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传统节日英译原则和方法
摘 要:当前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走出去也成为国际文化发展的新兴战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的国际知名度也逐渐增强,让西方国家加大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让世界人民都了解中国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文化走出去需要语言转换的助力,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能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到世界。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译原则及方法,从而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Abstract: Currently,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frequent, an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n emerging strategy for international cultural development. 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onnotations.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are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hinese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allowing Western countries to increas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and making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ware of China's excellent culture, which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cultural soft power. Cultural globalization requires the assistance of language conversion. Translation is a cross linguistic, cross social, and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tivity that can promot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ransl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into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汉英翻译;文化传播
一、引言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党的二十大作报告中,共15个部分,其中第八部分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部分充分说明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性,文化自信自强不仅仅是本国人民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也需要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喜欢中国文化。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传播媒介,可以用英语推广中华文化,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增加新视角,具有新内涵,一定能让中国文化传得更远。实行文化层面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向各国讲述和播中国文化,将中国优秀文化同世界优秀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成就。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历代人民社会生活文化的缩影,是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汉英翻译有利于让全界各国人民都能了解到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华文化。但是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间的差异,会影响信息受众群体对文化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如此看来,研究中文传统文化英译的原则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传播意义
1、中国传统节日内涵
华夏智慧,一脉千古。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它在潜移默化中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文化背景和历史文明,百年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寓教于乐中散发着文化的光芒,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
2、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意义
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播中国传统节日可以构建国家主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既能够使人们在增长知识,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
当前,我国正努力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进,牢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此,我们需要继续扩大国际影响力和增强文化软实力。通过加强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能够使世界各国进一步了解、欣赏进而认同我国传统文化,增进与我国的交流合作,助力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实现。
三、中国传统节日英译中的问题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作为各国人民相互沟通交流的工具,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语言这一载体讲好中国文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我们作为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述人,要深刻认识到新的形势下传播中国文化的这项任务的必要性。但是在处理英汉两种语言文本转换以及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传播中国文化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传播途中的障碍。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正面临如下问题。
1、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欠缺
在传播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深刻挖掘本民族文化深刻内涵,坚定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多加关注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认知关系,避免成文本民族文化本土语言的失语者。目前大多数本国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知识了解不够深入,没有深挖传统文化的内涵。当前英语教学中对中华文化意识培养严重缺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甚于对祖国文化之了解。如果再不加强中华文化意识培养,将民族文化根基失落之危。(徐飞,95)近年来,一大部分学生逐渐出现了中英文交流不对等的情况,他们能够顺畅地用英语表达外国文化或节日,但在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时,总会出现不会翻译不知道如何翻译的情况,文化背景知识欠缺等问题从而导致的文化传播障碍。对于除语言知识以外的其他领域知识不甚了解。中国文化中含有不同分支,每个分支下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因为对传统文化知识了解欠缺,所以无法针对其特色领域进行有效汉英翻译,更无法达到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2、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
中国传统节日英译的主要目的是交际和传播文化。由于中西方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译者在交际和传播过程中,选取的角度要适应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理解程度。译者需要灵活运用两种语言,了解中西方文化异同点以及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文化中蕴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相同的词语和动作在不同的国际中可能会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民族所认可的事物,他国未必会认同。为此,充分考虑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和思维差异,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十分重要。
