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国有企业基于“三道防线”理论强化纪检监督合力可行性的探索研究

樊颖
  
学术与研究
2023年60期
运城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由于其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组织结构,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为保证国有企业的良好运转和有效管理,纪检监督必不可少。本文将通过分析风险管理和纪检监督的内在联系,探讨国有企业基于“三道防线”理论,强化纪检监督合力的可行性及实施路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纪检监督

中纪委二次全会工作报告强调,要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深化整治金融、国有企业、政法、粮食购销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将惩治国有企业领域腐败问题放在了突出位置。省纪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也明确指出,要坚决整治国企、金融、政法等领域的腐败问题,坚决清理风险隐患大的行业性系统性腐败,国企反腐力度持续加码。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管理的规模和复杂性让其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因此,基于“三道防线”理论,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纪检监督联合发力机制,形成纪检监督合力,对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纪检监督在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及现状

国有企业纪检监督在维护企业风险管理稳定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纪检监督可以加强企业对上级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力度,保障执行不偏向、不走样,确保国有资产保值不流失;其次,纪检监督可以对国有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进行监督,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最后,纪检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纪违规等问题,保障企业的合规运营。

然而,目前在国企纪检监督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资源配置、招标采购、工程管理、清障服务、资金管理等领域的腐败案件时有发生;二是监督全覆盖的制度机制、各类监督的贯通协调机制等监督体系不够健全,纪检专责监督与各类监督关联互动、同题共答的监督合力尚未充分发挥。因此,需要强化纪检监督合力,持续完善大监督体系,做到“人人受监督、事事有监督、时时能监督”,使企业全体党员干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全部业务时刻都处于有规矩、受监管、可控制状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责任在监督中落实,风险在防范前化解,实现干部清正、企业清廉、政治清明。

二、基于“三道防线”理论,强化纪检监督合力的可行性分析

(一)立足企业治理和组织架构,结合纪检监督工作实际,企业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理论可以归纳如下:

1.第一道防线为业务部门负责的业务监督,即为风险前置防范,即在事前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防范,以减少风险的发生。在纪检监督中,可以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规范、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法规、纪律意识,预防腐败问题2.第二道防线为风险管理控制职能部门负责的职能监督,即为内控审计部门主责主业,即在风险发生之后,通过内部审计的手段对风险进行诊断和纠正。在纪检监督中,可以通过审计监督、巡察检查等手段,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

3.第三道防线为由纪检部门负责的纪检监督,即为监督执纪问责,即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通过“四种形态”运用,促使各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在纪检监督中,可以通过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和处理,发挥惩治和警示的作用,起到预防和遏制腐败问题发生的效果。

(二)基于“三道防线”理论,强化纪检监督合力的可行性分析

“三道防线”理论分别是风险前置防范、内控审计纠偏和监督执纪问责。这三道防线相互补充、相互强化,能够较为全面地防范和识别企业运营中潜在的风险,提高纪检监督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政策法规支持:国家对反腐败工作高度关注,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了对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督合力的支持。

2.组织机制支持:国有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并有效整合监督资源。

3.教育培训支持:加强培训,增强党员干部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纪检干部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实施纪检监督合力。

4.技术手段支持:信息化建设为纪检监督工作提供了更强的技术支持,通过AI智能、大数据可以实现对风险的全面评估、数据的全面分析等,深化风险防范和监督问责的效果。

通过政策法规、组织机制、教育培训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保障,为深化国有企业“三道防线”、强化监督合力提供了良好条件。纪检监督与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互促共融,可以提高纪检监督的效能和全面性,有效预防和化解腐败风险。

三、基于“三道防线”理论,强化纪检监督合力的路径

(一)风险前置防范作为第一道防线,是各业务部门对业务实施合规性、有效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一是明确各部门内部业务模块、业务岗位的监督关系、监督职责、监督流程等,强化重点领域监督,定期开展内部业务监督,持续自查自纠,规范业务工作。二是及时反馈制度、流程缺陷的功能,促进完善制度的进一步规范执行。三是从教育引导上入手,从创新活动上推进,大力弘扬“清白做人、干净干事”的廉洁意识,教育引导业务部门增强务实、清廉观念,培育廉洁从业道德操守,强化廉洁行为,筑牢业务部门负责的第一道防线,做好风险前置防范。

(二)内控审计作为第二道防线,抓风险防控、抓合规管理,重点对业务部门履行业务监督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提出建议。一是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环节,确保风险监督管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二是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及时收集和分析风险信息,发现和监测风险变化,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预警和预防,筑牢风险管理控制职能部门负责的第二道防线。前两道防线重点是针对业务部门、职能部门的,关键词是谁主管、谁负责。

(三)监督问责是第三道防线,也就是在国有企业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纪委发挥“监督的再监督”作用,监督业务部门、职能部门等履行好各自的监督职责,督促充分发挥第一、二道防线作用,同时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线索的发现和核查力度,依纪依规给予惩处。一是通过加大对纪检监督力量的培养和投入,提高纪检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监督能力,以确保其有效履行职责。二是加强内部审计与纪检监督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融合,提高风险管理和纪检监督的效率和准确性,筑牢纪检部门负责的第三道防线。同时纪检监督部门还要当好“三道防线”建设的“教练员、指挥员”,指导各业务、职能部门发挥好业务、职能监督优势,增强员工监督意识,从增强监督合力上发力,从构建体系上入手,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完善“大监督”体系,释放监督效能,实现党内监督与业务监督有机结合,从而筑牢反腐倡廉“三道防线”。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实现经济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和纪检监督工作。基于“三道防线”理论,强化纪检监督合力,是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督工作的必然要求。通过筑牢“三道防线”,国有企业纪检监督合力将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初探[J]. 张钢.冶金财会,2020(10)

[2]企业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实践方向浅析[J]. 张伟;肖春颖.航空财会,2022(05)

[3]高校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基于“三道防线”模型分析[J]. 王健;任卉;王琰.新会计,2020(1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