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川剧跨文化传播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肖敏 曾于芳
  
大众理论媒体号
2023年29期
成都大学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川剧开始走向世界,并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将着眼于川剧跨文化传播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川剧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川剧;跨文化传播

川剧是典型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省以及周边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川剧开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川剧在跨文化传播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力求以更为多元化的形态深入而广泛地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一、川剧跨文化传播现状研究

川剧的跨文化传播使得川剧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它以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为根基,通过不断完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日益丰富海外演出实践经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剧目的多元化

对外传播中的文化冲突会阻碍海外观众对川剧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内涵的接受和理解,因此剧目的选择很关键。川剧对外交流的剧目既需要保留传统戏曲的原有风格特色,又要顾及到了海外观众的审美情趣。

1)经典剧目的对外传播

经典剧目可以几乎不经改动,最大程度地将原汁原味的川剧展现给海外观众,例如《白蛇传》、《谭记儿》等。另外,根据海外需求,我们也会对有些经典剧目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以符合海外观众的审美要求。例如,新版《红梅记》仿照西方歌剧,将乐队和帮腔置于舞台前。在带给海外观众熟悉的舞台表现形式时,也让他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川剧中烘托氛围的帮腔艺术和打击乐。

2)新编剧目的对外传播

随着川剧对外交流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新编剧目涌现出来。这些剧目在编排上希望通过更多的武打、特技等表现形式突破文化和语言带来的隔阂。例如新编神话剧《火焰山》在孙悟空与土地嬉闹时加入的矮身法和提假人;孙悟空和牛魔王斗法时加入的变脸和喷火。这些武打和绝技的呈现吸引了无数的海外观众。

3)西方经典剧目的改编

将西方经典的剧目进行再创作是拉近与西方观众距离的一条捷径。川剧《欲海狂潮》根据奥尼尔的经典话剧《榆树下的欲望》改编而成,将中国的时间、地点和任务嫁接到了原剧的内容中,并通过川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故事展开。这类剧目让西方观众有一种熟悉而又新奇的体验。

2.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传统川剧因其五种声腔形式和绝活绝技等,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川剧并未就此止步。在跨文化交流中,川剧大胆创新,融入了很多西方元素。歌剧《凤仪亭》通过川剧表演艺术家演唱歌剧的形式来讲述了一段三国的“连环计”;《血的起源》是川剧和日本歌舞剧的结合;《衲袄青红》将川剧和西方交响乐融合在一起;《川剧集锦》加入了双钢琴演奏,将川剧中的五种声腔与现代音乐相融合。这种中西相融的多元艺术表现形式为更多的海外观众所接受和喜爱,同时也赋予了传统戏剧新的生命力。

3.传播途径的多元化

川剧的跨文化传播主要以对外演出为主和学术交流为主。由政府派出或民间邀请表演传统戏剧、川剧技巧、新编大戏等。川剧创作者或学者将川剧的表演形式与戏剧理论结合起来,通过海外讲学实现了传统文化思想的系统化交流和传播。现代化媒体的出现让川剧的对外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媒体。互联网和现代智能设备打破了川剧对外传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举办大型国际活动或赛事也是川剧跨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成都大运会中开幕式上的川剧变脸,闭幕式上的川剧念唱与现代说唱的结合,将川剧艺术展现给了世界。多元化的对外传播体系正向外传递着多彩、立体、文明、开放的中国文化形象。

二、川剧跨文化传播的不足之处

尽管川剧的跨文化传播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规避文化差异,剧目会刻意削弱言语表达,放大特技绝活等。这容易使海外观众对川剧产生肤浅的认知,误以为川剧只有变脸、吐火等绝技。另外,川剧的跨文化传播要求传播主体拥有充足的东西方语言、艺术、文化的知识储备,能解构和整合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但目前整个传播主体的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次,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大多数海外观众很难理解川剧虚拟化和写意化的表演风格以及内在文化底蕴,所以真正深入了解和喜爱川剧的还是以华人和东亚地区为主。

三、川剧跨文化传播的展望

川剧在跨文化交流中,敢于突破樊篱,在剧目的改编和创新、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但同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不足之处,思考如何开辟新的思路和视角。

首先,川剧的对外传播旨在相互尊重和欣赏的前提下,寻求中西方文化的共鸣,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未来的剧目改编和创作应该把握好东西方结合的切入点和程度,不要一味地重武戏轻文戏,这样才能真正在当代世界的格局里得到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其次,培养一批擅长外语、具有跨文化、跨学科知识体系的专业艺术人才、技术人才、创作者、学者和营销人才势在必行。他们具备川剧艺术的丰厚知识,也精通西方文化艺术的各要素,可以在东西方文化间构建出多元连接的桥梁。

最后,可将介绍川剧发展历程、经典剧目、表现形式的书籍翻译成外文,或制作简单易懂的宣传册;开发更多既保留传统元素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川剧周边产品;打造高质量的多语种川剧音频视频。借助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使川剧的跨文化传播变得常态化、系统化和规模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川剧的跨文化传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着眼于世界,以开放包容、多元互鉴的态度,坚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对外交流方针,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尽管川剧的对外传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但相信,通过立足民族的、地域的文化本质,合理吸收世界各艺术元素,会使川剧以别样的表达形式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国华.中国传统戏曲海外传播问题探究[J].中国戏剧,2013(10).

[2]董勋,段成.互联网时代川剧海外传播新探[J].四川戏剧,2016(07):30-32.

[3]高山湖.川剧跨文化传播剧目的来源与选择探究[J].四川戏剧,2019(11):64-69.

[4]高山湖.川剧的跨文化传播[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