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隋朝谯国夫人冼氏出生地考究

李劲
  
学术与研究
2023年37期
高州市党史地志办公室 525200

[摘要]:冼夫人文化是岭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冼夫人出生地的考究,进一步理解我国户籍制度的变迁和延续性。冼夫人出生地的确立,对冼夫人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起到关键作用,对如何进一步拓宽夯实冼夫人史志研究成果起到充实作用。

[关键词]:地方史志  冼夫人 冼太夫人  中国户籍

高州冼夫人誉为“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她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后辈相继为岭南乃至国家的稳定作出贡献。她生平载入《隋书》的谯国夫人传,在传记中她是“高凉冼氏之女”,能否依此,并根据当时的户籍制度和相关历史资料,从而探索出她的籍贯以及出生地呢?本文就冼夫人籍贯和出生户籍地,开展一系列的史述调研,为冼夫人历史研究提供线索,以及岭南户籍制度做出探研。

以下所写的冼夫人(冼太夫人),史述为洗夫人。在《中国历史大辞典》中:“洗夫人即冼夫人”①。古代高州出现过二位著名冼夫人,两人相隔6百多年,后人易混淆,两人出生地不同。

一是宋代《太平广记》中:“洗氏高州保宁人也。”②是指公元前赵佗③时期的冼夫人。本次史述调研不列入。

另一位是《隋书》中的谯国夫人,本次史述调研目标。

隋朝冼夫人是在《隋书》中:“谯国夫人,高凉冼氏之女”④现代俗称冼夫人,又称为冼太夫人,一生经历梁、陈、隋三个朝代。当中提及的高凉,是她户籍还是籍贯?高凉是指高凉郡还是高凉县?她的儿孙籍贯为何是良德县?

本文通过现有历史材料去研究和论证隋朝冼太夫人籍贯和出生户籍地。

①《中国历史大辞典》洗夫人,第2282页。2010年9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②清代《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七十,妇人一。

③《中国历史大辞典》赵佗,第2060页。2010年9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④《隋书》卷八十,列传第四十五,列女,谯国夫人,第1800页。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

在《辞源》对籍贯的词解:“祖居或出生地。籍,祖先户籍,贯,乡贯,如言某省某县某乡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籍的词解:“登记居民户口的簿册。”①籍贯的依据在于户籍管理。中国户籍制度自秦朝一统后至汉朝已形成律例,大部分沿用至今天。现在籍贯仍是指祖父的居住地,户籍是登记本人现居住地。据此回顾冼太夫人经历的梁、陈、隋三个朝代的户籍管理制度。

一、梁陈隋三朝的户籍管理制度

在《唐律疏议》中“汉相萧何,更加悝所造户、兴、厩三篇,谓九章之律...宋齐梁及后魏,因而不改。”②据此可知汉代建立的户籍制度,延续到了唐朝,在《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冼太夫人出生于约公元512年,在公元602年去世,享年九十。”③她一生所经历的梁、陈、隋三个朝代的户籍管理是相同的。

冼太夫人出生户籍在哪里?在《新唐书》中:“冯盎(?--646年),字明达,高州良德人。”④这“高州良德人”两种可能,一是祖父母冯宝和冼太夫人户籍。二是他父亲或自己的户籍登记地。

冯盎父亲叫冯仆(公元550—584年),清康熙《阳春县志》中:“冯仆,高州良德人。”⑤高州良德是不是冯仆任职登记的户籍呢?在《资治通鉴》中:“欧阳纥召阳春太守冯仆至南海,诱与同反。”“冯仆以其母功,封信都侯,迁石龙太守。”⑥“崖州总管、平原公。”⑦上述,冯仆在良德县没有任职记录,良德县是冯仆籍贯和出生地。

冯盎其中一子,在清代《阳江县志》中:“唐恩州刺史冯智玳,良德人”⑧还有一个曾孙,在《中国历史大辞典》中:“高力士,唐高州良德(今广东高州东北)人。冯盎曾孙。”⑨据此,冯盎儿子、孙子、曾孙籍贯都是高州良德。

①《辞源》(三)。商务印书馆出版,新华书店北京所发行。1982年1月北京第2次印刷。②唐代法典《唐律疏议》卷第一,名例,凡七条。第2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出版。

③《中国历史大辞典》洗夫人,第1919页。2010年9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④《唐书》第一百一十卷,列传三十五,冯盎传,第4112页。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

⑤《阳春县志》卷三,职官。广州陆书斋,清道光元年出版。

⑥《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陈纪四。古籍出版社1956年出版。

⑦《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七,隋纪一。古籍出版社1956年出版。

⑧《阳江县志》卷四,文职。清道光二年出版。

⑨《中国历史大辞典》高力士。第2511页。2010年9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那么历史中的良德县在何处?为何冼太夫人籍贯不写良德人呢?

