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创·选、玩、评:幼儿园多样化科学游戏体验场建构的实践研究
【摘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强调幼儿学习的探究性和互动性。我园以“创”为主阵地,以“选·玩·评”为实施路径,通过“选择、畅玩、评价”3个实施阶段(操作链),构成孩子一个特色体验场。旨在通过体验场内多样化的科学游戏让幼儿爱上科学,在自由观察、尽情游戏、大胆探索中促进幼儿科学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科学游戏体验场 多样化 创选玩评
基于多样化科学体验场建构的重要性,如科学体验场能够满足幼儿的兴趣性、提升幼儿的探究力、创造力,以及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为出发点。我们提出了“幼儿园多样化科学游戏体验场建构的实践研究”,力求通过本课题研究,突破我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困境,开辟特色发展的适宜路径。
一、选:引导孩子初探科学游戏
我们以“选·玩·评”为体验场实施路径,每阶段一个重点能力目标:会愉快选择、会自主玩游戏、会自由评价(链式)。1年3个周期,对孩子科学探索、思维能力、表现及选择、探究学习、创造表现等综合能力的形成构成积极支持。
(一)来源于生活的弹性计划
1. 科学游戏体验场和班级主题性科学区域打通安排表
为了避开班与班之间场地碰撞,也为了尽可能做到“因地制宜”,做到有限空间无限利用,使小空间班级一样可以开展高质量的游戏。
2. 科学游乐场游戏单
我们根据幼儿去游乐场的前期经验,在每个游戏主题中投射不同的游戏,将科学知识和概念隐含在游戏的材料和游戏的规则之中,而不是生硬的说教,同时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材料。前期我们设计了一张游戏单,从而方便教师的管理与幼儿的自主选择。
(二)师幼共同建构的体验场
在创设科学体验场项目时,我们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及早期的科学学习能鼓励他们发现周围的世界和提升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力,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接触更丰富的词汇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强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与动机。在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的同时,我们对孩子们的游戏试玩体验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捕捉,共同建构了新的游戏形式或新的科学游戏等。
二、玩:进入科学体验场的发现与探究
(一)多样化场域资源
1. 班级主题性科学区的实施。
①班级主题性科学区简称“科学区”,是根据班本特色课程计划,有目标、有方向、有重点,由浅入深的开展。并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和兴趣变化,不断地改进和增加难度,一般每次投入4~5个游戏,2~3周为一个周期, 适时地更换下一内容。
②材料呈现时要根据探索的主题,根据探索内容的需要,有目标的投放材料。
2. 二楼科学游乐场的实施。
到了科学游乐场游戏时间,幼儿拿着游戏单,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
主题、或者一个游戏区,进入其内进行游戏,教师在旁做观察记录和安全指导。鼓励幼儿用多种适宜的形式进行记录。因为探索结果的记录不仅是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是他们动手能力的培养,探索能力成长的真实记录。
3. 三楼科学探索廊的实施。
经过一年的开展实施,老师们发现三楼的科学探索活动开展的还不错,幼儿的兴致一直很高,但活动中也出现的很多不足之处,并发现有以下主要问题及现象。
(1)科学探索廊的传声筒:
问题:材料单一;没有探索意义。
策略:增加各种不同材质的传声筒,如纸筒、塑料管、铝质水管、吸管等,让幼儿组装探索哪些可以传声。
(2)科学探索廊的打击乐:
问题:材料单一;缺乏趣味性
策略:增加不同材质的敲打棒,如勺子、筷子、棉签、吸管等,让幼儿探索声音的大小并进行记录。
(二)互动合作中的教师策略
在体验场开展过程中,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脚步,都有老师目光的追随。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提问、观察、倾听,共同游戏的。为此,我们在实施课题时,结合科学游戏发展轨迹,我们制定了“问题呈现单”、“问题讨论记录单”、“问题解决记录单”、“问题说明单”和“问题支持单”五份记录单,供老师们每月观察积累所用。
(三)图像语言及多元表征
在科学体验场中,我们不但关注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也重视幼儿在科学游戏中的图像语言以及多元表征。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李季湄、冯晓霞,2013)①。在体验场内,孩子们自主游戏、自由探究。如在“百变迷宫”游戏和“足球小子”游戏中,我们幸运地通过观察发现并记录了幼儿游戏发展历程。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根据幼儿的发展,老师们对所发现的核心问题进行分析,开展及时的
