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智化时代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优化研究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数智时代的来临,作为会计人才培养供给侧的高职院校应当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就数智经济对会计行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高职院校数智时代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问题,并探讨数智时代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措施。
关键词:数智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引言
在如今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创新、并开始广泛应用在社会各项工作中的时代,经济领域内所有决策都离不开数据,不再依靠经验或是直觉,经济的快速发展,既不能脱离会计的核算与监督,也不能脱离会计为经济决策提供的信息数据。所以,随着社会经济正式进入大数据时代,会计也必然会受到大数据技术的影响而发生转型,以便其为经济决策提供支持。
一、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大多还是以会计理论知识为核心,加以相应的实训课程,这种设置总体上来讲更多的是关注基本知识与传统基本技能的传授,课程改革不够与时俱进,大数据相关理念并没有凸显出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变革,不仅要考虑会计转型的课程设置问题,还需要统筹考虑会计相关课程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等课程交叉融合,重构“大数据+”交叉应用课程体系。对于大数据与会计交叉型的课程,尚缺少课程间逻辑层次的规划,缺乏统一规范的课程标准等问题。高职院校注重培养的是应用型会计人才,因此,实践课程也要在课程体系中占据一定比例,实践课程内容单调,主要强调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数智”思维逻辑,去分析处理数字化财务信息数据和在业务流程中管理财务数据能力的要求。
2、校企合作浮于表面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虽然高职院校一直强调并开展校企合作,但当前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效果不佳。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目前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实训、实习和就业三个方面,但是由于会计工作涉及商业秘密和财务数据安全等,学生不能在业真正参与到经济业务活动中去,难以在实习中真正提升会计专业技能,校企合作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校企合作中在协同育人,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企业合作的意愿并不高,尚未得到较好的推进。所以,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激励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内涵。
3、师资队伍有待完善
目前,会计专业的任课教师主要是会计专业背景,缺乏大数据等技术背景及行业从业经验,对“数智”时代背景下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能并不熟悉,无法将大数据信息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灵活运用。而各校负责信息技术方面教学的教师大都不懂财务,也无法在短期内实现既掌握会计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课教学方面,虽然专业课教师会根据职称评审时的条件要求,去获得“双师”证书,但实际上这些教师并没有太多的财务实践工作经验。
4、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推广应用,对会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会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管理能力、数智应用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原有的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并未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多元融合人才培养措施
1、深入推进产教融合
在大数据背景下,在进行会计人才的培养时,更加需要强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应当深入行业走访调研,了解和研究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从而重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数智时代下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借助行业、企业专家力量共同确定课程结构及内容,在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引进企业教师、行业专家,提升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实现校园与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校这样才能够实现高素质人的培养要求。
2、积极提升专业教学师资力量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也随之产生变化,翻转课堂、微课堂等已然成为目前教学的主要方式,其依靠大数据技术,根据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基于该背景下,只是对教师实操能力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需要其本身具备优秀的理论能力,还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专业授课平台以及会计软件的操作方式,尤其是慕课、微课等许多信息化教学方式。打造一支专业知识和信息化能力兼备的师资队伍。学校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采取制度化措施,支持专业教师对接企业、科研人员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教师的行业企业实践能力。安排教师进入校企合作单位、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对实践教师进行培训。
3重塑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注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后期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明确在“数智”时代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职业能力定位。大数据技术的融入不能局限于在原课程体系内简单地添加大数据分析课程。目前,许多财务软件公司不仅要求会计以专业学生掌握会计知识,同时需要掌握财务大数据技术、Python等课程。因此,高校应尝试重构课程体系,加强会计专业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同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接国家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基于专业交叉渗透、课程数字化改造升级、会计行业转型发展等,会同校企合作企业,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职业面向等方面共商共建,优化方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智”化时代背景下,会计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创新与改革新形势,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新的会计岗位不仅需要过硬的本专业职业素养,而且需要运用“数智”思维逻辑,去分析处理数字化财务信息数据。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之一,应该顺应数字化时代变革,对大数据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数智”化改造,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时,更加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工作,让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培养出更多适应“数智”化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兰芳,黄嘉诚.“大智移云”时代提升会计人才胜任能力的思考[J]. .财会与会计,2021(04).
[2]丁利娟.大数据驱动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化,2022(22).
[3]孙博.大数据时代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2(24).
[4]狄具亮.网络环境下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1).
[5]柳迪,杨超,曾佩鸣.“互联网+”下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2(2).
基金项目:2023年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智化时代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优化研究—以连云港市高职院校为例(项目编号:23LKT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