二、良德县的历史变迁

古代良德县在何处?《旧唐书》中:“高州,隋高凉郡。旧治高凉县,后改为西平县。贞观二十三年,分西平、杜陵置恩州,高州移治良德县。”①“潘州,至高州九十里。”“茂名,于县置南宕州,改为潘州”②唐朝的潘州由命名到撤销都在今高州市城区。在《中国历史大辞典》中记录:“高力士,唐高州良德(今广东高州东北)人。”③据上述,唐朝九十里按现代度量换算,是现在高州市良德水库库区内。

良德县往前追溯,在《旧唐书》中:“良德,汉合浦县地,属合浦郡。吴置高凉郡,宋、齐不改。”④汉末的高凉郡发生变迁,在《茂名县志》中:“高凉郡赤乌五年析置高兴郡。”⑤在《晋书》中:“高兴郡吴置。统县五,广化 海安 化平 黄阳 西平。”⑥在《南齐书》中:“高凉郡。安宁、罗州、莫阳、西巩、思平、禽乡、平定。”⑤在汉末高凉郡划分为高兴郡和高凉郡两个郡。两郡都没有设置高凉县,齐朝设高凉郡治驻安宁县。梁朝立高州辖高凉县,此高凉县与西汉高凉县治地不同。

在《隋书》中:“永熙郡(梁置泷州。)良德(陈置曰务德后改名焉。)”⑦加上“吴置高凉郡,宋、齐不改。”⑧在《唐书》中:“高州(高凉郡),良德。下。本隶泷州,武德中来属。”⑨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良德废县在旧县西北三十七里。陈置务德县,属高凉郡,后改曰良德。陈于安宁地置务德县。”⑩上述说明,西汉高凉县城(良德)梁朝属高州(后立泷州管辖),不在隋朝高凉郡辖区内。

①②④《旧唐书》卷四十一,志第二十一,地理四。第1663页。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

③《中国历史大辞典》高力士。第2511页。2010年9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⑤《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清嘉庆《茂名县志》卷之四,沿革。2009年广州岭南出版社出版。

⑥《今注本二十四史·晋书》卷十五,志第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⑦《南齐书》卷十四,卷第六,州郡上。第一册,第263页。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

⑧《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第883页。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

⑨《唐书》卷四十三上,志第三十三上,地理七上。第2000页,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

⑩《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一,广东二。第五册,第4211页。中华书局1955年出版。

在隋、唐两朝的历史记录中仅有一个良德县。良德县沿革就很清晰了,此地在西汉设置了合浦郡高凉县,在东汉末被分属高兴郡,在南北朝的梁朝属高州,到陈朝属高凉郡安宁县,后在此地新置立务德县,到隋朝属泷州,更名为良德县,到唐朝划归高州,地名沿至清朝、民国,称为良德墟。现在位于高州市的东北的良德水库。

三、冼夫人的籍贯和出生户籍在良德县

通过冯盎籍贯,获知他的祖父母的户籍,他祖父冯宝是在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去世,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才设置良德县,在《魏书》中:“初立党(县)、里、邻三长,定民户籍。”①到隋朝以县户籍登记仅有冼太夫人。

在《隋书》中:“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②只写籍贯是“高凉冼氏”。“高凉”由梁朝至唐朝都曾是郡、县名称。在《隋书》出现的,是否指隋朝的高凉?

隋代高凉在何处?在《隋书》中:“高祖异之,拜盎为高州刺史,仍赦出暄,拜罗州刺史。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③在《旧唐书》中:“高州,隋高凉郡。旧治高凉县,后改为西平县。”④在《唐书》中“武德五年,始以地降,高祖析为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授盎上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⑤上述对比,隋朝冯盎管辖的高州(高凉郡)到唐朝,已不包含西平、恩州,管辖地域不同,仅名称相同,唐朝高州辖地只是原隋朝高凉郡的一部分。在《隋书》中:“高凉(旧置高凉郡。平陈废,大业初复置。)”⑦在《高州府志》中:“电白旧城即古高凉郡土城。”⑥据上述,在隋大业初复置高凉郡的高凉县是在今天的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郡治后迁往西平县。

