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红楼梦》中女性人物的反抗智慧探究
——以小人物鸳鸯为例
摘要:一曲红楼,为我们刻画了诸多女性人物,其中以鸳鸯为首的一群女奴形象尤其感人至深,令人赞叹唏嘘。她仅是一个小人物,没有宝钗、黛玉般尊贵的身份,亦不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主要人物,却是曹雪芹先生浓墨重彩勾勒的一个重要女性。她伴随贾母而生,亦随贾母而死。她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敢于挑战权威,不畏强权势力,与《红楼梦》中其他女性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满了作者对传统礼教的反思和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反抗
一、《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之我见
十年前浅读《红楼梦》,领略的是贾黛二人的爱情故事,最后凄凄惨惨戚戚概括了全书;再读红楼,是从蒋勋精彩绝伦地说《红楼梦》中感受其中的各色人物形象,在蒋老的讲说下,笔者便开始为之惊,为之叹,为之动容,最后为之惋惜不舍。由此可见,一曲红楼确实牵动着不少人的心,也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近和学生共读《红楼梦》,却让笔者更加佩服《红楼梦》里的女性人物,笔者为林黛玉的柔情似水所折服,为德智双全的完美女性薛宝钗所钦佩,著名学者王昆仑先生曾说过,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中国人‘取妻当如薛宝钗’之想。诚然的。宝钗是美貌、是端庄、是和平、是多才,是一般男子最感到‘受用’的贤妻。如此集智慧美貌于一身的女子,不得不被如今的我们所佩服,这样一位女子,也确实是我们大多数女性读者一生的追求,不得不心生敬重。当然,笔者也为机关算尽、八面玲珑的王熙凤而唏嘘不已。可在大观园这众多女性中,贾母身边的丫环鸳鸯尤其让笔者深深地动容,虽然丫环出生,从她的身上,笔者感受到的是那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对封建等级的反抗,是那种不畏权贵的反抗,那种即使是挣脱不了封建的枷锁,却有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纯洁刚正的灵魂。
二、鸳鸯的反抗路程
作者曹雪芹给予鸳鸯这个唯美的名字,却没能给她安排一个相守一生的伴侣,最终伴随着贾母而死。鸳鸯的反抗智慧集中体现在《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这一章节,从这一题目中不难看出,所谓“尴尬人”指的就是贾赦与邢夫人这对夫妇,而“尴尬事”也就是已经须发斑白的老头贾赦竟然要强娶比他小四十多岁的丫环鸳鸯为妾,而这个“鸳鸯女”也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丫环,她在贾府众丫环中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是贾母顷刻不离的心腹。就是这样一个品质优秀、思路敏捷、讲话得体,深受贾母信任的贴身丫环被老头贾赦看中,竟想要纳为己有。试想一下,如果是贾府里面其他的丫头,或许在威逼利诱下就屈服于此了,我们深知在那个社会丫环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为了攀附财贵,飞上枝头当凤凰,不少奴婢丫环就将此作为改变自己身份的一种手段。那么,鸳鸯又是如何反抗的,她的反抗有没有获得胜利。
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在这一回中,笔者将它分为四个主要场景:第一,邢夫人与王熙凤的密谋对话;第二,邢夫人甜言蜜语哄劝鸳鸯;第三,平儿袭人与鸳鸯的谈话玩笑;第四,鸳鸯在贾母面前断发明志。而鸳鸯反抗的高潮就是发生在这四个场景中,有这么几处笔者发现鸳鸯的抗婚是非常坚决的,当然,态度决绝也是对付恶势力的有效手段。第一处鸳鸯对平儿袭人等人说“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死了,他三媒六聘的娶我去做大老婆,我也不能去。”第二处,笔者看到的是鸳鸯以死表明自己的态度“老太太在一日,我一日不离开这里。纵到了至急为难,我剪了头发做姑子去。不然,还有一死。”第三处,也是全章节中最具有反抗精神的一处,这一处鸳鸯断发明志“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要说我不是真心,暂且拿话支吾,这不是天地鬼神、日头月亮照着!嗓子里头长疗!”当时恰巧贾母身边的人很多,鸳鸯故意不违避她们,当着众人的面前,向贾母哭诉,从而扩大了反抗的影响。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正是那个刚强正直的小丫环,对强势力的操纵和压迫最坚定无畏的声讨与反抗,她不对强敌抱任何幻想,也不对厄运心存侥幸。当众宣布自己或出家或终身不嫁,来表明自己的誓死不屈。除了从对婚姻的反抗能看出他的倔强与坚强,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体现这一点。如书中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痴女儿遗帕惹相思”。宝玉垂涎着说好姐姐,把你嘴上胭脂给我吃了罢。