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运用红色歌剧排演提升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性研究

李艳红 杨洁
  
学术与研究
2023年37期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1 韩国三育大学2 071000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运用红色歌剧排演提升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时效性研究》最终成果之一,项目编号:HB23YS0008

大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关乎着国家民族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能以艺术为载体,寓教于乐,寓教于艺,重方式、重体验、重审美来进行思政教育,不仅能避免乏味说教之弊端,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这无疑是具有实效性地思政教育途径。针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运用红色歌剧排演来提升学生的思政教育有着天然的专业优势。立足专业并结合红色题材经典歌剧作品,让学生在作品中充分体会红色历史记忆,是高校音乐专业与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红色歌剧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抹重彩,红色音乐的诞生不仅承载着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文化的时代使命,还旗帜鲜明地体现了爱国精神与进步思想。学生在排演红色经典歌剧的过程中,不仅夯实了自身专业能力,也对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创作背景、主题思想、情感内涵及中国近现代百年征程进行了深入学习。随着作品最终搬上舞台,还可以对广大非音乐专业的受众起到思政宣传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红色基因 红色音乐 红色歌剧 课程思政 音乐专业

一、红色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1、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意义

高校作为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培养国家栋梁之才、传承国家文化的重要使命。在中国这个历经沧桑、走过曲折历程的国家,红色基因是我们历史的底色,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坚强动力。因此,高校传承红色基因不仅是一项使命,更是一种担当,其意义深远而重要。

高校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铭记历史和传承文化。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从早期的秘密组织,经历南昌起义、遵义会议,再到新中国的成立,这段历史充斥着坎坷和波折,但也饱含着拼搏和奋斗。高校应该通过开设红色历史课程、举办红色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坚韧和忠诚,这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高校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培养高尚品格和价值观[]。红色基因中蕴含着坚韧、勇敢、忠诚和无私等高尚品质,这些品质是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通过深入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自强不息的优秀人才。这些品质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有着积极影响,也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

高校传承红色基因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投资。通过将红色基因融入教育体系和校园文化,高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培养更多的接班人。这一过程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纪念,也是对新时代伟大中国梦的积极响应。高校的传承工作将为培养更多的有志青年,推动国家走向繁荣,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红色音乐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一直以来都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中国,红色音乐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影响力。红色音乐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部分,它不仅记录了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还激发了爱国情感和坚定信仰。因此,红色音乐对高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于红色音乐的概念界定,刘辉在其著作《红色经典音乐概论》中指出:“红色音乐并不仅仅是一种音乐作品或艺术形式,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所形成的优秀音乐文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音乐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党的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充满了光辉篇章,红色音乐以其动人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将党的历史、党的奋斗精神传达给广大师生。在高校中,通过演唱红色歌曲、举办音乐会等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党的历史和传统,激发他们的爱党情感,弘扬党的优秀传统。红色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红色音乐歌颂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歌词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通过学唱红色歌曲,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责任感。这有助于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激发他们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愿望。

红色音乐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一部分,对高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党的优秀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红色音乐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以培养更多有爱国情怀、有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红色歌剧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

1、红色歌剧的理论基础

红色歌剧作为中国文化领域的珍贵瑰宝,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创作和演出汇聚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西方歌剧技巧以及革命时期的政治理念。这些理论基础相互交融,形成了红色歌剧独特的艺术形态和思想内涵。

红色歌剧建立在革命时期的政治理念基础之上。红色歌剧不仅以革命题材为主题,更是通过音乐和表演,传达了共产主义思想、人民解放和社会正义等核心价值观。它在艺术上通过具体的人物和情节,向观众呈现出革命斗争的伟大历程,激励人们坚定信仰,积极参与社会变革。

红色歌剧的理论基础包括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西方歌剧技巧以及革命时期的政治理念,这些元素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红色歌剧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中国音乐剧的珍贵遗产,更是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传承着革命精神,激发着人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采用红色歌剧的思想渊源

在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中,以往的方式不外乎常见的:给学生播放爱国电影、让学生看相关主题的文学书籍、让学生去革命历史圣地、邀请老兵或相关人员进行历史讲解、简单说教等等,这些以往惯用的方式虽然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教育作用,但是整体上而言,学生是在一种明确的被教育地体验氛围下被动接受思政教育的,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将历史中的红色经典歌剧放入专业课程中,犹如盐溶于水一般,既避免了乏味说教与生搬硬套之嫌,同时也让学生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感受了中国近现代宝贵的红色精神。

