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信息技术赋能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策略探究
摘要:信息融合背景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能有效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机整合下的教、学、评,在信息技术赋能下帮助教师确立明确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本文基于信息技术赋能背景下,根据“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促进更有效的课堂构建。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思政课;教学评一体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政课教师以往传统的道理讲述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现代化课堂,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逐渐成为趋势。我国在2021年《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提到,中国在未来的5年至15年,将加快推进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工作,并面向 2035 年远景目标实现,积极统筹和部署了下一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细节。在教育改革的春风下,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构建更加高效的思政课堂。
一、信息技术赋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注重对学生全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能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具体表现为:
1.整合教学资源
在备课时,大量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可以从网络中搜索而来,大大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公众号、网络平台等互联网媒介线上观摩优质研讨课,吸纳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再在结合学情的基础上,将课程资源融会贯通,备出一节扎实有效的课来。
2.完善教学实践
当今教育不再是单一知识传授,还需要学生多形式参与课堂实践中。信息技术赋能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增强学生情境体验感。例如在部编版四下《网络新世界》一课中,教学目标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游戏原理,从而避免沉迷游戏。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微信视频连线校外程序员,通过实景操作展现游戏编码,让学生意识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别。
3.丰富教学评价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1]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评价,在《干点家务活》这一课中,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让课堂中的同伴也能了解到同学在家中的表现,信息技术也让父母、长辈参与到课堂反馈中来,多元化实现生生、师生评价。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解读
完整的教学活动包含教、学、评三个方面,教学评一体化则是对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教学评价的统一性作出要求。国外教育专家认为教学评一体化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我国教育专家崔允漷、夏雪梅在《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文章中指出教学评价不是完成教、学过程后再来评的一个环节,而是教学评三位一体,互相制约和影响。[2]教学评一体化指向有效教学,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和评有机整合,对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重理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观念实现了大变革。
1.教:由评定教,关注生成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本学段教学评价前提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部编版一下《健康过冬天》一课中,在学生评价小兔子寻找不怕冷的大衣中提到“只有多运动才能抵抗寒冷”,启发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平时喜爱的体育运动,拉近了师生距离,贴合了生活。由此可见,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评价,也能帮助教师生成新的教学思路。
2.学:由评促学,关注思路
在教学活动中前置教学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内驱力,更加有兴趣地加入到课堂中来,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例如在部编版二下《安全地玩》一课中,在教师出示学校安全小卫士需要掌握对自己和对他人多维度能力,促使孩子更有思考的脚手架去对照实现。
3.评:教学共生,关注成长
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为导向活动后,以此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评价促使教学共生长,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又能启发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学评一体化无论是对道德与法治客观的育人理念,还是主观的教师观、学生观都有深远的影响。
三、信息技术赋能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策略
将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的评价融为一体的教学评一体化中,不再让评价游离于教学之外,而是真正融于教学活动中,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及时调整方式,学生能在学习中更有掌控感的积极性。再在信息技术赋能背景下,主要通过以下策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大大增强。
1.立足核心素养,以学定教
“教学评一体化”以成果为导向,将目标聚焦于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用多维度视角:高阶学习目标和低阶学习目标,在有层次表述中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进一步落实具有高度而非仅仅效度的学习目标。课前,可以通过便捷的信息化手段,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内隐在教学活动中。方便教师了解学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将知识点润物无声影响学生的认知。
例如:在备课部编版四下《正确认识广告》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以道德与法治五大核心素养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课前通过问卷星APP了解学生生活中见过的广告类型,感兴趣的广告内容,从而设计了以小天才电话手表导入课堂,以及分辨虚假广告宣传等贴合学生兴趣的教学环节,让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做到了备学生。
2.优化教学过程,以问促思
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相辅相成,在课堂中将评价标准前置,能让教学目标更加契合教学评价。评价和目标双管齐下,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对教材内容有适当的取舍和重组,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推动教学目标的落实,又帮助评价的顺利开展。
同时,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包含许多抽象的概念,教学内容实质上其实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内化学科的核心素养。例如,在执教《安全地玩》一课,教师利用音频创设了“大队巡查委招募安全小卫士”这个主情境,让学生在“安全游戏我来辨、安全提醒我来说、安全标识我来做”三个丰富的闯关游戏中,感受到安全地玩重要性。同时在学生回到到在教室门口玩不安全,教师顺势追问“在教室玩都是不安全的吗?”以问促思,思辨的意识也在学生心中生长。
3.丰富多元评价,以评促学
在充分的解读教材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后,要将教学评一体化真正落地,还需要教师去思考教学活动中采用怎样合适的评价方式。进一步细化评价目标后,再将评价方式融入师生互动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例如在部编版四下《网络新世界》这一课,在引导学生防沉迷游戏时,教师就设计妈妈的担心、同伴的观点、社会职业程序员叔叔的看法,多维度去让学生全面看待网络游戏带来的影响。既丰富了课堂评价方式,又内化了教学重点。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家长、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中,丰富了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广度。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促进自身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3]
四、结语
信息赋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有信息技术辅助课堂可以打破客观的时空的壁垒,教学评一体化又将课堂主角教师和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去思考。在如此全面的思路中,相信在一代又一代思政课老师的实践中,思政课能取代机械苍白的说教,而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到更多师生的热爱。
参考文献:
[1] [2]蒋凤 . 做好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双减”提高质量——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3):12-14+65.
[3] 王渊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