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探析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学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改革,尤其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科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理念来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引言:
生物学科是高中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上涵盖了大量的实验内容,这些实验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生物学科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则直接关系到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在新课改下,如何创新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当前高中生物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采取有效策略进行优化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促进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支持。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观察生物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学科的理解,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观察生物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一)学生实验意识薄弱
学生实验意识的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生物实验就是“做”实验,因此,不喜欢做生物实验。二是认为生物实验费时费力,既浪费时间,又不一定有多大效果。三是认为生物实验只要做到“规范”、“整洁”、“美观”就行了,只要把课本上的“结论”背下来就行了。
(二)教师缺乏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认为实验教学只需要教师讲学生听,根本不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其实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生物教学的基本规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其结果是很难学到生物学知识的。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和交流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新课改理念下,生物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魅力和乐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实验是需要进行反复操作的,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和繁琐的实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次实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操作技巧。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细胞有丝分裂是怎样进行的,然后让学生先做一个“减数分裂”实验。这个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将培养皿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可以了。但是对于细胞有丝分裂这一知识点来说,这个实验是比较复杂的。在这个实验中有两个重要的步骤,一个是用来观察的显微镜和一个是要用来观察的载玻片。在进行细胞有丝分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仔细观察载玻片上细胞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同时还要用镊子轻轻地把细胞夹到载玻片上。通过这样多次的实验操作后,学生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细胞有丝分裂这一知识点了[1]。
(二)明确实验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在进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进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之前,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来为学生制定好实验教学计划,在实验教学计划中,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在进行“探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工作,然后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该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自身所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小组讨论问题,然后再由组内成员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生命观念。通过这个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学科知识和技能。
(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来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与科学思维有关的,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比如,在学习“探究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细胞分裂仪,然后让他们进行观察和分析,最后再让他们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掌握探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方法。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场有关“探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分析。比如,为什么用含蛋白质较多的新鲜蔬菜、水果进行细胞有丝分裂实验?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2]。
(四)注重生物实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生物实验结果分析是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甚至会因为学生的不认真而导致实验结果不正确。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结果分析的指导,通过指导让学生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实验结果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3]。
例如在进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常见的酶类物质和试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些试剂和酶类物质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然后让学生将这些混合溶液带到课堂上进行分组实验。在完成分组之后,教师让学生对生物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首先,教师让学生了解一下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对不同因素影响酶活性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总结出一些经验和结论。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要加强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方式来提高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想获得更好的效果,就要结合新课改理念,对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优化。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验相结合,并用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也要加强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基于新课改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对策[J].高明.高考,2021(15)
[2]新课改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吴晓鑫.当代教研论丛,2018(02)
[3]谈生物实验教学与课改[J].王秀丽.科技创新导报,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