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
摘要:为解决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在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中所面临的教育和技能挑战,本文以深度产教融合为例,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标准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当前中职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一套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课程标准设计原则、核心技术课程以及评价体系,希望能够为中职院校的电子商务教育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度产教融合;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技术课程
在这个迅速数字化的时代,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的商业格局。作为电子商务的主要市场之一,中国在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为了抓住这一机遇,深度的产教融合已成为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所谓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的紧密合作,目的是通过不断更新课程内容、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环节,使教育更加符合行业需求,这样的教育模式更有助于培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理念来设计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标准,从而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现状与挑战
(一)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现状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近年来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这与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了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8.6%,这一上升趋势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尽管市场需求在大幅增长,也不能忽视当前中职电子商务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的不足,这些问题尤其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目标还是以简单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缺乏对最新电商趋势以及前沿技术的关注。
(二)课程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脱节
当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内容往往与行业技术发展存在脱节的现象,以电子支付和大数据分析为例,尽管这些都是现代电子商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目前仍然有很多中职院校的课程中并没有涉及这些内容。根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年度发展报告(2022)》,仅有约30%的中职院校提供了与电子支付相关的课程,而涉及大数据分析的课程比例所呈现的数据就更低了,这种现状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分析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他们在行业紧密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方面表现出了匮乏。
(三)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方法多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在创新和互动性方面表现较为薄弱,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学生去理解和掌握那些复杂的电子商务概念。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有超过50%的中职学生认为电子商务课程“枯燥无味”,且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缺乏实际的应用机会。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它忽视了电子商务教育中实践技能的重要性,这些技能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才能得到有效学习。
(四)缺乏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电子商务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在许多中职院校的课程中却不够重视,或因条件所限难以开展,实践环节的缺失意味着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这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能力。根据《中国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23)》,只有约40%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有机会参与实习或实训项目,这种情况严重限制了学生对电子商务实际运作的理解,也减少了他们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二、深度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标准的设计原则
(一)紧跟行业发展
设计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时,首要原则是保持与行业发展的同步,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必须保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电子商务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相应的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也应被纳入课程体系中,对于一些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跨境电商流程、网络安全知识,时下热门的视频、直播营销,也应被新的教学体系所覆盖,只有紧跟行业发展,才可以确保学生与时俱进地掌握行业最前沿的技能和知识。
(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在中职教育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去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基于这一考虑,课程设计时应重点关注实操训练这个部分,在具体设计中,可以设置模拟电子商务平台、运用实际案例分析、开展企业实习活动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以往学习的理论知识,给他们提供一个真实或模拟的商业环境去应用这些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师应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当前较为有效的方法包括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在线互动课程等,其中,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电子商务概念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而项目驱动学习则更倾向于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的驱动下,学生可以加强互动能力,并提高自己在沟通和团队协作方面的水平,在线互动课程则大大改善了传统授课方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安排学习计划。
三、深度产教融合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标准的具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内容
在设计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技术课程时,关键内容包括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网络营销和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平台运营课程将涵盖电商平台的建设、管理和优化,教授学生如何有效运营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网络营销课程则聚焦于数字营销策略、社交媒体营销和搜索引擎优化等关键技能。数据分析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收集、处理和解读电子商务数据,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商业决策。这些课程内容不仅覆盖了电子商务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工具,还强调了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目标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灵活且互动的学习体验,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传统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之间灵活切换,增强学习的便利性和互动性。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和实时问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增强学习的参与感。项目驱动教学则着重于通过实际项目促进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技能。
(三)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设计重点在于确保考核方式与行业标准相符,引入企业的评价体系,同时注重对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价,这也就意味着除了传统的笔试和理论考核外,学生的项目作品、实习表现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将成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不仅考察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关注了他们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这种评价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展望未来,在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趋势下,中职电子商务教育需要在教育改革方面做出更多的创新以及尝试,才能在不断更新的经济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发展节奏,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培养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建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03):251+253.
[2]吕宏晶,孙明凯.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跨境电商实训项目开发模式的研究[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3):48-51.
[3]石欣平.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组织形式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7):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