鸳鸯立即指责宝玉的心腹,对此行为不管不劝。相比较金钏儿投井一事,也是因为宝玉“吃胭脂”这个不好的行为习惯引起的。同样的事情,结局却截然不同,这就是反抗精神的意义所在。鸳鸯不怕被人指点,也不怕得罪贵公子宝玉,这也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从中也暗示出:并不是你高贵,我就得屈服于你。鸳鸯的这些反抗表现是对封建势力最好的反击,即决不刻意讨好任何一位主子,即便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从中我们也能品出,鸳鸯与其他丫环的不同,她对自己的人生有着准确的定位,她不去攀附不属于自己的地位,亦不去幻想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她伴贾母而生,亦愿意随贾母而死。鸳鸯之死,实为对封建黑暗势力的最大抗争,因为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唯一拥有的只有自己的生命。
三、反抗结局
在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反抗大多是力不从心的,大多以失败告终。例如,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主人公窦娥在面对社会地痞、朝廷官员的不公正对待后,指责天地鬼神,立下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绫、亢旱三年、六月飘雪,其中一愿比一愿强烈深刻并且层层深入,不可颠倒。最后,誓愿均得以应验,可窦娥仍是以死亡告终。无独有偶,再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善良又软弱同时又具有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形象。小说中,祥林嫂虽然没有意识到封建礼教是残害他的凶手,但也产生了怀疑,说到底这也是一种反抗。当她倾尽所有捐了门槛后,本以为大家都会接受她,可结果仍不遂人愿,绝望无助的祥林嫂通过问世间是否真的有神灵,最终还是走向了死亡。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一切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这两部作品中主人公鲜活的生命以及他们身上美好的品质,就是最美好的东西。诚然的,在封建社会里,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古典悲剧作品,直至《红楼梦》的出现,构建了中国古典悲剧的巅峰。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也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其中鸳鸯的反抗是极具有智慧的。这样一个平易近人、冰雪聪明、忠心伺主的丫环,也不无例外,经过一番激烈地反抗虽然获得了短暂的胜利,但伴随着贾母的离开,鸳鸯选择了悬梁自尽,与前者不同的是,鸳鸯的死维护了一个女人不可玷污的人格尊严与高尚情操,这种精神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四、结语
这一章节中,笔者从曹公的笔下看到了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女性,同时也读出了封建社会下女性的卑微与柔弱,感受到了封建时代对女性的不公正对待。纵观《红楼梦》,应该说是成功的伟大悲剧作品,但并不是英雄的悲剧,亦不是性格上的悲剧,而是那个特定时代下小人物偶然而又必然的悲剧命运。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个人缺乏理性和明确的目标反抗,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都是显得苍白无力的,都注定难以逃脱悲剧的命运。她们正值花一样的年龄,她们的生命正熠熠生辉,可令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一个个年轻生命的陨落。但是无论他们在所处的时代社会中遭受着怎样的摧残与践踏,他们身上真善美的人性光辉与勇于反抗的精神品质流传千古。也许,正因如此,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作为女性更应当积极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被外物所奴役,做自己的女王,成就更好的自己!或许这也是曹雪芹先生刻画了如此多女性形象想要给读者们的些许感悟。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2]王文怡.众人皆醉我独醒——论《红楼梦》中的女权意识[J].青年文学家,2016(12):44-45.
[3]欧阳翠茹.《红楼梦》中鸳鸯形象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2):25-27.
[4]王丹蕾.《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解析[J].芒种,2016(20):87-92.
[5]杨诚.论晴雯、鸳鸯的反抗性格之异同[J].戏剧之家,2015(10):269-271.
作者简介:黄娟,女,湖北省阳新县高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