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路径的实践研究

查建华
  
学术与研究
2023年37期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摘要:在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指导小学的数学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新反思,并根据当下的教育背景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该文重点研究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坚持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的重要意义,并给出了把教学评一致性运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

引言: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中实现教评的一致,至关重要。小学生由于年齡尚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尚处在正常发展时期,对外界事物产生了没有的兴趣和探求欲,因此往往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走神儿、溜号的情况,对课堂任务完成有一定的障碍,从而无法有效地把重难点学习内容有效地提供给学生。

一、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教评统一的需要

学校教育过程中是学生自信建立的关键时期,老师要求外界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认同,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功能和意义,并由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满足心。而老师所制定的教育计划和课堂教学过程,决定着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水平和能力把握状况。所以,老师应把教、练、评三部分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采用探究问题的方法把握数学经验,同时鼓励教师、生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另外,老师还要保持教评的统一性,防止课堂评估过程和课堂教学脱节,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数正是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坚持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原则,一方面能够减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困难,在适当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中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实现教评一致性的可行措施

(一)根据学情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

制订具体的课堂教学计划是课堂教学评一致性实现的关键前提。所以,在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应制订清晰明确的课堂教学计划,并根据准备时期确定教、学、评的知识点和内容,并充分考虑学生的的具体学情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小数学教师也应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角色,应坚持在一起以帮助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全面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和能力发展要求,进而做到课堂教学评一致性。教师也应按照教学计划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完成具体教学作业,并对课堂教学实施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使得每位学生在数学课程上都能得到成功的满足感,使学生拥有数学学习的信心。因此,在数学教材中,如果老师要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教学,涉及到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知识方面的,老师就可以按照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水平给其加以分类,并引导其以组为单元共同研究与探讨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运算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勇于发现问题,并学会运用独立思考和协同研究的方法解决,在确定了这一教学目标和方法的前提下,再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使学生可以更为积极地主动性的投身到数学课堂中。另外,教师还要逐步强化教、练、评三者间的关系,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对其作出反馈评估,从第一时限内使每个学生了解到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和不足,以增强教评的统一性。再如,当教师在讲解除法相关内容之后,教师还要观察每个学生对表内加减法的熟悉状况,教师如果发觉了每个学生对乘法口诀诵读的状况不熟悉,则应在课堂过程中逐步增加乘法口诀讲解内容,以每个学生熟悉并诵读乘法口诀为课堂重点,在达到此目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以乘法口诀为基础尝试求商。比如,教师向学生询问,如果养仓鼠四十八只,每一个笼要生活六只仓鼠,那总共要多少只笼子?此时,教师就指导学生们回忆起,因为六加上八等于四十八,所以,48加上六也等于八,以此有助于学生进行对除法知识内容的理解。

(二)以教评一致的目标设计课程方案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问题汇总,老师应按照具体课程内容和学科规划特点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案。但同时,老师要意识到,具体教学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具体课堂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针对实际问题灵活修改与完善具体教学方案。考虑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相互之间有着鲜明的特点与不同,所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都不同,想要进一步提高小学的数学教育效果,就要求老师在具体课堂的过程中适时做出教学方案的微调和完善,以有效维护教评的统一性。因此,在人教版现代数学课程中,当老师在讲解《角的度量》等课程时,给学生讲解射线、直线和线段等概念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对比三者间相互的联系和区别。当学生对角与射线、线段等问题心存疑惑之时,老师应适时改变课堂方法,或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调整课堂内容,让学生认识角色的形成方法,或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绘画射线、直线和线段问题,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点信息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逻辑思维和探索意识,以切实贯彻教评的教学理念。但课堂教学活动中难免突发一些现象,考验着老师的教学应变能力,需要老师在课堂活动中灵活应变,合理的进行调整教学方案。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与老师的课堂预测结果很可能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而此时,老师如果仍然按照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就会造成学生课堂上和教师之间的脱节。因此,在人教版的数学课程中,当老师在讲解《分数乘法》这个知识点信息的同时,老师还应该运用网络技术引导学生回顾所有关于积分的知识点信息,然后利用学生直观的画面与老师所提示的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再利用知识间的配合和互动,最后总结出正确积分乘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开展更深一步的探究练习。如果在课堂实际活动,学生对其中某一知识点无法掌握,不知怎样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问题,可要求老师打断原来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内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贯彻教评一致性的教学原则,将有助于提高质量和效益。小学数学教师应适时改变课堂思维和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实施课堂教学评价一致性教育,确立清晰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并针对实际教学情况对课堂方法和计划加以灵活调控。以多元的方式丰富小数学课堂内容,并以分类考核的方法增强课堂考核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统一性,以推动我小学数学课堂品质和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一秋.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探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3):214-214.

[2]刘勇.探索"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落地的路径分析[J].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3):3-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