教研活动,解读孩子的同时,也有效地帮助老师提高了科学教学能力。
①李季湄、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09。
(四)科学体验场的问题探究
根据幼儿园实施的情况,我们在实施中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对此进行了归纳总结,具体为偏区现象、场地限制、缺少记录、材料单一、玩法不清楚等五个问题。
基于以上五项问题,我们通过多种有效的策略,鼓励幼儿会愉快选择、会自主玩游戏、会自由评价。如何优化项目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尝试“制定敲章入区规则”——打破“偏区”现象;平行班打通使用区域——突破“场地的限制”;选择适宜的记录方法;4. 增强材料的操作性、层次性和探索性。
(五)科学体验场的实践延伸
1. 玩出来的科学家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科学就像我们玩游
戏一样,而孩子又是天生的游戏家。
2. 生活化的科学游戏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对于幼儿来说,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我们的科学游戏也更多地在一日生活中随机生成。
三、评:基于实践的多样化评价体系
除了常规的观察记录表和个案追踪,我们也尝试了一下几种评价方式。
1. 幼儿论坛---呱呱讨论会。
这是一个孩子之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主角是孩子,老师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总结者。孩子们通过讨论、辩论、评价,学到新知识、获得好的经验。
老师进行梳理、整理,使孩子们的经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以课程故事评价。
课程故事评价是一个比较针对性的评价,有整体评价、个别评价,或者过程性的评价经验收获方面的评价,可以是有主题、有目标的,也可以是随时生成的。
3.家庭科学游戏调查表。
家庭科学游戏调查表是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
价,是一个家园共育的评价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对幼儿科学游戏的评价,掌握幼儿对科学探索游戏的掌握情况,和幼儿发展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
4.家庭日志。
家庭日志是通过家长对幼儿科学游戏的过程性评价,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家长对幼儿的发展进行直观的记录性评价,也是家园互通的一种方式。
科学体验场的成效与反思:“幼儿·教师·家庭·幼儿园四维联动”
一、创建了以幼儿为主的学习平台
我们充分挖掘公共空间资源,围绕科学游戏内容开辟了科学体验场、科学长廊和班级科学游戏区域,解决了科学游戏活动中出现的“偏区”现象和场域受限的困境。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半成品,解决了科学游戏活动中缺乏材料、材料单一等现象。
二、促进了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
幼儿往往会对周围环境中的科学现象产生很强的好奇心,总是会问为什么?本园开展的科学游戏活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在自由游戏中学习,在愉悦的心态中学习;在轻松的心态中学习。
三、提升了教师科学教育的水平
(一)园本研训促发展
以科学游戏体验场为核心,进行不同场次、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研训活动。
1. 培:不定期推进培训。引领性培训(观念、策略、方法、技能);碰撞性培训(外出观摩、特色论坛、专题培训等)。
2. 研:每周一次小教研活动。技能自培、学习故事分享、微话题讨论、下阶段活动预设、科学场所环境布置。
3. 赛:竞赛活动。例如:课程故事评比;科学小制作评比;科学活动动态观摩……
(二)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教育水平
在科学游戏体验场实施过程中,老师们的科学教育知识和科学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一年课题的实施与开展,老师们从模棱两可到能理解基本科学观点、理解科学
方法、理解科学研究机构的功能;创设出遵循幼儿兴趣爱好的科学环境;创建基于幼儿的班级主题环境;创设幼儿互动的科学长廊;建构特色的科学游乐场等。
四、形成了下一阶段更完善的“创·选、玩、评”科学体验场研究方向
虽然我们已经开通年级组的联动,但资源利用与开发运用还存在很大空间,科学游
乐场的开放性还可以做得更加丰富,如:与社区、家庭开展更密切的联动、与身边民间艺人的联动教学、与中小学科学老师的教学联动、到科技馆观摩学习等活动相结合,让科学的种子早早落在孩子们心中,期待着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龚卫玲.《指向幼儿科学素养的表现性评价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9: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