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等教育分流与大学生就业机会差异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与受教育程度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市场人力资源竞争激烈,招聘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焦点话题。本文旨在通过考察中国高等教育分流的现状,深入分析高等教育分流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多重影响,提出以高等教育分流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发展策略,为加强高等教育的管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分流;大学生就业机会;差异性影响;就业发展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这使得市场上的人力资源竞争变得愈加激烈。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日益严苛,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切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高等教育分流制度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高等教育分流不仅是影响大学生个人发展和人生实现的重要制度安排,更是促进大学生职业获得、适合市场具体需求的差异化人力资本形成及社会分工合理化的关键。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分流对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多重影响,具体包括分析高等教育分流的现状与趋势,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面临的问题,以及高等教育分流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二、我国高等教育分流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分流存在分流形式包括高等教育扩展、学科多元化、大学入学考试以及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在改革开放后迅速扩大,增加了大学和职业院校的数量,提高招生率以及扩展学科领域。高等教育学科的多元化发展实现了包括文科、理工科、医学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学科的不断壮大,也为分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为了更好地市场和社会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建设可以为传统本科教育提供更多不同的分流选择。
三、高等教育分流对于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认知差异
社会认知差异是指社会对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学历的不同认可程度和重视程度。在中国,这种认知差异体现在综合大学、职业院校、本科和专科等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综合大学通常被社会普遍认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其毕业生更容易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机会。这些大学拥有更广泛的学科设置、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多的研究机会以及更高的师资力量。因此,综合大学的学生通常享有更多的机会,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专业,并且在毕业后更容易找到稳定的工作。相比之下,职业院校和专科学校的声誉相对较低。虽然这些学校在提供实际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社会对其毕业生的认可度较低。这导致了一些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不公平的竞争和职业机会受限的问题。他们可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以获得与综合大学毕业生相当的机会。社会认知差异还表现在家庭和学生的观念中,很多家庭和学生过于追求本科学历,将综合大学视为唯一的成功路径,而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不够重视。这种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知差异,使一些学生忽视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潜在机会。
社会认知差异对中国高等教育分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学历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对待和机会分配。这个问题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共同努力,以改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社会地位,减少认知差异,提高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平等性。
2.就业压力不均
就业压力不均体现在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存在明显差异。综合大学的毕业生通常更容易找到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获得较高的起薪和职业晋升机会,综合大学拥有更广泛的学科设置和更多的研究机会,其毕业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和理论知识,这些特点在某些职业领域中具有竞争优势。而职业院校和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往往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尽管他们接受了实际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但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相对较低,这使得一些职业院校和专科学校的毕业生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寻找工作,甚至可能不得不接受与其专业不相关的职位或低薪工作。一些专业和学科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好,而另一些则面临就业困难。这反映出高等教育机构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一些热门专业吸引了大量学生,导致激烈的竞争,而其他专业可能因为市场需求较低而面临就业挑战。
就业压力的不均不仅对个体毕业生造成了困扰,也对社会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人才浪费、社会不平、资源分配不均等等问题。因此,解决就业压力不均的问题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界的协作,以促进职业教育和实践技能培训的发展,减少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毕业生之间的就业差距,提高整体就业水平,实现更加平等和可持续的就业机会分配。
3.人才培养不足
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在培养学生时过于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实际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职场上面临技能不足的问题。一些综合大学倾向于强调理论学科的传授,而忽略了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这导致一些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虽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工作挑战的实际技能。这种不足可能包括技术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一些职业院校和专科学校虽然侧重于技能培训,但有时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这可能导致毕业生在职场中表现出不够成熟的职业素养,例如不良的职业道德、不懂得团队合作或缺乏创新能力。这种人才培养不足对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构成了阻碍。在现代职场中,雇主更加重视具备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员工,而不仅仅是纯粹的学术知识。因此,毕业生需要在高等教育中获得一系列的技能和能力,以适应职场的需求。
为解决这个问题,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更加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包括实际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教育课程应该更贴近实际职场需求,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和实习经验,以提升他们的职业竞争力。此外,与行业界的合作也有助于确保毕业生获得与市场需求相符的技能和知识。人才培养不足问题的解决需要高等教育的不断改进和实践教育的强化。
四、高等教育分流对于就业机会差异制度完善建议
1.加强实践教育
高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习和实践项目,通过与行业合作建立实习机会、提供实践导师和导师。实习和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在真实职场环境中应用课堂学习,培养实际技能,提高自信心,并建立职业网络。高校可以建立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包括暑期实习、课程相关的项目和义工活动等。加强实践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等教育分流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差异。通过提供实际工作经验、职业导向教育和与行业的合作,学生将更有能力进入职场,并成功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这些努力将有助于实现更加平等和公平的就业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毕业后迎接更好的职业前景。
2.优化学科设置和课程设计
高等教育机构应不断跟踪和分析职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了解不同领域的就业前景,以获取关于所需技能和知识的反馈,确保课程设置和内容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学校应提供灵活的课程设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规划。此外,学校还可以探索跨学科的课程,帮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缩小不同专业和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高等教育分流。
3.建立校企合作机会
高校应积极寻求与各类企业和行业的合作机会,可以包括与本地企业、初创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等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建立联系,通过多样化的合作,高校能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校企合作也可以通过实习项目、实践项目、研究合作、讲座等让学生可以参与企业的项目,亲身体验职场环境,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五、结语
高等教育分流与大学生就业机会差异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研究领域,高等教育分流与大学生就业机会之间的关系涉及多个因素和相关者,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综合性的改进和政策制定,我们才能实现更加公平和有益的大学生就业机会,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保中,张月云.高等教育分流与大学生就业机会差异[J].青年研究,2022(02):41-51+95.
[2]王林毅,于巧娥.高等教育分流的问题审思与创新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7(05):44-46.
[3]李晓波. 教育公平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分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4]谭颖芳. 选择与引导: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专业分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23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jqy-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