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商科背景下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马越
  
双语媒体号
2023年21期
大连科技学院 辽宁大连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传统老牌专业,尤其是民办高校的该专业在全国高校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要想突出重围、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另辟蹊径。针对民办高校的自身特点,结合新商科背景,提出工商管理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商科,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互联网、区块链、5G、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催生共享经济、新零售等新商业形态,步入商业3.0时代,对人才提出新需求:新技能、解决复杂问题、复合型等。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科技领域逐渐向商业领域渗透,引发了新一轮在商业领域的科技革命与信息技术革命,出现了“新商科”的概念。作为新商科的一类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与社会去求匹配的人才。然而,我国现有 600 多所学校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专业知识、能力、本土教育与国际化教育脱节、缺乏全局意识与创新意识等问题。

因此,人才标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也亟须应变调整。如何转变商科教育范式、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商科”拔尖创新人才,不仅关乎学生本人的职业发展,也关乎国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持续发展。作为民办高校的大连科技学院,也需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以使命的塑造和指引为核心线索、以产教融合为实施手段和方式、以体系建设为组织保障,形成一整套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2研究意义

通过对国内外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情况的对比分析,就民办院校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所在。根据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结合民办院校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合市场需求的民办院校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2.“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1构建工商管理课程群体系

目标工作岗位与岗位职业所需技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有相应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主要通过工商管理课程群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该课程群是由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仿真训练、跨专业综合模拟实训等实训课程构成的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

结合国家和辽宁省相关文件以及新文科的工作要求,组织修订培养方案,重新确定人才培养总目标,以培养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三个课堂”“三个维度”有机结合,通过课程整合,减少必修课,增加实训课和课内实验比重,提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参考目录,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结构。

规范管理第二课堂本土PBL教学活动。制定第二课堂管理办法,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信息资源库,组织学生定期汇报,强化学生对于专业课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突出第三课堂人文素质教育。注重发挥成果完成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开设系列人文学科课程和讲座,认定人文类选修课和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既强调能力训练,又注重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融合。试点翻转课堂和网络资源共享课程改革,依托学校课程中心平台,建设网络共享课程。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聘请专家评价指导。借鉴审核评估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改进质量,探索“双轨四循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质量保障工作闭环。聘请专家、用人单位参与指导人才培养,收集专家、用人单位评价反馈信息,不断改进人才培养工作和丰富成果内涵。

2.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服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为主的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实现专业实践教学各项需要的各类型“仿真”实验室,包括“虚拟”银行、“虚拟”工商行政管理、“虚拟”税务部门,以及不同行业的“虚拟”公司。在实训基地整体规划中,要考虑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既要有手工实训室,也要有电子化实训室;既要有分岗位实训室,也要有综合实训室;既要有专业实训室也要有通用的沙盘及ERP实训室;这些既要考虑硬件建设,也要考虑软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体系中多种实践教学任务的需要。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修订培养方案,适当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通过开设实践类课程,以实验室开放为载体,开展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

推进以赛促学,开展专业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学生素质提升、教师能力增长。

2.3建设“双师型”教学师资队伍

(1)师资引进

应以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为主要对象,师资引进的重点一是满足专业教育教学和专业建设需要;二是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在引进过程中,不能只重学历、职称,不看专业、年龄,要始终把专业的持续、长远发展作为师资引进的依据。

(2)师资培养

各高校应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教师进修培训制度,一方面,选拔有培养前途的年青教师参加省培、国培及企业行业培训;另一方面,对未达到规定学历要求的进行相应的学历达标培训,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不断提高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中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比例;另外,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把“双师型”教师培养成师资的主流。

3.预期成效

3.1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抽象变为形象,理性变为感性,被动听变为主动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3.2深化加强理论知识

由于实施“三位一体教学”策略,通过实践总结出理论知识,又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3.3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三位一体”教学是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三个课堂”“三个维度”有机结合,通过课程整合,减少必修课,增加实训课和课内实验比重。因此,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岗位实践技能必然大幅度提高。

3.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源于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在这种氛围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从而形成综合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

4.结论

民办高校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切实履行“应用型”的目标,对标企业人才需求结合学生自身特色进行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马冰清.企业需求视角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宁夏某高校为例[J].学园.2022.08

作者简介:马越,女,1984年出生,山东临朐人,大连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管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