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养老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中适老化设计研究
摘要:中国已于1999年进行老龄社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老龄化的来临,使得国内养老问题日趋严峻,面对老龄化社会的问题,我们养老设计与运营脱离现象严重,机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公立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私立养老机构收费昂贵,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居家养老是我国的主要养老模式。且由于居住空间是老年人使用时间最多的区域,是老年人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空间,所以,养老居住空间的环境设计的适老化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国家对于养老产业的各种扶持政策、养老机构的室内现状以及研究的目的、意义,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老年人的状况对于空间环境的设计要求;并且对于养老的居住空间的具体描述,居住空间中各个小细节的设计要求,梳理出具体的、可落地性的居住空间设计建议,为其他养老居住空间设计提供有些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居家养老;居住空间;适老化设计;老龄化特征
1.1 研究背景
根据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老龄化社会又分为“老龄化社会”及“老年型社会”。老龄化社会主要是指一个国家60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老年型社会是指一个国家60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8%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4%以上。如果一个国家达到了“老年型社会”,则会影响该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等,这个国家也正式进入“老龄化危机”。
1.1.1 老龄化社会现状
20世纪末,我们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测算,“十四五”时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1.1.2 政策背景
政府对于养老问题也是越发重视,从上到下,从国务院到民政部以及地方部门都把对养老极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二十项养老政策,均为支持政策,以下列举出其中一些政策,如图1-2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适老化设计的研究的目的可具体分为三大方面。第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征,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空间环境,使老年人能很轻松的进行日常生活,更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幸福感;第二方面为了增强老年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适老化设计可以降低老年人的生活难度,使他们能更好的照顾自己,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安全问题,防止老人摔倒等增强老人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第三方面是增加老年人的社交联系,老年人根据年龄增长会特别害怕孤独,适老化需要考虑舒适温馨的家居环境,考虑各个空间的联系,交流空间的需要给老年人带去快乐和归属感。
1.2.2 研究的意义
良好的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家能够让老年人感到身心愉悦,能促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目前很多老年人的居住空间生活设施欠缺,环境较为糟糕,功能流线不合理,不满足老人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故有必要对现有的老年居住空间进行合理改造,可以让老年人有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场所。
2.1 生理特征变化分析及适老化设计需求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会随着衰退,主要是感知觉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同时,空间环境当中的安全隐患也潜藏着较大的风险,需要通过适老化设计消除安全隐患、支持自理生活,这对空间环境的适老化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运动功能衰退
主要表现 肌肉的力量、耐力,身体的灵活性、平衡性等下降,完成移动、起坐、上下楼等日常活动时存在困难,容易发生跌倒等安全事故
适老化设计需求 及时消除空间环境当中的安全隐患,加强室内环境的无障碍设计,配置必要的辅具设施和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家具设备
(2)感知觉功能衰退
主要表现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灵敏度下降,难以快速准确地察觉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提示信息,容易因此发生意外伤害
适老化设计需求 通过增强和丰富感官刺激等方式加强信息提示,配置智能化设备防范因感知觉功能衰退而可能带来的风险
(3)认知功能衰退
主要表现 记忆力减退,反应速度变慢,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较为困难,甚至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护
适老化设计需求 提供明显的空间环境信息提示,营造熟悉的生活环境,加强室内各空间之间的联系,方便开展日常照护
(4)免疫功能衰退
主要表现 身体的自主调节能力衰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传染病和慢性病,并且不易好转
适老化设计需求 注重日照、采光和通风,合理运用环境调节设备,创造健康、舒适、稳定的室内物理环境,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2.2 心理特征变化分析及适老化设计需求
伴随着身体机能的变化,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具体表现为缺乏安全感、缺乏归属感、缺乏价值感和缺乏私密性等方面,在空间环境设计中需要予以针对性的考虑。
(1)缺乏安全感
主要表现 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外界事物的掌控能力下降,导致老年人时常感到恐惧、不安。
适老化设计需求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同时,增强心理的安全感受
(2)缺乏归属感
主要表现 由于逐渐脱离集体和社会、缺少社会交往,老年人时常感到孤独寂寞,缺乏集体归属感
