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政策及其落实措施、效果研究
摘要:“双减”是中央关心、社会关心、群众关心的一项民生工程。要适应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好“双减”的答卷。教育局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将落实“双减”政策的效果作为“两个维护”的一项具体举措和重要标尺,用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坚决打好“双减”攻坚战,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落实“双减”的具体措施,分析了“双减”政策落实效果研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全面发展;具体措施
前言:
“双减”要更加有力、有效地落实,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将“双减”政策落实到实地,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大力提升教育水平,大力治理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媾和”的现象,以及对学校进行改革。同时,在保证基础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不能“一刀切”地降低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要做到差别化。
一、落实“双减”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综合的评价指数
在新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方向,也是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更新管理观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旨在研究校内外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包括校本管理计划、校本管理结构、校外管理方法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体系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教育管理已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1]。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要以及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规律选择关键环节,突出主要指标,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制定过程评价指标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完整性。“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评价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还可以从长远发展规划、师资培训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指导学校建设。建立课后课程体系,形成教育共同体。二是科学的基本原理。在教学评价中,教师的综合评价指标应符合客观规律,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教育主体的状况,例如课外作业、补习时间、网上学习时间等。三是实践原则。评价指标的制定是技术性的。在制定具体指标时,应注意信息的可用性和可测量性,以便于可视化和量化,并充分考虑教师情感劳动和情感负荷等不可量化指标,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二)内外合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校内外作业负担、培训机构负担,要把这两座“大山”从学校内外乃至整个社会一起拔除。第一,必须解决根本问题。从根本上讲,我们应该从教学的基本原则出发,从师资培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出发,使所有中小学都能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目标,第二,加强义务教育的监督。学校应加强内部管理,坚决反对任意增加或缩短课时、任意增加教学难度、加快教学节奏等违规教学行为,确保学生当天学习的内容全部消化。第三,科学合理管理作业。加强对学生日常作业的监督,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管理制度,特别是分析日常作业的形式和时间,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加强组织作业的能力,多思考,多学习,少操作,避免重复、惩罚和低效操作。
(三)提高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校要统筹安排,积极推进“双减”政策下作业的研究和设计,把作业设计融入到整个教研体系中,突出学生兴趣和科学的统一、作业层次化和激励机制的统一、学生完成作业时间和主动性的统一、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系统地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个性化作业,切实提高作业针对性和效率[2]。例如:在设计基础题时,应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对所有科目的作业要严格控制,在学校里留出学生写作业的时间,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完成效率;教师要坚持作业全批改,并针对作业特点,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采用激励性、指导性意见,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要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除了要靠外部的强制推动之外,还要改变教师的作业观念,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
(四)以发展为导向,提高课外服务质量
“双减”政策文件提出,要提高学校的课外服务质量,以适应不同的学生需要。课外服务不能简单地看作是老师看学生做功课,而是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如何改进课后服务,提升课后服务的品质,强化课后服务的特色,是学校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学校要充分发掘人才,聘请体育、美术等专业辅导员,参加课外活动。例如:通过名师引领、家长辅助、志愿者参与等多种形式,使校园内外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充实,真正为学生服务。学校要根据校情,不断地开展课外活动,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温暖服务来充实学生的课外活动。
二、“双减”政策落实的效果研究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依法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都有重大意义[3]。相关资料表明,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业负担日益加重,课外培训机构层出不穷,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家长也因此而蒙受巨大损失,对教育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虽然各地出台了不少关于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但是学校、家庭“唯分数”、“唯升学”的思想并没有彻底改变,“学校内部减负,校外增负”的思想非常严重,认为减少作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影响到考试和升学。而“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作业,减少家庭作业,减少家长的压力,增加学生的业余活动空间、时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家庭财务上的负担。“双减”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留出课余时间、激发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的基本目标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人民群众满意。实施“双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真正实现这一政策,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模式,扭转当前教育功利主义,让学生、家长、社会都受益。
参考文献:
[1]申国昌,贺鹏丽.教育治理体系下落实“双减”政策:价值内涵、行动逻辑与运作机制[J].现代教育管理,2022(08):21-28.
[2]钟程,谢均才.长效落实“双减”政策的困境与对策——以政策执行网络视角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2(07):64-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