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摘要:黄河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具有深厚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政课教学,需要吸收多学科营养,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拓展始终是教学改革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黄河文化理念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从黄河文化与思想政治相互融合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黄河文化;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育;融入策略
初中思想政治作为初中学习阶段重要的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平台,而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作为黄河文化融入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来进行融入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帮助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一、引用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黄河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精神。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可以通过黄河文化历史事件和故事来引导学生爱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深厚历史底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1]
例如,在“维护国家利益”这一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故事的方法来渗透黄河文化理念,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渗透《黄河边防卫士》这一故事:在黄河流域,有一支边防部队守卫着国防安全。一天,一支敌军突袭,部队指挥官指示士兵沿着黄河制造洪水,成功击退了敌人。士兵们感慨良多,认为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必须维护好她。从此,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立志为国家奉献。给学生听故事《黄河边防卫士》,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文化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就“维护国家利益”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通过分析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黄河文化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如对大自然的尊敬、崇尚英雄、勤劳勇敢、孝道等等。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例如,在“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其中坚持不懈、勤劳勇敢的黄河文化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详细分析教学内容的方式实现。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组改革开放以前和以后的图片,让他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其次通过讲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代表性的数据和事实,如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变化等,来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开放在中国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接下来,教师介绍改革开放精神中的“开放”“改革”“创新”“进取”等核心理念,这些理念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通过回顾、总结上述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并强调“坚持不懈、勤劳勇敢”等思想在中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涉及许多古代历史、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融入黄河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守望精神家园”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导入的方式来为学生展示黄河流域的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简要介绍精神发展的特点,并向学生传达精神家园中“黄河文化”的核心理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查找有关精神文明的相关资料,促进学生对黄河文化的内涵进行思考,将检索到的资料整理归纳。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在本节课学习的收获。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更快理解本章节的文化内涵,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深意,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综上所述,黄河文化理念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在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另外,黄河文化理念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孟衍旭,周宇淇.新媒体背景下黄河文化传播优化策略[J].科技传播,2022,14(07):142-144.
[2]朱丹丹.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2,36(02):21-25.
本文系潍坊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黄河文化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号:2022HHZX50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