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影视字幕翻译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纪虹宇
  
双语媒体号
2023年17期
沈阳师范大学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西方影视作品,越来越收到关注与喜爱,其中字幕翻译作为影视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渐代替传统配音方式,成为影视翻译人员的首选。因此,笔者首先从字幕翻译的不同研究视角出发,对国内外近30年的字幕翻译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随后指出目前字幕翻译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促进不同文化交流,减少文化差异。

关键词:字幕翻译;研究视角;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字幕翻译是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西方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现今活跃在西方影视翻译研究领域的主要是西欧学者。影视翻译及相关研究之所以在欧洲得到蓬勃的发展与欧洲各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语言和文化的多元特征以及欧盟各国之间的密切交流息息相关。一般认为早期配音译制领域研究的一位领头人物是Istvan Fodor。我国字幕翻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十年来,字幕翻译的研究数量增长迅速,翻译学者对字幕翻译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西方影视作品在我国上映、播放。因此出现大规模的影视翻译活动。通常来说影视翻译中最常见的两种翻译策略就是配音(Dubbing)和字幕翻译。电影的配音是对原电影语言在听觉上的补充;而电影字幕翻译是对电影信息的传递在视觉上的一种补充。前者我们通常称为译制片,后者我们习惯上称为字幕片。无论是译制片还是字幕片其目的都是把外国的电影译介给本国的观众。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配以字幕的影视作品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同时也能让他们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影视作品。因此作为影视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的字幕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早在2000年,钱绍昌教授就指出:“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读者)的数量,但与之相反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却远不如文学翻译。反映在大学里有关课程之开放、学术刊物上有关论文之发表、学术团体中有关组织之建设等等方面均与影视翻译的社会作用不相称(钱绍昌, 2000:61)。”欧洲视听翻译研究协会(ESIST)前任主席Jorge Diaz-Cintas表示,Translation carried out in the audiovisual field currently accounts for an increasingly large proportion of translation activity(Diaz-Cintas, 2006:193).也是对影视翻译重要性的肯定。然而,若要提升我国电影行业字幕翻译理论与实践水平,对于字幕翻译研究视角的梳理势在必行

2 国内外字幕翻译研究视角

在进行不同研究视角分类之前,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清楚字幕翻译的概念。国外学者对其定义并不统一。 20世纪字幕翻译理论权威Henrik Gottlieb将字幕翻译定义为the rendering in a different language of verbal message in filmic media,in the shape of one or more lines of written text, presented on the screen in synch with the original verbal message(Henrik Gottlieb, 2004:86). 即认为电影语体中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活动,以单行或者多行的文本形式,展现在电影屏幕的下方。翻译学词典编者Shuttleworth和Cowie则将字幕翻译定义为the process of providing synchronized captions for film and television dialogue(Shuttleworth、Cowie, 2004:97). 即字幕翻译是为电影或者电视提供同步解释性文字的过程。Diaz-Cintas和Remael则进—步将其定义为a translation practice that consists of presenting a written text, generally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creen, that discursive elements that appear in the image (letters, inserts, graffiti, inscriptions, placards, and the like) and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contained on the soundtrack (songs,voices off) .即认为字幕翻译是旨在为电影提供置于屏幕下方,用于解释电影声带中所包含的信息(如歌曲、短语)或者图像所含有元素的翻译行为。

2.1 字幕翻译特点及限制性因素研究

Mayoral. Kelly and Gallardo提出了字幕翻译中“同步”(synchrony)的标准。他们认为字幕翻译要实现agreement between signals emitted for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ng the same message(Mayoral. Kelly、Gallardo, 1988:359).即在同一时间传递出相同的语言和书面信息。他们提出了“5个同步”的标准,即时间的同步(synchrony of time)、空间的同步(spatial synchrony)、内容的同步(content synchrony)、语言的同步(phonetic synchrony)以及人物角色的同步(Character synchrony)(Mayoral. Kelly、Gallardo, 1988:356). Henrik Gottlieb则使用了一种全新的分类方法,认为字幕翻译受两个因素的限制,形式限制(formal constraints)和多媒体限制(media-defined constraints)(Henrik Gottlieb, 1992:164)。其中形式限制是指影视屏幕尺寸和观众阅读速度对字幕翻译造成空间和时间限制,而媒体限制则是电影语言对于字幕翻译所造成的限制,即字幕语言应贴近于影视作品中口语化的语言。Diaz-Cintas发展了Mayoral.Kelly and Gallardo的“5同步”原则,并进一步提炼出字幕翻译的6个限制性因素,即时间(time)、空间(space)、音乐(music)、画面(image)、语言特点(phonetics)以及口语化语言(spoken language)(Diaz-Cintas, 1999:33)。国内方面,张春柏提出影视剧语言具有即时性和大众性两个特点,并总结出字幕翻译的5个限制因素,即字数限制、屏幕上演员动作的限制、语言的性格化、影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双关语的翻译(张春柏, 1998:50-53)。钱绍昌亦总结出影视语言的五个特点,即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无注性(钱绍昌, 2004:61)。

