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研究

李晓妹
  
学术与研究
2023年33期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广太镇山前小学

摘要:随着新时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数学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公式和理论的传授,而是更多地融入文化、历史和实践,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的学习视角。本研究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观察和实践,探讨了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以及这种融合带给学生的益处。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意义;策略

引言:

数学文化不仅包含了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思想,而且包含了人们对数学的价值观、观点、情感和态度。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认识到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尝试将其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本研究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对如何有效地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的实践与探索。

1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文化是指与数学有关的历史、哲学、艺术、习俗等各种文化形态和内容的总和。它反映了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为了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的对数、量、形、变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不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数学素养。比如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其在各个文明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从而对数学产生更深的兴趣和热情[1]。其次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和探索。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际情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数学历史的故事和趣闻,可以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2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2.1合理运用数学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

数学,凝结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与探索。其中的每一道公式、每一个定理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故事,那些数学家们的坚持与探索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技能,更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数学背后的深厚历史与文化,从而对数学产生真正的兴趣和热爱。为此,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将数学的乐趣、探索和历史完美地融入日常教学中。以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古代如何进行除法的故事,展现人们在没有现代工具帮助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古代的人们在遇到分配食物、土地等问题时,需要使用除法来进行公平分配。而在那个时候,小数的概念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清晰。人们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如计数棒或算盘,来进行计算。教师可以讲述古代的计数方法,如何进行小数除法的手工运算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和古人的智慧。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如何进行小数除法呢?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更深入地去探索和了解小数除法的本质。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教师不仅仅是在教授一个技能,更是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引入数学文化背景,深化数学概念理解

数学不仅是冰冷的公式和理论,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每一道数学概念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与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紧密相连的故事。通过引入数学的文化背景,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数学概念,而不仅仅停留在公式和算法的层面[2]。以北师版五年级上册的“轴对称和平移”为例,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找到与这一概念相关的实际应用和历史渊源。古代中国的建筑、花纹以及书画中,轴对称和平移的应用非常普遍。以中国的传统窗花为例,很多窗花的设计都采用了轴对称的方式,通过重复和对称,形成了美观的图案。而在古代的砖雕、木雕中,平移的技术也被广泛运用,通过对一个基本图案的重复,创造出了连绵不断的纹样。再如,教师可以提及古埃及的金字塔、中美洲的玛雅文化中的日历石等,这些古老的文明都在其建筑和文化中使用了轴对称和平移的原理。通过这些实际的例子,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轴对称和平移的含义,并感受到这些数学概念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配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带领学生实地“游历”这些古老的文明,让他们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深化对“轴对称和平移”的理解。

2.3开展数学史图片展览,展示数学发展脉络

数学史的研究不仅仅是探讨数学的起源和发展,更是对人类智慧的一次回顾与致敬。通过数学史的图片展览,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历史背景,以及数学家们为科学作出的卓越贡献。这样的展览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够加深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以北师版五年级上册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此相关的数学史图片展览。古代的建筑师和工匠在设计建筑和制作工艺品时,往往需要对复杂的图形进行组合,进而计算其面积。例如,古希腊的万神庙、古印度的佛塔以及古中国的宫殿,都有大量的组合图形设计。展览中,可以展出这些建筑的草图和蓝图,同时标注出各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再比如,中世纪的欧洲,骑士与贵族常在盾牌上设计复杂的徽章,这些徽章多为组合图形。展览可以展示一些盾牌的图案,并解析其面积的计算方式。通过这些实际的例子,学生可以了解到“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概念在历史上的应用和演变。他们可以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与数学家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而深化对组合图形面积的理解。此外,这样的数学史图片展览还可以配合其他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模拟设计等,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4组织数学文化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并不仅仅是纸上的符号与数字,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通过组织数学文化主题活动,教育者可以将数学从课本中解放出来,使其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当数学与文化、历史、艺术等领域相结合,学生将能够从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和创造力。以北师版五年级上册的“分数的意义”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个与古代计量方法相关的数学文化主题活动。在古代,人们在交易、烹饪或其他生活领域中,经常需要进行物品的计量。例如,在古代中国,人们使用“升、斗、石”等为单位来计量粮食,而这些单位往往并不是十进制的,而是基于不同的分数体系。这样的计量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分数的应用。活动中,学生可以模拟古代的市场环境,进行物品的“买卖”。例如,一名学生可能会说:“我想要买三升半的稻米。”而另一名学生则需要根据古代的计量单位和工具,准确地“称”出所需的稻米量。通过这种模拟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分数在古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还能够深化对“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这种活动也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结束语

融合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无疑为教师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教学之门。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到,当数学不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字和公式,而是与文化、历史、艺术相结合时,它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刘建波,姜立刚.构建小学数学文化课堂 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06):69-72.

[2]张雪萍.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课程论分析[J].华夏教师,2022(02):57-5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