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确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好性格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美术课也是重点教学科目之一[1],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变得非常必要。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黄金阶段,合理高效地运用美术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小学美术教育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可凭借美术教学恰当合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发展。本文就小学美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必要前提。教育部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备受关注,从学科实践的角度尝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健全深化的必然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将心理健康渗透到美术教育,从而实现对小学生审美能力、艺术鉴赏力以及创造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美的存在,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将心理健康教育合理、有效地渗透到小学美术课堂当中,既能实现美术课堂既定目的,也可以增加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一、将良好氛围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小学美术课堂上,创设良好课堂氛围,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用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心情舒畅,从而使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二年级下册《影子大王》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影子的变化。让学生观看有关影子方面的视频资料,又让学生了解影子是如何产生的,老师用灯创造影子,让学生用双手模仿屏幕中影子的模样。最后,让学生思考,创造属于自己的影子形象,接着老师出示皮影戏的视频。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对影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影子的意义以及作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就能使学生慢慢地理解这堂课,也了解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能创设的一个趣味鲜明的课堂,不只让学生觉得快乐,同时也缓解学生的心理负担。这样,既能更好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又使学生心理健康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美术欣赏之中
美术欣赏课是实施美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对提高人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鉴赏美术作品能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消除种种心理障碍。
如通过对拉斐尔大量圣母画的赏析,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带领学生了解认识拉斐尔的人物背景,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共鸣,使学生体会画家作品中的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让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感染着学生,鼓舞着学生,让学生产生坚毅、奋发向上的心态。同时,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美术创作和作业评价之中
美术创作作为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运用绘画、泥塑、手工、设计这些形式,既是创作的手法,也是抒发情绪情感、释放压力的方式,学生能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寻求心理平衡,表达内心情感。与此同时,美术创作又是独立、宽松、快乐的群体活动,对于消除学生的寂寞、烦躁紧张的心理、调节疲劳等有着积极作用。
美术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比如在学生绘画作业中,可从想象、构图、技法、表达、创新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有些同学构思大胆、想象奇异;有些学生善于观察,思维敏捷;有些同学角度新颖,表达独特;有些同学图片工整、态度严肃;有些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的在作品里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借此充实评价标准,多给学生鼓励和赏识,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自信。
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本教材之中
教师的教学与现实生活是相通的,丰富校本教材,融入了潮流化、多样化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丰富性,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学生内心,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把电影欣赏、心情绘画、动漫欣赏和行为艺术等内容加入教学当中。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活动课,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应与生活紧密联系,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发展相结合进行编写,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但能够学到知识,拓宽视野,保持兴趣;还可以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去迎接学习生活。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注意搜集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心理辅导活动所采取的活动方式,并结合到教学中,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美术课教学之中,是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一个有益的补充。美术教育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结语: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上述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心理辅导,小学生是人生启蒙阶段,教师应从微妙之处着手,与学科结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素质与品格。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通过长时间的实施实践。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观念,努力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将心理问题转化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契机。
参考文献:
[1]汤玉香. 浅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 文学少年, 2021, 000(021):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