2.2 字幕翻译的策略研究

Henrik Gottlieb通过对丹麦电影的分析,得出字幕翻译的十个方法,即转换(transfer)、释义(paraphrase)、缩减(condensation)、削弱(decimation)、删除(deletion)、扩张(expansion)抄写(transcription)、错位(dislocation)、仿照(imitation)、舍弃(resignation)(Henrik Gottlieb, 1992:9)。De Linde指出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字幕翻译应采取系统化的缩减翻译方法(De Linde, 1995:9)。国内方面,李运兴则主张采纳“缩”“减”“直”的翻译策略,即缩减策略中的浓缩、压缩性意译和删除三种翻译方法来进行字幕翻译(李运兴, 2001:39)。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字幕翻译的翻译策略也是依照“缩”“减”“达”三原则进行的。也就是译文翻译应以简洁易懂为原则,选用简单的句型结构和简单的词汇,为了剧情的清楚以及时间的缩短,减少时间与空间的压缩,应该采取对字幕句子的压缩策略。钱绍昌基于自身字幕翻译实践经验,总结出七条影视翻译经验,指明了影视作品对白中人称、停顿、动作、文化词语以及双关语的翻译方法,并强调译文的流畅性。

2.3 语际字幕翻译和语内字幕翻译研究

字幕有两种:语内字幕(intra-lingual subtitles)和语际字幕(inter-lingual subtitles)。因此,字幕翻译也可划分为两种:语际字幕翻译和语内字幕翻译(李运兴, 2001:38)。语际字幕也就是在保留影视原声的情况下将源语译为目的语叠印在屏幕下方的文字,即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语际字幕翻译指的是不同语言之间的字幕翻译。而语内字幕翻译则是以方便残障人士欣赏影视作品作为研究目的。Diaz-Cintas强调语内字幕翻译的重要性,并极力论证DVD应包含两种字幕,一种是针对辅助有语言障碍的正常人欣赏影片,另外一种则是辅助残障人士(hard of hearing)来欣赏影视作品(Diaz-Cintas, 2006:200),而国内这一方面研究尚属空白,应该引起国内研究者的重视。

3 国内外字幕翻译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1995年以后西方影视翻译研究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在Target, Perspectives, Meta, Babel等国际翻译期刊上发表的影视翻译相关研究文章虽总数远远少于文学翻译研究但与以往相比数目呈上升趋势。新的文章和著作不断出现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值得我国学者思考和借鉴。西方影视翻译研究蓬勃发展的另一标志就是涉及该领域的国际研讨会日益频繁。几乎每年都举办大型会议。例如2004年2月以“屏幕上的语言转换”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在伦敦成功举行近百位学者在会上交流论文;2005年10月意大利名校博洛尼亚大学举办了以“文本与图像之间:影视翻译的最新研究”为题的国际会议;Diaz-Cintas在英国萨里·罗汉普顿大学任教期间,也帮助学校开设了视听翻译的硕士专业,他强调在培训学生时应使用译制行业常用的专业软件,这样学生才能跟得上译制行业的最新发展。

我国字幕翻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十年研究成果显著。今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由专业影视译制部垄断字幕翻译的格局已被打破。出现大量的自由的影视字幕翻译队伍,即通常所说的网络字幕组,他们大多具有海外生活经历,崇尚“互联网分享精神”,并以传播外国文化为乐趣,从而剔除掉字幕翻译中的商业因素,提升了译文的质量以及文化传播效果。但同时还需要注意网络字幕组还存在网络词语泛滥、翻译腔过重、过分追求翻译速度、翻译标准模糊等问题,需要引起后续研究者的注意,继而在未来引人字幕翻译行业规范,提升字幕翻译的质量。

4 结束语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字幕翻译在不同研究视角已取得较大成就,但是在国内尤其是大陆地区,对于字幕翻译领域的研究无论是理论体系构建,还是实践工作的开展,都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从权力话语、文化因素传播等视角,均可对此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索。通过字幕翻译这样一个媒介,进行文化身份识别,构建多样文化语境,并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助力中国电影“走出去”,这应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Gottlieb H. Language-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Subtitling[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004.

Gottlieb Henrik.Subtitling - A New University Discipline[A].In Cay Dollerup, Annette Landegaard.(eds.).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2.

MarkShuttleworth & Moira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Mayoral, R. & Kelly, D. & Gallardo, N. Concept of constrained translation. non-linguistic perspectives of translation [J]. Meta Journal Des Traducteurs, 1988(33).

郭磊磊.外宣影片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J].电影文学, 2014(2).

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 2001(4).

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5).

王雪玲.英美影视剧字幕特点及其翻译策略[J].电影文学, 2014(6).

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 1998(2).

张娟,熊兵.视听翻译教学:过去、现在和未来——Jorge Diaz-Cintas教授访谈[J].上海翻译, 2018(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