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信息茧房”效应下大学生群体极化影响与“破茧而出”的路径的实证研究
——基于江苏大学
摘要:“信息茧房”效应下的大学生更容易形成片面化的思维模式,易被他人左右思想从而利用,无法做出客观理性的判断。本文在于分析“信息茧房”对于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并指出破解“信息茧房”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茧房;影响;措施
引言
现国内外有关于“信息茧房”的研究整体来说较为全面,学者们对“信息茧房“各个方面的问题或多或少都进行了探讨。但现有研究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目前的“信息茧房”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信息茧房”本身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大众的普遍性影响,这种影响过于广泛,而专门对大学生这类群体的调查研究却略显不足。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群体,其正确“三观”的形成或多或少受到“信息茧房”的阻碍。其次,从目前对于“信息茧房”的研究资料来看,研究成果零散化,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系统性分析研究“信息茧房”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群体极化的影响
(一)影响价值判断
在大学生的成长阶段,他们的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面对网络上各种真伪难辨的信息时,他们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筛选。网络环境的自由化和多元化,使得大学生能够轻易接触到各种言论,这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无疑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中主动寻找并接收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这样的选择自由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并强化自己原有的观点,从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意识。这种现象无疑会削弱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二)易被鼓动利用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竞争的加剧,催生了”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发生。网络推手是其中的一个产物,他们通过恶意炒作、发帖、诽谤等手段来操纵网络舆论、扭曲事件真相,从而达到获得较高的社会关注度的目的。这些网络推手逐渐演变成借助互联网进行恶意炒作,通过发帖、诽谤来操纵网络舆论、扭曲事件真相,从而达到获得较高的社会关注度的目的。境内外的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也利用互联网进行反动宣传,制造网络恐慌,歪曲事件真相,鼓吹民族分裂。大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差,他们的思想容易动产生不正确的思想,并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三)错误社会思潮消解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在“信息茧房”的影响下,大量的社会思想的内容能够在网络上以一种快速、广泛、多渠道的形式进行快速、广泛、多渠道的扩散,并且朝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展,并且以一种更加受欢迎的形式朝着大众化、平民化、趣味化的方向发展。以“包装”形式展现的社会思想,与当下的大学生个体化的消费观念、碎片化的消费习性相吻合,从而达到了校园思想的高度流通与渗透。但是,“社群极化”却成为了不良思想扩散的温床,促使了大学生群体的“集体偏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不良思想在网上泛滥,处在价值观定型阶段的大学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使他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而群体极化则助长了不良倾向的蔓延,对其效果产生了消减作用。
二、 “破茧而出”的路径
(一)个人层面
1.主动接触获取高品质的信息内容
大学生需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圈”,挣脱枷锁去接触更加多元化的内容,主动摆脱“信息茧房”。首先,大学生要摒弃惰性思想,积极了解获取更多知识。如今的网络资源丰富,知识覆盖面广阔,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网络获取各种知识性的信息,进而扩展自己的视野,慢慢拨开这层茧。其次,大学生要积极利用各类媒体作为信息获取的渠道。例如B站有各种优质的学习资源与课程,抖音是通过用户创作并上传的短视频来传播各类信息,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主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者,大学生要注重查阅与检索的信息内容,规避低俗恶劣的信息,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优质信息。
2.去“自我中心化”,实现“世界中心化”
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自身的活动娱乐之中,缺乏对其他事物的了解与关心,形成“自我中心化”。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会被自身狭隘的信息面所封闭,促进了“信息茧房”的形成。因此,大学生需要客观地认知自己,积极地去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了解社会层面国家层面的知识,将视角看向世界,实现“世界中心化”,打破“信息茧房”对个人的束缚。
(二)社会层面
1.完善媒体管理机制,慎重抉择内容推送
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直接渠道,对大众的信息认知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媒体行业应提高媒体人员的选拔要求,加强培养媒体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完善自身的管理、运行机制。与此同时,鼓励创作者们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信息内容,对于粗俗的、不利于“三观”形成的、反动的、宣扬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进行阻断,对其创作者进行惩处,抑制不良影响的传播。
2.改良算法推送机制,推送高营养的信息
算法是“信息茧房”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改良算法的推送是阻止“信息茧房”形成的重要方法。在获取各种信息时,会收到符合自身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的推送极易影响大学生获取的信息。因此,算法在进行推送时,一方面要提高它的精确性与权威性,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加合适安全的信息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适当推送一些优质信息,如国家时事,科学知识等,减少大学生对娱乐信息的依赖性。
3.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加强学生素质培养
高校是大学生个体实现“社会化”转变的主要场域,也是获得理论知识、塑造价值观念的主要平台,承担着引领社会风尚、移风易俗的作用。作为高校的教师,需要通过隐性教育和课程思政等方式启发学生的理想、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大学生自然可以抵御网络直播中庸俗世界的诱惑。其次,高校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正确看待网络媒体在生活中的地位,划清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界限。再次是加强学生课外素质培养,关注学生的内心诉求与个性化的表达。学校要尽可能消灭颓废、迷茫、空虚等不良风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素质培养项目。
参考文献
[1]黄晓敏,蒙绮文,代亚婷.大学生网络直播中的“信息茧房”现状及破解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2).
[2]陈修春,陈龙,杨鸿宇.社交媒体视角下大学生“信息茧房”困境成因及防范策略研究[J].采写编,2022(10).
[3]赵月,郭安宁.“信息茧房”对大学生的负效应及“破茧”路径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4):452-456.
[4]刘冬妮.“信息茧房”效应下大学生群体极化的影响、成因及应对[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5(02):52-55.
[5]刘纹. “信息茧房”对大学生“三观”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2.
[6]王燕红.新媒体对高等院校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748-752.
[7]王妍.警惕网络“信息茧房”效应[J].人民论坛,2020(11):126-127.
[8]陈俊宇. 新媒体时代信息茧房对舆论群体极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