适老化设计需求 营造更加适合老年人交流和活动的空间,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增强他们与他人和社会的联系
(3)缺乏价值感
主要表现 感受身体机能衰退的影响,老年人容易感到自己的生活逐渐失去意义和价值,甚至成为他人的负担
适老化设计需求 通过空间设计和设施的配置,尽可能支持老年人充分发挥其尚存的身体机能,自主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4)缺少私密性
主要表现 担心在接受照护的状态下,自己的日常生活完全暴露再他人的视线之下,缺乏个人空间,没有隐私和尊严可言
适老化设计需求 空间环境设计应兼顾个人生活的私密性和照护服务的便利性,养老机构的设计需格外留意
3.1 养老居室空间的设计原则及空间布局
3.1 养老居室的设计原则
适老化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舒适性、灵活性。
①安全性:老人的身体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适应能力也随着降低,则在居住空间环境中设计中安全性是尤为重要的。
②舒适性:老年人身体素质下降,其心理上也极度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孤独感,所以老人的居住环境一定要保证温馨、舒适,使老人身心感到放松及愉悦。可以通过空间的尺度、装饰色彩、软装等等方式实现。
③灵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也会随着发生改变,在设计养老居室前期需要考虑空间的灵活性,根据老人的行为活动进行空间的改造。
3.2 居室空间的各个功能区的细节适老化设计
3.2.1 入户空间
入口空间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老年进出时安全方面以及便捷性上的隐患问题。
(1)入户区域可适当留出部分空间,设置开门准备区,宽度1800 mm以上,方便坐轮椅的老人开门,同时此部分空间可以使入户门外开,不仅不影响整个主通道的通行,而且防止老人跌倒无法内开门救助,外开门的形式也是方便护理人员及时对老人进行救助。
(2)在门口设置小隔板,方便老年人进门时临时放置物品,不用弯腰和下蹲,方便老年人进门时临时放置物品,腾出手找钥匙、开门;
(3)入户门上可设置记忆盒子,方便老人投入卡片等记录重要备忘讯息;备忘记事办:让老人随时记录备忘的事件、信息,也可以画一些老年人特有的熟悉的标识,便于老年人识别自己门;
(4)门上设置设置高低双猫眼,猫眼的高度分别为1400mm及1100mm;
(5)地面选择耐污、防滑的材质,避免出现障碍物。
3.2.2 玄关空间
玄关作为居住空间中主动线的重要位置,除了放置基础鞋柜的,还需考虑老年人行动需求及以后的发展,预留空间为康复用具做准备。
(1)入户玄关应该考虑安全性要求,要做到光线充足,避免进深过大,过分拥挤。这样的话方便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通过助力行走器或者轮椅进出家门。净宽不小于1.10m。
(2)需考虑一些小细节,可设置全身镜方便老年人出门穿戴和仪表整理;收纳柜踢脚,收纳柜踢脚高250mm,收进去200 mm,方便坐轮椅老年人的情况;挂衣钩方便老年人到家时挂外套;起身扶手设置L型扶手,方便老年人从各个高度都能借力;坐凳兼鞋柜坐凳做450 mm高,下面做开敞式鞋柜,可放常用的鞋子;设置感应灯,不仅营造温馨的氛围,且保证老人的出行安全。
(3)预留灵活空间,便于后期老人存放轮椅和使用拐杖的空间。
(4)开敞式玄关,门厅与起居厅保持视线畅通。
(5)地面材质要耐污、防滑,避免出现障碍物。
3.2.3卫生间
调研中发现,卫生间是老年人最不满意的空间,也是经常发生事故的高风险空间。
(1)老年人卫生间从安全性出发,卫生间的门外开,考虑无障碍卫生间,干湿分区,采用不锈钢下水格栅,地面无高差,地面采用防滑地砖。
(2)移门采用净宽850 mm以上,方便轮椅进出,门上设磨砂玻璃,保证隐私又便于观察老人情况,采用上置轨道,保证地面无高差;
(3)采用抽出式水龙头,便于老人使用,同时防止水花溅出;坐便器及坐式淋浴两边均设置安全扶手;
(4)报警按钮:老人跌倒及紧急情况可以利用大按钮带落地拉线形式的紧急呼救器,家人或者护理人员可以及时救助;
(5)洗手盆:洗手盆距离地板架空250 mm高度,方便坐轮椅的老年;镜箱采用灵活式,可往下倾斜45度,方便轮椅老人使用。
(6)淋浴采用壁挂式可折叠安全淋浴椅。方便老人坐着洗澡。
3.2.4 老人卧室
普通住宅比较重视卧室的私密性,老人卧室更需要安全性、舒适性及护理型。
(1)卧室的开间为3600mm以上,保证床位距离墙的净宽保证在800mm以上,方便轮椅的老人轻松通过。房间内至少有一处轮椅转圈空间,直径为1500mm。除此之外,还需考虑护理人员活动所需空间,且保证急救担架可以顺利进入卧室。
(2)老人卧室床头柜的高度应比床面略高一些,方便老人起身撑扶时施力,床头柜需要设置报警按钮。
(3)老人卧室宜考虑在有日照的房间,老人靠近窗户位置设置老人的休闲活动空间。
(4)卧室空间尺度的设定应使家具布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老人根据自身的需求变换家具的摆放方式,以求达到最佳的舒适性。很多家庭老人各自有单独的床,避免晚上起夜、翻身、打鼾等问题相互担扰,采用两张1100mm的单人床,根据老人的需求,可分可合。
3.2.5 厨房
研究发现大部分自理型老人对厨房的使用频率很高,厨房除了烹饪、贮藏功能,根据老人的需求增加功能。
(1)普通厨房两侧操作台之间的通行宽度大于等于900mm,对于轮椅老人至少保证轮椅回转所需的直径1500mm的空间。
(2)如烹饪的操作人为坐轮椅的人,则根据特定老人需求厨房的操作台下部留空便于轮椅回转,也便于轮椅老人的身体接近主要的操作设备。
(3)调研发现,U形和L形布局,更方便老年人使用。U形和L形布局利于保持台面的完整、连续。洗涤池和灶炉分别布置在U形和L形台面转角两侧,轮椅老人只需90°范围内微转就能完成两种操作之间的转换。
(4)餐厅空间的灵活性,随着老人的年龄增长,身体也会发生变化,需求随之改变,后期便于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改造。
结论
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居住空间,然而居住空间就包含了入户玄关、起居厅、餐厅、卫生间、卧室等等房间。经过考察和分析,我们了解到适应老龄化的适老化居住空间市场以及中国老年人的居住需求。通过观察老年人的生理、行为以及心理特点,发现他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更深层次的需求。同时也考虑到传统居住空间的局限性,对适老化居住空间进行了改良。基于这些发现,本文构建了一套适应老龄化的居住空间设计方案,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元素、设计准则,以期为未来的适老化居住空间设计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孙小翔.智慧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住宅环境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0.
[2]涂雪文.居家老人的智能化服务系统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3]赵艳.居家养老模式下室内设计的适老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4]刘立峰.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投融资机制创新[J].中国经贸导刊,2022(03):70-72.
[5]李晋.城市居家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其对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6]沈吉.太原市社区嵌入式微机构养老服务探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