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形势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周跃仕 周莉舒
  
双语媒体号
2023年14期
滁州市全椒县襄河镇卫生院 239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中小学阶段已经不再仅仅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知识水平,更多地开始注重于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将这一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提出来。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也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地投入到了这项研究中去。在探讨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几点创新路径,希望能有益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

引言: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到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一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来进行学习和教育,更需要家长们积极配合来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一、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模式的转变,中小学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1.学习压力过大。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包括学业压力、考试压力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学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2.网络游戏成瘾。现在的中小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甚至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3.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关系不和谐,会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4.社交能力不足。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但有些学生社交能力不足,导致孤独和孤立感。5.情感困扰。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面临情感困扰,如失恋、亲情缺失、友情问题等。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加重。针对以上心理问题,教育界、家长和社会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建立多方合作的支持体系,帮助中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二、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非常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转变,中小学生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不加以关注和引导,将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交等问题,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从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其心理抗压能力,更好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合作,可以促进家校合作,增强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三、新形势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教育管理体系

在新形势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应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教育管理体系,以更好地满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指导性文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制定评价标准等,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在现代化技术条件下,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如在线心理咨询等,更好地服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把握教育原则,提升心理教育质量

在新形势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应把握教育原则,提升心理教育质量,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教育要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都能够得到支持和帮助。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科学性原则,通过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还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培养。还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体验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三)创新家校合作,构建良好教育环境

为了更深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们必须探索创新的家校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小学生在其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馨,我们将举办多种形式的学生家长座谈会,以“家访”为一种家校沟通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都会利用家长会这种形式,及时地把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告诉给学生,使他们感到老师很爱他,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在家校合作中,家长会是一种广泛采用的形式,它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学生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双方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借助家长会这一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然而,传统的家长会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关注,而只关注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学生学习成绩交流。这样就使得很多家庭缺乏沟通与配合,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厌学等问题。此外,部分家长因受到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协助,因此不愿意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此外,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构建一种更加灵活的家校互动机制,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家长会上,教师通过交流沟通、倾听等手段了解到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推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中,必须对家长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以推动家校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在交流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学生家长发送回信,让学生家长与班主任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历程,并分享彼此的心声。家长收到这封信中后,便可以直接向班主任询问学生的具体心理状况和诉求,然后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帮助指导。在家长会的筹备过程中,学生被要求与家长共同参与,然而在此之前,他们可以用笔记录自身的心理需求和诉求问题。此外,通过家访,教师得以深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从而为学校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支持,为中小学生打造一个优质的教育生态。

(四)创新教育手段,促进心理品质培养

在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强调了对学生心理知识的有效传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深刻领悟和熟练掌握,以提高其心理素质和认知水平。然而,这种教育方式的不足在于忽视了中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当他们被迫接受强制性的知识时,他们会感到索然无味,甚至会错误地认为这些知识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毫不相关。因此,若未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那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将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此外,由于受传统文化及家庭因素等影响,部分小学生缺乏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这也不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性格品质。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社会案例、示范课或辩论赛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学校也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氛围,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学校应当注重因材施教,为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制定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采用多种形式如谈心或讲座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提供帮助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同时,教师也要多开展一些心理咨询工作,比如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题辅导活动以及利用班干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详细探讨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创新路径,旨在为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可靠保障,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德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科学咨询,2018(31):39.DOI:10.3969/j.issn.1671-4822.2018.31.030.

[2]任晓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基础教育论坛,2021(28):98-99.DOI:10.3969/j.issn.1674-6023.2021.28.061.

[3]潘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J].求知导刊,2015(24):54.DOI:10.3969/j.issn.2095-624X.2015.24.043.

[4]粟超.网络环境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101-103.DOI:10.16681/j.cnki.wcqe.202202033.

[5]贵淑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及其建议[J].考试周刊,2020(77):100-1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