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路径研究

杨铎
  
双语媒体号
2023年24期
天津科技大学

摘要:国防教育是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高校加强国防教育的必要性,总结了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路径,对进一步完善优化国防教育路径提出了建议,对做好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路径研究

2022年制定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国防教育工作进行了战略性部署和顶层设计,将国防教育工作又一次提升到战略高度,对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也对高校提高国防教育政治站位,科学务实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高校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从大环境来看,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我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提升教育实效已经成为了必然选择。俄乌冲突给很多习惯了和平生活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也告诉了人们忘战必危的道理时至今日仍然是正确的。从学生个体角度来看,目前高校大学生主要为“00后”,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动荡和战争,生活环境相对安逸,加强国防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居安思危的意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培养他们崇军尚武的追求,增强他们强国强军的价值追求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路径

国防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学校教学和学生活动的重要内容。同时,在我国《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中,也对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做出了规定。可经过对天津市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调研,以及总结文献中各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方法途径,主要归类为三类开展国防教育的工作路径。

(一)依托课程开展国防教育

课堂仍然是国防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覆盖人数最多的教育途径。目前,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类课程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由相关法律、文件支撑开设课程,如军事理论课,这也是普通高校必须开设的课程,该课程也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另一类是各学校自行开设的通识教育课或个性化课程,如国家安全课,国际关系与形势,地缘政治,总体国家安全观概论等。随着网络课程资源的不断丰富,学生也可以通过自选相关网课来接受国防教育。

(二)开展军事技能训练

按照《国防法》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学生军事训练,这也是目前大学生提升军事技能的基本途径。2019年印发的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对军训工作做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例如在学时上,要求不得少于112学时,并且规定了射击、救护四大项训练内容,这些变化也是符合新时代军训要求的,是对以往工作的完善和补充。目前,各高校基本都能够按照新大纲要求,开展军事技能训练,但在训练效果上和学生评价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广西和贵州的军训因为训练项目仿真度高,科目设置与传统军训不同,已经成为了“网红军训”。而部分学校在开展军事技能训练时,还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队列训练上。

(三)组织各类国防教育活动

各类国防教育活动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第三种途径。这类活动由于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自主性,加上丰富的活动形式,更加受到学生的喜欢。很多学校通过每年开展的全国“爱我国防”演讲比赛平台开展各自的演讲比赛;部分学校还会组织国防知识竞赛,应急疏散演练,升旗仪式,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学术报告与讲座等;有一些学校还会依托自身特色组织定向越野比赛;部分省市的军事部门还会组织面向大学生的军事训练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国防教育。这种方式也是对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路径优化建议

通过前期的调研了解,目前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情况整体上还是比较好的,在教育途径上,具有比较稳定的教育形式;在教育普及化上,也能够满足所有学生全覆盖;在教育效果上,也基本能够达到教育目标。但在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教育路径比较单一,创新性不强;二是教育活动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个性化需求;三是军事课建设投入不足,教育过程不能保质保量。为此,加强高校国防教育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完善教育机制,不断丰富国防教育路径,拓宽国防教育路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国防教育实效。

(一)提升军事技能训练质量

在训练科目上,要严格按照新大纲要求,在以往队列训练之余,创新训练科目,丰富训练内容,突出新兵入伍训练科目内容,提升军训强度。在军训过程中,从模拟化、实用化角度出发,系统制订轻武器射击,战术与格斗,识图用图,战场应急救护,防空应急疏散演练等训练项目的训练计划,给每位学生印发教学提要,组织各科目实训,避免军训停留在队列训练的旧模式上。

(二)加强军事理论课建设

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中开设的少数军事课程,具有其他学科和教育无法替代的国防教育功能。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可以依托建设军事理论教研室,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授课内容上,应及时将时事政治与军事理论课授课内容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方式上也应该力求转变,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通过线上、线下两部分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丰富授课内容,将线上观看与线下课堂讨论有机结合,启发学生对国防建设与发展的主动思考。

(三)强化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国防教育课程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军事课,各类课程都可以发挥国防教育协同效应,共同实现教育目标。高校要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工作,在各课程中,介绍国防相关内容,起到专业知识与国防教育相统一的教学目标,如航空航天类课程中可以介绍国家科技发展前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引导他们投身到祖国需要的领域去奋斗;通信类课程可以介绍西方对中国的科技封锁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对传统国防教育的补充,并且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四)推动实践育人新成效

加强国防教育还应该重视“走出去”。如果简单的在校内开展活动,还达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深化”要求。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发挥校外实践育人的作用,让学生走出去接受教育。高校应积极打造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基地,加强与所在城市的红色资源合作,形成实践育人共同体。在搭建平台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党支部、班团或社团活动,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实现沉浸式教育,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历史、感受国防文化,培养忧患意识,厚植爱国情怀,立志献身国防,有效的提升国防教育实效。

四、结语

高校作为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阵地,要不断拓展国防教育路径,提升国防教育实效,要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国防法律法规意识和投身国防建设的责任感。高校还要进一步落实好相关文件要求,将服务国防建设、投身强军实践内化为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9/01/content_5707818.htm.

[2]王耀东.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

[3]王梅梅 刘宁 赵天鹏.新时代青年国防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中国军转民,2022,9(17):77-80.

[4]袁媛 张连春.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6):93-9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