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战略下医学高职院校助力基层医疗建设路径研究

胡蓓蓓 金永明
  
大众理论媒体号
2023年19期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5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005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基层和农村卫生工作,农村居民身心健康将会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前健康中国2030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需要依靠健康乡村建设。本文探究如何更好的发挥医学类高职院校在基层乡村医疗建设中的作用,更好的培养适应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卫生人才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职院校;基层医疗

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重要的储备力量[1],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水平[2]。

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水平普遍较低,医疗设备不足,医务人员年龄层次偏大、专业水平偏低。除此以外,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比较严重,部分高职类医学毕业生毕业后不愿选择在基层社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工作,甚至有学生放弃从事医疗领域工作,造成医学生个人意愿与基层医疗建设人才需求严重不平衡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医学人才培养角度出发,探究如何调整医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助力基层医疗卫生建设的优化措施,为基层医疗贡献一份力量,完成新时代赋予高校的责任和使命。

一、 改进医学人才培养机制

发展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是当前国家卫生战略和乡村振兴目标顺利实现的重大基础。高职医学生是中国当前农村医药卫生工作的关键人员储备资源,对投身基层、健康乡村建设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因为家庭因素或个人因素不愿意到基层就业,与目前基层医疗人才匮乏有很大矛盾。

1.1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效果及方向[3],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宪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能力要求、素质体现、培养特色、课程体系、培养环节、考试考核办法、质量标准等,均由人才培养方案来规定。因此,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医学专业有着其特殊性,学生毕业后需要走向医疗服务岗位,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更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引导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意强化实践环节,推行临床见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提升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真实临床岗位工作情境。

1.2树立正确职业定位

经过对本校在校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31%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家庭影响、学历职称上升通道等原因,不愿意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就业;36%的学生认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可能存在种种困难而持观望态度;只有29%的学生因为热爱基层卫生事业、家庭因素等原因选择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还有4%的学生不愿意从事医疗行业,可能会从事其他行业。这种现象不利于社会医疗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合理的有规划的职业定位,这样在未来的就业中才能有更多选择。

高职类医学院校的学生是乡村基层医疗单位的主力,这是目前国家和社会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定位,因此,要让学生提前了解。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就业指导培训、形式与政策讲解等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及明确自己职业定位。收集、分析当前各级医院的招聘招考要求,以及往届学生就业形势,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学生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强化技能,提升学历,才能在日后的工作招聘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懂得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出准确评估,明确职业定位。

1.3思政元素融入课堂

医学模式已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而要求医学教育需要在生物、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对医学生进行综合培养,才能充分体现医学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4]。在教学中,重视思政课程,并且潜移默化的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随着我国将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着重加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社区管理,目前基层医疗人员出现缺乏,基层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工作环境也有待完善,更需要当代医学生投身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提高学生的医学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1.4加强基层社会实践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如医学生通过志愿者等形式,积极开展社区服务,为当地做贡献,服务群众。尤其是近两年由于疫情影响,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展开需要大量人力。许多医学生参与到当地的防疫工作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贡献力量。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扩大了科普宣传。假期中,许多医学生会自发地组织队伍,通过了解社会需求,选定合适的科普主题,然后通过检索文献网站,整理出先进的、可靠的医学知识,最终以通俗的方式传达给受众。在这样的活动中,医学生通过把已有知识与检索到的知识相结合,形成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向广大群众宣传医学知识。基层实践活动既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也服务了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能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深入了解基层医疗工作。

二、优化医学定向委培生培养方案

医学定向委培生培养是深化医改、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得治本之策。定向医学生已成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的有生力量,对促进健康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诊疗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通过最近几年的跟踪调研发现,有部分毕业生会存在违约现象;或是有医学定向委培生将“免费政策”作为自己成长的跳板,满足协议后离职调任。为避免或减少出现这种基层医院“医荒”问题,除了医院用人单位也要有长远的规划、健全的用人制度、留用人才机制等加以保障,作为高职院校必须要适当调整医学定向委培生的培养方案。在高校招生工作中,教育、卫生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医学高校,应大力宣传、解读医学定向生的政策细则、宣讲定向生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提供各项解答政策。学校在学业方面,需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考核,还需要实践技能操作的考核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的考核。

三、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新提出的发展农村新战略、新举措,计划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实现发展目标。可以说这是一个农村发展的重大契机,各方面多元投入资金总额达到万亿以上规模,是乡村经济发展难得的机遇期。地方的医学类高职院校拥有文化和医学资源优势,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大有可为,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统一到乡村振兴实践中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参 考 文 献

[1].张海燕,陈显久,毕研新.乡村振兴背景下医学生参与健康乡村建设的困境与出路研究——以山西某医学院校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2,34(05):69-75.

[2].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N].人民日报,2021-02-24(7).

[3].袁靖宇.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9(02):6-9.

[4].张莹.医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问题与破局[J].现代商贸业,2023,44(07):229-232.

基金项目:2023 年度市社科基金项目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医学高职院校助力基层医疗建设路径研究(23skB6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