四、中国传统节日英译原则
中国传统节日英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通过翻译作品了解中国,所以保留文化特色是至关重要的。保持翻译上的本土化,但还要保证译文要被读者所接受。那么善用“归化”、“异化”翻译原则就尤为重要,归化和异化翻译原则在翻译史上一直被广泛使用。孙先生认为:“异化大致相当于直译,归化大致相当于意译,”(孙致礼,2002)翻译的过程中对于译者提出了较高的职业素养,首先就是要将传统节日中内涵的精神层面的意义传达给外文读者,使其能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民俗有着深入的理解。(杨柳,32)在翻译中国传统节日相关内容上,归化,异化以及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原则都需要考虑其中。
1、归化的翻译原则
“归化”是服务于读者的,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通顺流畅、具有欣赏价值的译文,但是它又会改变源语文化独有的氛围。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归化翻译原则需要考虑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基础上,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进行翻译,让目标语读者了解其中内涵。如中秋节译为Mid-Autumn Festival,仅仅这样翻译无法让目标语读者领会该节日的实际内涵。在中国,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八月正处于秋季,十五正处于月中,这一天月亮圆满,从而有家庭团圆之意。在这一天,家人团聚,一起吃月饼,赏月亮,月饼和月亮均为圆形,代表着团圆美满。译者在转译节日相关文本时,要将其中含义解释给目标语读者,需充分考虑译入语读者的实际阅读能力和水平,针对译入语读者阅读水平进行人群细分,考虑其年龄,受文化程度以及接受知识能力等因素,使用不同文体完成译作。这样才能够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播范围扩大,各个年龄段和不同职业人群都有机会了解到我国文化,让其领略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2、异化的翻译原则
“异化”,能充分保留原文文化特色,但对于读者来说,需要具备主动向源语言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靠拢的意识,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能够采用与原文本相近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整个翻译的过程中以目的语作为翻译的最终归宿。运用异化原则,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特色,让别国人民感受到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
3、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原则
单独的使用归化或单独使用异化原则,势必会对译作质量造成影响,要根据具体文本和语境灵活处理,在某些文本中可以将归化和异化相结合。语言人们交流与沟通的媒介,要注意交际平等原则。翻译既然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那么跨文化交际的平等原则也就决定了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也应遵守平等的原则。(郑德虎,53)如春节中的代表性食物,饺子。可以根据中文直接译为“jiaozi”,随着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范围不断扩大,很多英文译作中直接使用“jioazi”并不会影响西方国家人民的理解,也知道“jiaozi”就是“dumpling”。在其不知道“jiaozi”的情况下,为了沟通和理解上的顺畅,也可以使用“dumpling”。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不同语境下翻译不能脱离文化,要充分考虑本民族文化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点,要坚定文化自信。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要遵守以我为主的原则,并且在不违背原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语言,寻找中外不同文化、语言、视角的对接点,贴近外国读者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积极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的文明成果,用外国人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进行翻译,实现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张杰,115)
五、中国传统节日英译方法
我国传统节日英译,应重点研究传统节日的历史根由,发展演变历程,了解东西方在文化、历史、语言等多个方面的异同点,综合为一体,才能在英译中避免单一或片面的翻译。(李静,94)译者仅仅聚焦于一个词或者文本本身,会影响文化传播效果和文化内涵的传达意义,综合中西方文化语言异同点,才能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误译和漏译。
(1)直译与解释性说明相结合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其独特的内涵,翻译时不能忽视该节日其自身附带的文化内涵,更不能扭曲和改变其文化特色由此可见,直译加解释性说明会对文化传播产生积极影响,不但不改变原语言的表达方式,又能够帮助译入语读者理解节日内涵。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汉英翻译中采用龙舟节这个名称来直译,翻译为“Dragon Boat Festival”,在此名称翻译的基础上,对该节日的渊源以及庆祝方式加以具体阐述,端午节这天我们通常吃粽子,举办龙舟比赛,那么我们便以龙舟这个含义作为端午节的英文译法。因为端午节是涵盖了祭拜、祈福、欢庆及饮食为一体的重要节日。赛龙舟是由于上古时代祭龙祈求平安顺遂而来,也是为了纪念贤臣屈原,他在这天跳汨罗江自尽,百姓不舍让江鱼食其肉身便在江中荡舟,投入米团入江中,避免屈原肉身受损。为了展现原文本的思维过程,力求保持原文本的思维方式和独具一格的表达形式,就需要完整再现语言的表达功能。不能单独译完节日名称后就不了了之,还应在加以阐释和解释说明其实际内涵。
(2)意译与解释性说明先结合
意译也是翻译传统文化时常用的翻译策略,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西方国家不甚了解。为了使异国读者更容易的理解我国传统节日形成的背景,应注意对意译策略的使用,意译使得语言更加顺畅,也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比如: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有以下“Chinese Lunar New Year”,“Spring Festival”。“Spring Festival”,很显然是采用了直译的方法。但是作为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仅对其进行直译,远不能够体现春节所涵盖的深层次含义和文化传播效果。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社会,具有浓重的农业色彩。春节更是有几千年的历史,过春节也叫做过年,是人们对于过去一年收成的庆祝和对未来一年的祈福。春节象征着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
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支柱带有如此浓厚的情感色彩。故译为“Chinese Lunar New Year”才能够表达出中国特色和独有的文化内涵。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传播中国传统节日时,要充分考虑多样化的受众群体,尊重文化差异和价值差异的基础上,在坚定中国传统节日内涵“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创新综合性使用英译原则和方法,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向外推介,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七、参考文献
[1]徐飞.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09):95-96.
[2]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01):39-43.
[3]利·哈林,杨柳.民俗研究与翻译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02):31-35.
[4]张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翻译原则和策略[J].理论与现代化,2019,(02):122-128
[5]郑德虎.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上海翻译,2016,(02):53-56.
[6]李静.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译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9,6(20):94-95.
作者简介:姜泽巍(1998年3月-),女,黑龙江省五常市人,汉,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