工序管理全要素的突击核查,检查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通过解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精准帮扶子公司提升质量管理能力。二是制定、优化质量评价指标。为进一步激发子公司自主改进、提升的内生动力,可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子公司指标评价体系,按月度收集、年度评价,并结合年度评价表现,调整评价指标和标准,使之更加符合子公司制造过程、质量要求,提高子公司质量指标评价的正向激励和反向推动作用。

四、取得的成效

1.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显著提升

按照“体系保过程,过程保质量”的工作思路,通过子公司自主提升和母公司帮扶的各项措施落地实施,各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均有显著提升,多家子公司达到第三方认证提级水平。

2.母子公司质量一体化协同度成效明显

一是避免了质量问题在母子公司间重复发生,有效降低了质量风险;二是通过人员交流和技术支持,提高了子公司相关业务人员质量策划、产品实物管控和分析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供应商质量协同管控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母子公司区域资源有效整合及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降低了人员差旅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3.子公司产品实物质量管控水平稳步攀升

通过母公司派驻质量监造、实施精准帮扶,以及子公司眼睛向内自主采取各项管控措施,结合母公司监督检查、过程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开展,各子公司产品实物质量管控水平稳步攀升。经统计,顾客感知层面质量评价指标同比降低27.5%,提升效果明显。

五、小结

本文通过基于“人员协同、数据协同、业务协同”三协同建设方面的具体实践和取得的实际效果,探索建立了集团化质量协同管控的模式。该模式对各行业集团化质量管控的思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可通过本文,吸取部分或全部经验,有助于快速实现母子质量一致性的目标。

作者简介:

黄继勇,男,中共党员,工程师,主要从事质量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编著.全面质量管理(第四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焦叔斌等译.朱兰质量手册(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中国质量协会组织编写,何帧主编.六西格玛管理绿带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美]彼得.德鲁克著.齐若兰译.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