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月港版画》为例

魏奕芳
  
双语媒体号
2023年12期
漳州市龙海区海澄中心小学 福建省漳州市 363102

地方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是民族文化之源。在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将地方美术课程作为美术课程的有益补充,已成为常态。本文以《月港版画》校本课程为例,从课程开发的背景、内容及实践等方面来分析校本课程的建设,以期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更好地发展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一、课程开发背景

漳州木版年画是福建漳州特有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把具有本土特色的漳州传统艺术带入校园,让学生亲手制作木刻版画,对孩子们有着极大的美育意义,这能使孩子在动手中体验快乐,更能让孩子在学习中认知传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瑰宝。

漳州木版年画是漳州传统民间艺术之一,而版画作为小学阶段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极为有益。以此为契机,把传统版画艺术引进校园,适时对学生渗透浓厚的乡土文化教育,形成我校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不但可以丰富美术课程系统,使学生通过美术课程接触、了解优秀的地方文化,让学生从小将本地独有的文化镌刻在脑海中,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彰显美术课程的民族特色和本土意义。

二、课程开发内容及实践

(一)漳州木版年画美术课程资源整合

民间年画是一种祈求,一种装饰,更是一种传统的民俗。只要重新挖掘它的内在的艺术价值,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融入多元化的版画创作技法,将漳州木版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列为乡土教材,开设月港版画艺术工作坊,在校本课程中对学生普及,有着极大的教学意义。通过对本土版画文化所包含的课程知识资源进行整合,提炼出与龙海本土文化有关的美术知识,并通过开设相应美术技法和欣赏课程来促使课程目标的落实。

自艺术工作坊创立以来,版画的艺术性、趣味性,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学生的学习热情极高,在校本课程的指引下,我校开设了木刻版画、吹塑纸版画、橡皮章雕刻、纸版画等美术课程,多元化的课程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内容,指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版画艺术,陶冶乡土情怀。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品牌化”,在课程开发中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

(二)课程建构与实践

1、以体验为基础,以兴趣为导向

在版画教学中,版画的刻印趣味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学生能在一个积极主动的良好氛围里,体验到版画制作带来的快乐。如果教学能够使艺术变得有趣味,且与学生有关系,即使不是学生的强项,他们也会渴望学习,产生持久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学生通过欣赏获得视觉体验,并从中唤起知觉经验。在创作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课堂活动中来,做课堂的主人。版画不同于单纯的造型学习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未知性,在印制完成之前不能完全预测作品呈现的效果。因此,学生和教师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期待心理,获得不同寻常的体验感和成就感。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及个性发展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包括美术在内的各门学科的教师纷纷转变观念,代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要注意是否符合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在课程资源的选择上,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程资源的设计上,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3、循序渐进,重视材料适用性

版画的材料丰富多样,有纸板、木板、吹塑纸、胶板、树脂板、橡皮章等。实践证明,在常规课堂教学中,纸板是最简单易学的表现材料。初学版画的学生对材料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低年级以学生容易掌握的材料为主,如吹塑纸、橡皮章等,教学内容选择具体的、明确的、学生熟悉的人、事、物等,如引导学生选取闽南文化、红色故事、本地小吃等身边喜闻乐见的素材加以创作,教师根据教学计划,适当增加难度,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表达,结合本土文化特色进行创作,追求复杂多变的画面效果。

4、重视体验,贴近学生生活与文化

杜威曾说过,艺术帮助我们识别和重组日常生活中的体验。笔者认为,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将课堂体验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并加入个人的感悟与情感,作品才会显得生动和真挚。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发展规律为基础,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让他们乐于参与、乐于表达,让版画语言成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版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版画与乡土文化、地域文化等结合,学生会从中获得更全面、深刻的文化感悟,培养其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与态度。

5、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版画教学也要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实践中汲取精神营养以丰富版画的内涵,创作独特的版画艺术作品。

在版画工作坊的创设中,我校采取两步走的策略。首先,加强学生版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联系,将版画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版画的魅力所在,在真实的生活中体会素材的原型与作品内容的异同性;其次,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版种进行创作,感受不一样的肌理感,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其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凸显美术核心素养导向。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版画基材制作不同版画构思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版画制作过程中的快乐。

三、结语

本文以月港版画美术课程资源为载体,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出发,通过厘清地方文化美术课程资源中知识的组成要素与结构、建构与实施等问题,开发出适合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地方课程,促使学生在发展美术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更好地传承优秀地方文化及传统民间美术。

自我校月港版画工作坊创设以来,在开展艺术教学过程中,潜心钻研漳州木刻版画艺术技法和工艺,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赋予了漳州木版年画新的创作内容和创作形式,为漳州木版年画注入生机与活力,潜心开发了一套适合小学教学的校本教材——《月港版画》,让漳州木版年画走进校园,更走近学生,让更多人接触到漳州木版年画这一非遗文化,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并使之在新的时代里生生不息、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3

[2]尹少淳,文化视野下的民间与乡土美术课程建构[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2012.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