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税务会计》课程思政
摘要:随着高校立德树人理念不断深入,如何将思想政治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已成为高校教师教学改革的重点。在《税务会计》教学改革中,要把课程思政融入到教学,既要承担教学职能,又要实现育人职能,必须了解了当前《税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的具体情况,才能找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根据《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概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重构课程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水平,针对《税务会计》课程思政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税务会计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2020 年 5 月 28 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根据纲要的指导意见,思想政治工作都要作为指导思想贯穿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行业会计人才专业素质需求和德育需求着手,确定人才需求对会计专业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税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的目标需求,并通过对企业需求的梳理、融合思政元素,重构蕴含德育教育内容的税务会计实务课程授课目标。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以课程思政融合为突破口,通过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将思政内容渗透进税务会计实务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目标,并以此带动相关专业其他课程思政教育建设,最终推动课程思政的发展。
一、《税务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 课程思政融入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目前高职《税务会计》教学中,大多只重视税法和涉税会计处理的理论知识介绍,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足,很少专门强调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忽视学生应用能力
税务会计课程内容以税法和会计知识为基础,教师的讲解与引导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点,但对思政教育建设效果不理想。目前,过于重视理论的培养却忽视实际应用能力,学生无法获得对各种理论实际应用的能力,更加无法体会到思政教育引导税务会计课程实践能力的促进作用,久而久之必将失去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思政素养欠缺
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直接影响学生思政水平的深度。教师思政素养包含思政知识思想道德水平,也包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税务会计课程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但思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思政储备与教学结合存在差距,专业教师思想政治觉悟需要提高。专业教师思政素养关系到专业课程思政水平。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如果重视度不够,改革效果就不明显。
二、完善《税务会计》课程思政对策
(一)结合时政热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自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多地发生大面积的停产停工,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冲击,很多中小企业资金断裂甚至濒临破产,为了稳固经济发展,恢复市场活力,国家在疫情防控期间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涉及多个税种的减免,阶段性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税负,为企业提供“真金白银”的实惠,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助力企业渡过疫情难关。由于《税务会计》这门课程紧扣国家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热点,所以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引入时政要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关注国家从经济发展到社会民生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措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引入真实涉税案例,充分把握思政内涵
税务会计课程教改应精准设计教学内容,专业教师依托扎实的专业能力去厘清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以该课程教学为例,在“总论”中通过
介绍我国税务会计发展历史和作用,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职业认同和爱国主义情怀 ;将诚信纳税的意识贯穿税务会计课程的始终,在涉及具体税种,比如个人所得税授课时引入明星偷逃税款等案例,激发学生思考,重点讲解隐瞒收入、虚增成本费用等各种偷逃骗税行为对国家的危害,一旦被查处个人将面临的处罚;让学生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个体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要实事求是、诚信纳税,不断增强自身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个税缴纳意识和正确缴税方式 ;在“企业所得税”中通过知名企业偷税漏税事件开展诚信主题教育 ;部分章节结束,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纳税申报小组竞赛来培养团队协作职业精神等等。
(二)提高教师育德水平
提高教师队伍是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税务会计课程团队对课程教学方案整体创新性设计。在原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提炼思政核心素材,结合税务会计教学内容,充分讨论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大数据资源,将视频、图片和文字有机结合,采用翻转课堂、情景再现、混合教学等多种方式相互渗透,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目标,从而真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专业教师应发挥专业特长,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自身不足强化思想政治知识。在税务会计授课中融入相关思政因素,以专业课程讲解为主,两者紧密结合,根据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实践不断深入研究,提升课程蕴含的思想素质。
三、《税务会计》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为了培养数字时代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财税人才,要不断优化教学流程,通过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等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线上育人和线下育人同步,充分利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课前,采取话题导入的预习方法,选取与本章节相关的时政要闻或者案件,通过智慧职教平台发送,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形成简短观点回传给任课教师,教师将根据回传结果评分,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这一环节也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课中,通过课前话题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税收法规和会计账务处理内容,期间加入单选、多选、分录或计算等题目不断强化章节重、难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穿插若干小案例进行启发与引导,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可根据课程思政要素,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微辩论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税收法律知识和涉税会计实操,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课程最后,回顾课前话题,解答课前预习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并强调本节课涉及的重点内容。
课后,根据最新税收政策与授课情况完善超星学习通题库,按照教学计划发布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复习课上知识点;通过微信群或 QQ 群与学生们保持联系并进行实时交流,及时获取学生思想动态,并予以个性化指导。课间或课后统一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章节重点、易错点等学习提示,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学习成效。
四、结语
《税务会计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重在贯彻落实,教师要利用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重视良好师德师风对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使学生德能并重,担当社会重任。教师作为课程思政中重要实施者,需要积累教学经验、熟悉行业发展动态,对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的拟定、案例的选择等做出相应的规定,确保课程思政的方向与内涵。积极参加教师相关培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助推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倩倩.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调查报告——以《税务会计》课程为例[J].才智,2023(14):57-60.
[2] 刘纬纬,刘洋,李荣香等.基于MOOC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税务会计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20(12):173-175.
[3]秦娇.“税务会计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质量与市场,2022,No.301(02):67-69.
[4]孙海燕.课程思政视域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会计师,2021,No.363(12):98-99.
[5] 张倩,惠美美,贾凯等.高校“税务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J].才智,2023(14):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