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突出高中思政课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阎茂森
  
双语媒体号
2023年29期
四川省广元市八二一中学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以适应新时代思政课发展的要求,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堂,依托情境素材,课堂活动设计及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挖掘试题的德育价值,形成立德树人的合力。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立德树人;学科育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能肩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历史使命,立足岗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本文将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来分析如何发挥好学科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争做“四有”好教师  做学生人生价值的系扣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教师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引领学生的理想信仰;以饱满的家国情怀,感染学生、争做爱国青年;以科学的思维,启发学生更加全面、科学的看待分析解决问题;以广阔的视野,解决学生认知上的疑惑;以严格的自律,激发学生的正能量;以正直的人格,示范引领学生。

二、打造高质量思政课堂  坚守学科育人主阵地

(一)精选立德树人的情境素材

情境素材是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有力支撑,是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纽带。可以说,无情境不思政。情境素材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和载体,高中思政课情境的选择和创设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内容德育性。高中思政课因其鲜明的学科特征,必然要求所选择的情境素

材是讲政治,讲原则,充满正能量的。优质的情境素材不仅能促使课堂更加鲜活生动,而且更能有效发挥德育功能。所谓内容的德育性,即选择的情境素材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四个自信”,彰显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求,才能更充分地挖掘和发挥德育价值。

2、 形式丰富性。情境素材在呈现形式上要注重其丰富性。我们在对情境素

材进行加工处理时,往往会选择多种形式。如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情境素材形式的丰富,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多维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选材时代性。思政学科具有与时俱进的学科特点,因此要做到紧跟时代

步伐,紧随时政,注重时效性。在情境素材的选择时,要尤为注意这一点。

鲜明的时代特征更能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更好地厚植家国情怀。现实的时代的生动的素材是最具说服力的,也是现实的德育教材。

4、案例典型性。如何让更多的同学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

有得说、有参与感,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情境素材时要贴近学生实际,选择学生有所了解,有所闻的典型案例。“我们提供的情境素材只有让学生产生共鸣和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1]如果我们选择的素材距离学生太远,或者只有少部分学生熟悉,那么这样的素材无论是在学科教学的目标达成,还是在学科育人功效上都会大打折扣。

(二)开展务实多样的课堂活动

1、多样性活动增强课堂吸引力

课堂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搞一言堂、与学生互动少,学生参与少,即使有非常好的教学情境素材,也难以发挥好的育人效果。所以,设计教学时,课堂活动尤为重要。

我们无论是采取讲授式,合作探究式,议题式教学,都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课堂。 “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即将可能面对的实际出发。只有在特定的活动中,在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的多向互动中,通过对话、质疑和沟通的方式,形成体验,共生共长。”[2]

2、务实性活动发挥课堂育人效果

务实的课堂活动应该是根据所拥有的具体教学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客观情况来制定。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只是追求课堂的热闹,而未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这样的形式化、表面化的活动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所授知识和选用的情境,设置有梯度的学习任务,来确定合适的课堂活动形式,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活动组织应该具有自身学科特色,政治课就应该上出政治课的‘味道’,彰显政治课特有的育人价值。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在强调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切莫忽视政治课的特殊要求,要做到活动形式与内容性质相匹配,避免学科内涵缺失的现象。”[3]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既要注重多样性又要注重务实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内化于学生之心,进而外化于学生之行。

三、依托多类型的思政活动  延展学科育人的经纬度

(一)延伸课堂的活动

思政课的育人价值和功能不能局限于课堂的几十分钟内,还要拓展到课堂外。通过布置课前的前置任务,开展课后的丰富活动,拓宽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时,课堂能展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限的,为让学生更加深刻、主动的学习和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我们曾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大讲堂”活动,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选传统文化去了解,做功课,然后进行展示,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自信也就自然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学科育人的功能也就水到渠成。

(二)跨学科融合教学

每一学科都有其立德树人的价值,在人的培育上各学科都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将人的培育当作一个有机整体,那么各学科就是这一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各部分应该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才能发挥整体的最大功能。若各学科只是关注本学科的育人效果,并不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或者各学科只是孤立的发挥其作用,那么在人的培育上就难以形成合力,也就达不到最佳的育人效果。学科间的融合发展才会强化学科育人的整体效果。

(三)开展开放型实践活动

高中思政课是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来自于人们的实践,又终将回归在生活实际中去。因此,高中思政课作为开放型的学科,其知识不仅仅在课堂,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也绝不能仅限于课堂之中。

开放型的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关心关注现实生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巩固和调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在实践中培育时代新人。

“思政课实践活动,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表现,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中,让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理论知识,在践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渐内化成为自觉的价值取向。”[4] 学科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科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活动中立德树人。

四、强化试题德育功能  为立德树人助力赋能

(一)重视试题的德育功能

高中政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然离不开对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更加关注学生有没有掌握到高考的常考考点、高考如何考、我们应该如何复习备考、题型如何分析解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等方面,从而就弱化了高中思政学科试题的德育功能和价值。

我们一线高中思政课教师不单要重视学生学科成绩的提升,更要注重试题所承载的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二)挖掘试题中的德育价值

“试题作为考试内容的呈现形式和重要载体,是连接教学和考试评价之间的桥梁,也是考试发挥其德育功能的重要载体和必经之路。”[5]一道好的试题、一份好的学科试卷,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思想的启迪、道德的规范、人生的指引。从高中政治的高考试题中这种内在价值体现的最为充分。

例如,2022年全国高考文综政治甲卷第40题,试题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列举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共产党员及事迹等为情境材料,设置具体问题。无论是试题情境的创设,还是问题的设置,都直接体现出理想信念的教育,对党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等丰富的德育内容。

因此,高中思政课在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要充分利用试题的德育资源和价值。

结束语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在落实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挑战。同时,祖国的进步和发展也为我们进行思政教育提供了最为强有力的现实支撑。

思政课教师只有深深扎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多思多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政课讲活、讲透,让学生入脑入心,真正发挥思政课独特而强大的立德树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庞寅坚.情境创设的“近”与“浸”情境创设的“近”与“浸”——活动型课程下有效教学情境的探索[J].求知导刊,2021(47):37-39.

[2]陈庚.浅谈高中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及实践对策[J].安徽教育科研,2021(30):55-56.

[3]王明泉.高中思政课的主要活动类型及实施建议[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66):14-17.

[4]兰花.基于综合素质评价下的高中思政课实践活动研究及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1(6):72-73.

[5] 武美香 田建荣.立德树人融入考试评价的路径探析[J].中国考试,2022(8):37-4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