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传统技艺类非遗“两创”研究
摘要:本论文旨在研究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两创",即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通过深入探讨"两创"的内涵及重要性,分析"两创"发展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非遗;两创;传承;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非遗面临着新的挑战,包括文化断裂、商业化问题以及与现代社会的融合等。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传统非遗,"两创"的理念应运而生。"两创"不仅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还强调其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这一理念的提出在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向。
一、“两创”内涵及重要性研究
"传统非遗" 是指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包括了文化、艺术、技艺、民俗等各种非物质文化元素,是特定社区、群体或国家的文化传承。 "两创" 鼓励在传统非遗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要注意"两创" 并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也强调传统文化的发展,因此传统非遗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拥抱现代元素,以便更好地传递给下一代。"两创"还 强调社会各界的参与,包括政府、学界、艺术家、社区等,共同推动传统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同时也注重将传统非遗转化为商业机会,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相融通,共同为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服务。” 这是首次提出中华卓越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理念。随后,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卓越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阐释了“两创”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强调“坚持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保持客观、科学、尊重的态度,汲取其精华、摈弃其陋规,传承不拘泥于古代,不仅仅是否定,而是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补充、扩展和完善,以使中华民族的根本文化因子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近几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推动中华卓越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性。这标志着“创新和发展”的思想正式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文件,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创新思想之一。
二、“两创”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措施
1、保护与开放的矛盾
保护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持其原汁原味,而开放则要求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社会相融合,适应新的需求和观众群体。首先,保护传统文化是为了维护文化的连续性和纯粹性。许多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地域的独特历史和文化特色,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因此,保护工作着眼于确保这些文化元素的原汁原味得以传承,以便后代能够真正体验和理解祖先的智慧和创造。然而,开放也是保护的前提。传统文化不能僵化于历史的某一个时刻,而应当能够与时俱进,为现代社会所接受和喜爱。在开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如现代技术、互联网平台等,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知。这里涉及到一个微妙的平衡。如果过于强调保护,可能导致文化陷入僵化和封闭,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而过度开放则可能导致文化的改变过快,失去了原有的传统特色。
因此,在"两创"政策的实施中,需要政府、文化从业者和研究者们共同努力,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方向,同时也要尊重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和精髓,以保护与开放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传统非遗文化的持续传承和发展。这样才能在保护与开放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2、传承与商业化的矛盾
首先,传承非遗需要对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和传授。这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传承者必须在长期内持续投入。然而,这种传承往往难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回报,因为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商业领域。商业化为文化传承者提供了一种获得经济回报的途径。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商品化,传承者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这有助于激励更多人参与传承工作。此外,商业化还有助于将传统文化推向更广泛的市场,提高其知名度和传播范围。然而,过度的商业化可能导致文化元素过度商品化,失去了原有的情感和文化价值。文化活动可能变得只关注商业利润,而不再关注文化的内在涵义和传统意义。这种商业化可能导致传统文化变得空洞和失去深度,而只剩下表面的形式。
为了解决传承与商业化的矛盾,需要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指导方针。这些政策可以鼓励文化传承者继续传承工作,同时也要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同时,需要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公众对文化传统的认知和理解,以减少商业化对文化的负面影响。此外,监管和监督商业活动,以确保商业化不会过度削弱文化的深度和原汁原味,也是非常重要的。
3、历史与现代的矛盾
首先,传统非遗文化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传统元素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反映了过去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信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可能不再适用或与现代价值观相冲突。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影响可能导致一些传统文化元素显得过时或不符合当代需求。
首先,必须尊重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性。这包括保护传统技艺、习惯和仪式,以确保它们得以传承。与此同时,也需要鼓励创新和改革。这可能包括将传统元素重新解释和适应现代语境,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例如,传统音乐可以融合现代乐器和音乐风格,以吸引年轻观众。政府、文化从业者和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对话和合作,以找到平衡点。这些合作可以涵盖文化节庆、展览、研究项目等,以促进传统与现代的交流和互动。
4、多元性与标准化的矛盾
多元性使文化更加丰富,也有助于维护地区文化认同。然而,为了将传统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可能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化规范。标准化可以使文化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和商业化。例如,某个传统技艺的标准化可以使不同地区的产品更容易在市场上竞争,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然而,标准化也可能导致文化多样性的损失。当文化元素过于标准化时,不同地区和群体的独特特色可能被淡化或丧失。这可能导致文化的同质化,使人们难以区分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
政府和文化机构可以积极推广多元性文化,鼓励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这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还可以制定文化政策和法规,以保护多元性和地区文化的权益,防止标准化对多元性造成损害。
三、传统技艺类非遗“两创”长远发展的有效措施
1、尝试跨界合作
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可以将不同的艺术和创意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文化产品。例如,与时尚设计师的合作可以将传统纺织技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设计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时装。与建筑师的合作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雕刻或装饰元素,打造独特的建筑作品。这种创新性的合作能够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尤其是那些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也追求现代审美的人群。跨界合作有助于将传统技艺现代化。合作伙伴可以为传统技艺注入现代设计、材料或工艺,使之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例如,与数字艺术家的合作可以将传统绘画技巧与数字媒体相结合,创造出数字艺术品。这种转化可以使传统技艺更具竞争力,同时也保留了传统技艺的核心特点。
2、强化传承,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水准技艺的传承者。这些传承者不仅具备扎实的技术和知识,还了解传统技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从而能够真正地传承和保护传统技艺。传统技艺往往包含着独特的核心技能,如特定的工艺、工具的运用、材料的选择等。建立起系统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对传统技艺进行系统的记录和整理,以便更好地传承和教授。
3、优化营销策略
在进行市场营销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确定适当的市场定位。不同传统技艺可能有不同的受众群体,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定位。传统技艺产品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销售,包括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铺、文化展览会等。了解各种渠道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销售方式。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将传统技艺产品推向全球市场。通过建立网上商店、运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出线上广告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通过参展,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传统技艺的魅力,并直接观摩、购买相关产品。
总结:
"两创"面临着保护与开放、传承与商业化、历史与现代、多元性与标准化等多重矛盾。为了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政府、文化从业者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方向,保持文化的内在逻辑和精髓,以实现传统非遗文化的持续传承和发展。跨界合作、教育和培训、市场营销和推广等措施可以为"两创"政策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使传统技艺类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康丽.实践困境、国际经验与新文化保守主义的行动哲学—— — 关于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J].民俗研究,2020(01):13-18+156.
[2] 韩璐,胡蒙师.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J].现代农机,2021(02):9-11.
[3] 周波.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文坡实践[J].文化遗产,2019(04):26-34.
[4] 隆颖.突围与重构:基于新媒体影视的非遗传播创新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01):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