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体育锻炼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健康中国2030”政策背景下,体育锻炼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强调了其在提升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健康发展和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面的重要性,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虽然该领域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诸如样本局限、长期影响不明确、实证研究不足等问题。文章还探讨了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启示,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健康中国;高职院校;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康,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旨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1]。这一战略不仅包括医疗健康,也涵盖了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被认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高压的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2]。高职院校学生通常面临着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二、研究意义
在“健康中国2030”大背景下,全民健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在教育领域。作为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未来,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和发展。因此,探讨在健康中国政策背景下,体育锻炼如何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
2.1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是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目前,由于就业压力、学术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一群体中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现,包括但不限于焦虑、抑郁和自卑等。
2.2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发展
健康中国2030”计划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家战略,不仅关注物质健康,也涵盖了心理健康。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其身上投入的每一份关注和资源,都是对整个社会健康水平提升的有效贡献。
2.3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当前,虽然关注度逐渐提升,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仍然相对匮乏。尤其是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联方面,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来支持政策制定。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探寻体育锻炼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关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联的研究已经有着丰富的文献和案例。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一些研究已经开始关注这一主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Smith的一项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体育锻炼能有效减少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情绪[3];Williams和Jones对大学生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持续的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短期内的心理状态,还能在长期内提供持续的心理健康益处。
3.2国内研究现状
在中国,尤其是在“健康中国2030”政策推动下,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张华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体育锻炼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李红的研究指出,将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能在高职院校内形成互补和共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健康。
3.3发展趋势
3.3.1个性化体育锻炼方案
随着个体差异和心理健康需求日益凸显,未来的研究可能更多地关注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制定个性化的体育锻炼方案。这不仅符合个性化教学的趋势,也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3.3.2 长期影响的追踪研究
尽管已有研究关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但多数是短期的或截面的研究。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关于体育锻炼长期影响的追踪研究,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持久影响。
3.3.3 跨学科与跨文化研究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可能会涉及更多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等,形成跨学科的研究体系。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研究也将更为重要,以考察不同文化和社会环境下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3.4 政策层面的研究
在“健康中国2030”等政策推动下,如何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政策和实践,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将更为多元、深入和应用导向,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的教育和心理健康需求。
四、研究启示与不足
4.1.研究启示
政策导向性强: 在“健康中国2030”政策推动下,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更多关注。这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框架,以便在政策和实践中整合体育锻炼作为心理健康促进的有效途径。
跨学科合作的潜力: 从心理学到医学,再到数据科学,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趋势。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富有创新性和应用性的研究出现。
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将更加精确和量化,这不仅能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也有助于政策制定和实践。
4.2.研究不足
样本局限性: 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地区或某一类型的高职院校,缺乏全面性和代表性。
长期影响不明确: 目前大多数研究是短期的或截面的,对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长期影响的了解仍然有限。
政策与实践的落地问题: 尽管有很多有用的研究发现,但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政策和实践措施仍然是一个问题。
五、总结
本文在“健康中国2030”政策背景下,探讨了体育锻炼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我们发现该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体育锻炼不仅能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能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发展,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呈现出个性化、长期追踪、跨学科合作、数据驱动和政策应用等多个方向。这些趋势不仅反映了该领域内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揭示了未来研究和应用的广泛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王洪.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资源开发共享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24):195-198.
[2]王万利.健康中国视域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能力提升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3(14):118-120.
[3]Smith, J., Williams, L., & Johnson, M. (20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ntal health in a sample of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48(2), 145-156.
作者简介:杨高珍,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南卫辉,出生年月:1990.03,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体育锻炼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