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措施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还存在着一种较为传统的教育方法,因为它是一个较为封闭的体系,而且各学科之间也没有融合,这就会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质的培养造成负面的作用。在语文的教学中,要重视多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结合,创造出更好的学习开放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兴趣,因此,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也要重视跨学科的作业的设计。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实施
教师在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将不同学科之间进行整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在新课改要求下,对不同科目课程整合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各学科之间互相关联、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语文学科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整合并采取跨学科教学的方式来设计并落实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小学语文作业现状
1.1数量多,无法保证质量
传统时期语文作业设计存在重作业数量轻作业质量。很多教师以为作业量变就必然引起质变,越来越多的布置作业,让学生承受很多压力,这和增效减负的宗旨完全背道而驰。比如,作业安排中加入了过多背诵,抄写等内容,使学生渐渐产生逆反心理,继而学习兴趣下降。这种注重量的作业起不到什么价值作用,同时又使作业自身丧失了教育意义。
1.2忽略学生自身发展需求
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广大家长及教师都认为:学生不可能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会为他们布置一些课外辅导班;教师也会留出较多课后作业;这使得小学生课业压力不断增大,甚至对他们的学习体验产生不良影响。小学生正值成长关键期,如果学习压力过大、脱离学生学习需求,将会产生许多严重的问题,从而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1.3作业设计上缺乏创新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大多基于教师教学经验,作业多为背诵默写和预习,这类作业的预留方式较为简单,内容也比较枯燥无味,只能起到单纯练习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没有太大的效果。
2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措施
2.1设计跨学科式主题式学习项目
当教师为学生分配作业时,采用主题导向的作业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巩固和投入学习,还能增强他们对作业的重视度,使他们在研究项目时更有可能获得好的成果,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教学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可以将主题式的学习方法融入课程作业的设计中,将不同学科紧密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小小讲解员》这本语文口语交际练习书中,可以将口语交际的语文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教师为学生分配作业以准备口语交流时,学生在讲解前需要收集相关数据。而当教师担任垃圾分类讲解员的角色时,他们需要对垃圾分类的详细数据有更为明确的了解。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生活垃圾回收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就要通过一些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收集各种垃圾。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到每个家庭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然后让他们计算出这个城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是多少,接着再让学生计算处理这些生活垃圾所需的费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信息整理出来,并把它呈现给学生,使他们知道这些生活垃圾的来源和去向,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整合这些资料,还可以运用自己的思维逻辑进行详细讲解,从而提高他们在语文学科上的能力。同时,在进行数学计算的过程中,这也能极大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计算技巧
2.2把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
语文学科开展跨学科学习时,需突破各学科间的边界与藩篱,应镶入学生透过不同主题任务情境去寻找各学科间的知识关联,那么当我们再次学习时,我们应该将不同科目的知识互相结合起来,以便当他们学得更容易时,还能使他们有更大的收益。因此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打破不同科目之间的限制带领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锻炼他们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十分关键的事例如,学习《慈母情深》一文,教师可将语文课程与美术学科中《妈妈的节日》一课互相结合起来。两节课旨在让学生们体会母爱之伟大,更清楚地了解妈妈为同学们成长所做的努力。将两节课整合起来进行教学,会更加易于为学生所接受,而且还会引起学生更多的反思,更会使他们体会母爱的伟大。阅读《慈母情深》一文,能使学生更清楚地体会到母亲的爱,更深刻地领悟母爱。接着又请学生们想一想,妈妈节日期间,学生们应该怎样感谢妈妈长大后的辛勤劳动呢。这样将两节课以这样的方式互相整合起来,既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母爱,又可以使他们以互相探讨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从而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积极。通过学生们的探讨可以使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干课程上学到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学生们之间的沟通锻炼学生们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效果就会更加凸显出来,可以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收益,此外也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不断提升。
2.3转变作业模式
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的布置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布置时应该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性与灵活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继而获得理想学习效果。教师有必要以增效减负的背景作为切入点,改变传统作业形式。一、跨学科语文作业设计要求主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然后向其他学科拓展。如教《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文章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此时教师可试着布置一些练习作业;二、详细分析。小学语文知识点较为庞杂,促进学生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的。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设计几道数学习题供学生解数学内容并得到解答,然后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三、学科结合等。在写作单元中,教师还可尝试与美术和科学相互融合,使学生从美术制作内容中识别作文素材并表达参与经验:四、阅读理解。教师布置跨学科作业,可以以艺术,社会,科学等为材料进行阅读理解,使学生能够接触到语文学科之外的其他要素,继而促进其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加强其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简单地说,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科加以拓展,使跨学科作业的设计更加灵活多样,符合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总结
总之,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关联起来,利用跨学科来布置作业,将会对小学生们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帮助,并且能够发挥出很好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更加细心,使用更为科学的手段,促进学生学习水平与学习质量的提高,使他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大的回报。
参考文献
[1]王文平.增效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方法[J].考试周刊,2022(36):37-41.
[2]周琴.“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跨学科融合实践与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2022(2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