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三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实践性作业设计方案

吴洪勇
  
双语媒体号
2023年20期
大同市云冈区新平旺第一小学校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年、月、日是三年级下册学习的时间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太阳、地球、月球三者运行有着密切关系,学生通过模块化编程进一步深入学习地球绕地球公转及自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及自转等科学知识,构建年月日三者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兴趣,拓宽视野。

【关键词】年、月、日;编程;实践性作业;跨学科

一、设计背景

在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知识点可以进行实践类作业的设计,将知识点与生活密切联系作为数学实践类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实践类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单元在2022版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认识年、月、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初步的应用意识;了解中国古代如何认识一年四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业要求: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简单历法知识;知道一年四季的重要性,了解中国古代是如何通过土圭之法确定一年四季的,培养国家情怀。单元教学目标中在知识技能方面: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的关系,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在问题解决方面:探索年、月、日等时间单位的相互关系。在情感态度方面:认识年、月、日及其相互关系。本单元重点是认识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年、月、日本身就是计量时间的单位,而且有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学生就容易把本单元的知识点组织成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构,从而也就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通过对学生课后的调查,发现年、月、日的知识点: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一年有十二个月,一月有31天、30天、29天或28天,一年分为四个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这些知识学生很清楚,但是年、月、日由来与什么有关?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知道和地球绕太阳旋转以及自身旋转有关,但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简单讲解了地球、太阳、月球三者运行关系,有些教师认为费时没有讲解,这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造成了影响。翻阅苏教版科学课本,苏教版科学在四年级下册二单元出现了地球、月球和太阳内容,对三个星体做了介绍。五年级下册三单元《昼夜交替》,详细介绍地球、月球与太阳三者运行及四季循环的讲解,在听了相关的科学课后发现,教师演示到位,学生兴趣很高,但经过一星期后,只有少部分学生完整叙述过程,大部分同学还是看热闹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最后变成了死记硬背。如何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兴趣加深,主动去构建知识体系呢?

我校社团活动开展了模块化编程内容,学生来源三、四年级,经过对社团学生的调查后,整理了有关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及其它们运行关系的资料,学生在阅读相关资料后,经过分组交流、汇报总结,在社团活动中,我试着让学生利用源码编辑器编程来演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运行关系,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每一位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编程,地球绕地球公转一圈是一年,一年约有365天,那么地球在公转时要自转365圈,这个速度是很快的,学生在一次次的演示中不断寻找合适的数据表示此关系。通过编程练习学生对年、月、日知识又重新认识并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对农历、公历及中国先民通过土圭确定节气和季节来指导农业生产有了一个了解,感受了古人的智慧。

二、设计方案

为了构建学生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结构体系,我以三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展了《年、月、日的秘密》实践性作业设计。

三、案例反思

通过此次的利用编程知识开展的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的秘密》实践性作业,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两眼放光,一脸神往。可见学生对于动手实践的内容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我们要改变最常见的如抄抄写写、做做练练等书面作业的作业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作为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数学作业挖掘潜力巨大而且是丰富多彩,只要教师开动思维,一定会给学生的发展插上快乐的翅膀。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