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土地资源配置对山东省济南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阶段,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配置方式决定了一个地区在相当长时间内的发展和创新。本文通过研究土地资源配置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机制,找到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以期为改善环境污染提供新的切入点。
关键词:土地资源配置;碳排放;多元回归分析;
1引文
土地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它不仅具有自然性,还具备社会性,人们可以借助土地开展生产、生活并创造效益[1],其合理配置关乎二十大提出的“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2数据选取与模型构建
2001年IPCC称全球变暖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问题。建立一个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任务[2]。基于此背景,本文选取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研究土地资源配置对其的影响。
通过文献资料和数据发现,土地资源错误配置的方式分为两种,其一,通过大量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吸引强流动性的制造业资本;其二,对商住用地采取不饱和供应策略,以获取高额的出让收入。无论哪种土地配置方式,都将通过产业集聚、创新要素以及研发投入三个机制对碳排放效率造成的影响[3]。因此,本文依据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公开数据,收集山东省济南市2008-2017年近10年的相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探究影响当地二氧化碳排放的因素,并通过逐步回归解决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提供新的方案与角度。
根据上述分析,设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具体的变量见下表 21,其中,ε 为政治、经济等其他影响被解释变量的随机干扰项。
3实证分析
运用 R分析软件,发现CO2排放量受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 31)均不显著。因此,可能存在变量间多重共线性问题。用Stata软件,采取逐步回归的方法解决,最终得到X3变量结果:
4结论与建议
得出以下结论:(1)大规模出让工业用地可吸引强流动性的资本、带来的人口集聚,为当地的基建提供了资金保障,推动了绿色环保理念的传播,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R&D全时人员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其空间集聚、数量增加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虹吸”效应,降低二氧化碳排放。(3)土地资源配置通过研发投入机制对当地二氧化碳排放可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随着技术创新,劳动生产和资源利用总量提升,将从生产端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然而根据常识,研发环保清洁设备替代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设备,或将有效削减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此问题仍有待在未来深入研究。
综上,本文认为应当合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地方经济向健康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应通过合理的研发投入进行人员培养和技术革新,淘汰高能耗生产技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5参考文献
[1]王鹏.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生态环境与保护,2021,3(12):32-33.
[2]王勇,赵晗.中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对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01):50-58.
[3]谢呈阳,胡汉辉.中国土地资源配置与城市创新:机制讨论与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20(12):83-101.
【作者简介】孟紫妍(2002.5-),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学历(在读),山东师范大学学生,专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