在多年的高校美育教育教学的探索中,我们发现中国歌剧排演是最好的“美育”和“思政”教材。首先,音乐本身就具有传播和育人的属性,在对红色歌剧作品的观摩、排练过程中,学生们从学习和模仿开始,将会以“第一人称的角色感”进入课程的学习,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声乐演唱之长处,也是将自己置身于思政学习与化身“爱国志士、民族先驱”的培养熏陶之中;在排出成品剧目后的全校公演过程,也是对优秀校园文化的极佳补充。美育教育培养的整体效果非常突出,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式思政实效的作用。

基于高校音乐专业的课程特点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红色经典歌剧纳入思政教育环节,通过红色经典歌剧排演来呈现红色历史记忆,使学生以艺术的方式感知历史,零距离拥抱经典,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唤醒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提高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水平的实效性;大学生是拥有专业知识技能的精英群体,在专业实践与应用上理当成为社会各领域及各行各业的导向与先锋。高校音乐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创建理念上,当立足专业,体现本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秉持党在革命历史时期的优良传统,将宝贵的红色精神在专业领域发扬光大。

三、红色歌剧排演与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

1、红色歌剧在音乐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红色歌剧作为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音乐艺术的交融,在音乐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音乐历史,还为他们提供了艺术表达和创作的丰富素材。以下将探讨红色歌剧在音乐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首先,红色歌剧有助于培养音乐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学习和欣赏红色歌剧,学生可以领略到音乐与历史、文化的紧密关联。红色歌剧的音乐旋律和歌词往往充满激情和感情,能够深刻触动人心。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同时也激发了对中国音乐传统的热爱和自豪感。其次,红色歌剧为音乐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演机会。学生可以参与演唱红色歌曲、扮演红色歌剧中的角色,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表演技巧。红色歌剧的演出要求歌唱、表演、舞台设计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专业人才非常重要。此外,红色歌剧可以为音乐创作提供灵感和素材。学生可以借鉴红色歌剧的音乐形式和情感表达,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这有助于音乐创作者在作品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拓展音乐创作的广度和深度。

红色歌剧在音乐专业课程中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音乐的优秀传统。通过学习和演出红色歌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渊源,深刻领会音乐与社会、政治的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更深层次理解,还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音乐的特色。总之,红色歌剧在音乐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价值。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还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最重要的是,它通过音乐传达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音乐的伟大传统。因此,在音乐专业课程中积极应用红色歌剧,将有助于培养出更多有才华、有情感、有责任感的音乐专业人才。

2、红色歌剧在排演在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中的作用

红色歌剧在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红色歌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融合了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以鲜明的政治思想为基础,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剧情,传达着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色歌剧通过感人的音乐和戏剧表演,能够深入人心地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经典红色歌剧都以革命、奋斗、牺牲等主题为基础,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观众在观看这些歌剧时,不仅会感受到音乐的美妙,还会深刻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这对于塑造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价值观念至关重要。这些歌剧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生动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矛盾。通过观看这些歌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同时,这些歌剧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唱腔、舞蹈、戏曲表演等,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传承意识。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的结合,使得红色歌剧成为了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学生在观看这些歌剧时,不仅能够欣赏到精湛的演技和华丽的舞台设计,还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提升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结论

红色歌剧在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音乐、戏剧和文化的多重融合,深刻地传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传承文化,培养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因此,红色歌剧应该在思政教育中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小结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身心活跃而又复杂的群体,思想的多变与不稳定是普遍特点,排演大型经典红色歌剧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不仅需要团队精神、专业精神还需要持之以恒从始到终的毅力才能有所收获。通过红色经典歌剧的排演构建思政课程的创建目标,让学生立足本专业视角认识中国百年民族历史、红色精神传承,真真正正能达到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切实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雪莹,李敏.红色歌曲的传唱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J].山西大学大同学报.2015, (03).

[2]刘明烨.1921-1927年红色歌曲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3]徐帆.时代的脉搏永恒的旋律——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歌曲创作述评[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04).

[4]叶福林.井冈山时期革命歌曲的创作及传唱[J].党史文汇.2013,(06).

[5]张丽莉.海南红色音乐经典——观歌剧《红色娘子军》[J].黄河之声.2017,(13).

[6]叶长浩.淮河流域红色音乐文化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J].艺术教育.2013,(12).

[7] 陈珊珊.遵义红色音乐文化面貌初探[J].戏剧之家.2015,(3).

[8] 王颖峰,李红梅.论江西红色音乐文化的品牌发展[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2(04).

[9] 梅馨.赣南苏区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途径探究[J].文教资料.2017,(04).

[10]韩瑜.赣州红色音乐的美育价值[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

[11]王莉.井冈山红色音乐传播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

[12]张海涛.刍议新时代江西红色音乐教育作用发挥及传播策略[J].党史文苑(下半月).2017.

[13]杨晓红.论红色经典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