良德是否属隋朝高凉县?在《隋书》中:“永熙郡(梁置泷州。)泷水(旧置开阳县,置开阳、平原、罗阳等郡。平陈,郡并废)良德(陈置曰务德后改名焉)”⑧据上述,隋朝良德县,隋初属高州总管,改郡制后属永熙郡,与高凉郡属下高凉县并存,分属不同郡治。

①《魏书》卷七下,帝纪第七下,高祖纪下。第一册,第161页。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

②③《隋书》卷八十,列传第四十五,列女,谯国夫人,第1800页。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

④《旧唐书》卷四十一,志第二十一,地理四。第1720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⑤《唐书》第一百一十卷,列传三十五,冯盎传,第4112页。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

⑥《广东历代方志集成》清康熙《高州府志》卷一,城池。2009年广州岭南出版社出版。

⑦⑧《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第883页。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

隋文帝册封谯国夫人时,没设置高凉县或高凉郡,只设置高州。在冼夫人去世后三年隋朝才复设高凉郡与高凉县,由她孙子冯盎管理。冼夫人一生经历梁、陈、隋三朝,三朝都出现同名地域各异的高凉,都是她管治的地方。据此,在《隋书》中高凉冼氏是册封所用籍贯,也释注她父祖辈都是在陈朝高凉郡,高凉冼氏是族系统称。现存历史记录中,她与冯宝结婚后,冯宝户籍和籍贯都不在务德①,儿子冯仆籍贯却是务德(唐朝良德),只有一种可能性,陈朝的高凉郡务德县是冼太夫人的原户籍所在地和出生地,婚后冯宝迁入此地②。

在陈朝冼太夫人户籍都是务德县人,在隋初她去世销户籍。她后人如何演变为高州良德人的?隋朝永熙郡在唐代更名为泷州,所有户籍都会随着朝代更替产生变化。在《唐书》中:“高州(高凉郡),良德。下。本隶泷州,武德中来属。”③良德县归属高州,后人籍贯重新登记,地名不变,冠名州改变,冼太夫人后代户籍更替为高州良德。

她的孙子冯盎是陈朝出生于今高州长坡旧城村(隋大业初高凉县城,唐朝地属良德县)④在唐朝廷任职,户籍迁西安,籍贯高州良德人。梁朝和陈朝都没有设置良德县,在隋朝良德属永熙郡,因此高州良德就肯定是指唐朝高州。

通过以上历史记录调研,我们可以得出隋朝谯国夫人(冼太夫人)的出生地属唐代的高州良德县,此县治遗址在现在高州市东北部,清朝至民国地名为良德墟,沿用至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在此地建造水库被淹没,即现在高州良德水库库区内。

四、结语

关于冼夫人的籍贯和户籍,这些历史记录只能证明冼夫人出生户籍地梁朝属高州(后立泷州管辖),后属唐朝高州良德县的辖区内。

不过,在广东高州市冼夫人出生地还保留了一个活证和一个书证。一个证据就是延续了一千多年“冼太回娘家·更衣节”,此节庆举办地点雷垌村,古代是入良德县的一个关隘,在隋代良德县城遗址往南约五公里。自隋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起,此节庆至今一千多年,每年冼氏族人会在农历十一月十四、十五日,往东南十几公里的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委会(古称冯家村⑤),冯盎故居旁

①②《大清一统史》卷之二百八十三,高州府,二十四。清道光9年出版。

③《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第883页。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

④⑤《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光绪《茂名县志》卷八纪述古迹。2009年广州岭南出版社出版。

接“姑太”(冼太夫人)回娘家(雷垌村)。

另一证据就是雷垌村的古代《冼氏族谱》,在《隋书》谯国夫人传中提及的她哥哥南梁州刺史冼挺②及其后人都收录在内,佐证冼夫人是在这村中出生。

根据以上历史记录和节庆传承的相互印证,可以确定,冼太夫人出生地就是今天广东省高州市长坡镇雷垌村。

现在,“冼太回娘家·更衣节”已列入“茂名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③。

在2022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第三批广东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50条线路名单,高州冼夫人文化游中雷垌村的“冼夫人故里〔良艺冼公祠--仲芳冼公祠(冼夫人故居)--马鞍坳摩崖石刻“百书壁”〕”④入选。

①《隋书》卷八十,列传第四十五,列女,谯国夫人,第1800页。中华书局1973年出版。

②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并公布茂名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

知(茂府函〔2021〕166号)

③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的通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1月10日。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