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中,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关素养的提升。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培养策略
当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引导更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研究历史问题,获取历史知识,提升历史综合素养的过程。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然而当前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教师需要在历史教学中深入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融入微课资源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预习
课前预习是初中历史课堂的前奏。在课程开始之间,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历史课堂上,课前预习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学生也没有在预习环节积累出良好的自主学习经验。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中融入微课资源,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来指导学生的自主预习[1]。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初中生大多通过课外书籍、影视作品等内容对于秦朝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思想基础。课前,教师可以将秦灭六国的过程、秦朝建立后的政治制度、秦朝统一的经济措施等重要的知识点提前录制成微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秦朝朝相关拓展性学习知识如文化、对外政策等等以微课的形式进行相应的补充。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可以借助微课资源来整理学习思路,罗列主要学习内容并针对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数字平台给学生提供预习成果检测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整理分析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样学生能够借助微课资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生大多是在应试教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很多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深,因此自主学习意识比较差。教师想要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需要改变学生的被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然而初中生多年形成的被动意识是很难在一时间完全转变的。因此,教师要徐徐图之,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来逐渐转变学生的意识。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来引导学生思考,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堂开始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对隋朝的简介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以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为例,引出南北朝分裂后隋朝统一天下的历史史实。然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继秦汉之后,隋朝又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隋朝与秦朝在很多地方都有着神奇的相似一面。你们知道这两个朝代有哪些相似之处吗?”。借助这个问题,学生能够对隋朝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探索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会在本堂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究答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三、开展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习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没能成熟之前如果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反而会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与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行为相比,小组合作则是学生们在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形式中开展的自主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习,以此助力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以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共同探究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共产党的成立及抗日战争来分析“为什么共产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并最终成立了新中国”。在这个任务的完成中,各小组之间可以展开分工合作,每位学生都针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行为结束后,小组内的各成员可以将自己的成果分享出来,组员进行共同研究讨论,最后得出统一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通过共同学习拓展思维,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良好的学习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对知识的实践应用是学生验证理论知识及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重视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触及内心深处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总结出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3]。以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科学技术成就》的教学为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发展科技,坚决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几十年来,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转变。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选取生活中的交通、服装、农业等某一方面作为对象,然后对该对象在科技发展中的变化进行实践调查。学生可以通过采访身边的人或者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将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最后得出一份科学的调查报告。学生可以将报告以文字、图片、画报以及视频等方式总结呈现法,分享给班级中的其他同学。这项实践活动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地提升。
总而言之,新的教育形势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历史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初中历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在历史课堂上创新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全面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双玲.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C]//.2023年课程教育探索学术论坛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3:202-204.DOI:10.26914/c.cnkihy.2023.001024.
[2]徐蕾.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41):105-107.
[3]蒋振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0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