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评定量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李倩
  
学术与研究
2023年37期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进行创新,把学生的行为评价和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评分量表进行优化设计和运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品德的全面发展。以实际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发现在以往的学生评价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本文笔者认为应将学科中所涉及到的思想品格、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等内容,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对学生评价流程、评价量表进行优化设计,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学生评价中,以此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进行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生评定量表

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品德和社会素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评量化表”是一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老师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一种观察表和评价表。其中包含学习成绩、活动作品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在设计上突出结构明确、描述简洁、内容丰富、施测方便的特征。在量表的应用上,它可以被用来对实地观察进行直接的记录和评价,也可以被用来对更长期的纵向观察进行基于印象的综合评价;可以进行他人评价,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过程评价,而且适用于结果评价。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评定量表的设计与应用要点

在新的教育观下,小学德育教育已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向了注重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感和正确的法治观念,还需要对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考核,而学生评量化表就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

首先,一个行之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量表应具备以下特征:准确性、权威性、客观性和操作性。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评定量表的设计应该以教育目的为基础,使用客观衡量指标,对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遵纪守法的习惯和道德的水平等进行检测。另外,在选择量表时,应尽量避免包含求解点,以确保评价的客观。

其次,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时,应在一个合理的框架下进行,可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设置。在进行量表筛选的时候,老师们除了要注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外,还要注意他们的综合素质,运用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

最后,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其它的教学方法,如举一反三,体验式教学等等,老师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方法,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自己的肩膀上轻松地承担起学习的责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体来说,如果要想更好地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评量化表的设计与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要注意量表的精确度和客观性,还要注意量表的灵活性,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修养上拥有更多收获。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评定量表的设计与应用方向

(一)注重优化评价流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主题和内容为依据,在对教学大纲进行研究的同时,应对基本的学情进行了解,从而制定出一个教学目标,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的评价流程进行设计并运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进行优化,把学生的学习效果、行为表现等与课程内容、目标相结合,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利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让学生、各个小组、家长等都参与进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达到多主体参与的效果。教师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为基础,明确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品行进行对比,进行相应的评价。在对学生评价流程进行优化时,能够实现更多维的评价目标,更多的评价主体,更多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完善评价量表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为依据,利用多主体参与的方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价量表。在评价方法上,一是要求学生首先进行自我评价;课堂结束后,要求每一组都在一张“小组学生评分表”上进行互评;父母以儿童的日常行为为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以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行为为基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提交教师。通过每次课后的评价,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从而为期末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精炼的和精确的信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量表,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方位、全面的评价,并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从而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下面是一个完整的评价量表。

(三)展开多元评价记录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为基础,设计并应用学生评定量表,教师也要设计成长记录日志、周志等,以此来完善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与教育学生,提高学科教学效果。在进行成长纪录的设计时,教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成长纪录的目标是展示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进步、行为发展;二是课后作业概要、每天表现记录、每周表现记录、班级最好、个人作业、奖励反思,老师点评;三是课后作业和平时表现,老师和学生要一起做评价。在设计和运用成长记录日志、周志的过程中,老师、学生、家长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巧,还能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得到改进,还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评定量表的设计与应用策略

(一)明晰学情,科学设计评价量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具有“知学生”“了学情”的职业自觉,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量表的设计和评价,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对学情的诊断有多种方法,如在线上教学的开始阶段,为了对学生的居家生活和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份诊断性测试问卷,在学生答题之前,需要对他们的近期活动进行描述,然后对他们回答的关键词进行整理,结果表明:学生在居家的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学习、家务和运动,或者是通过下棋、看电视、画画等方式来进行休闲和娱乐。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各种活动所安排的时间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制定出一套科学的业余学习评价量表,并与父母进行配合,要求他们监督孩子按照量表监督学习、娱乐和休息,并根据量表进行评价,从而促进他们培养出良好的生活管理能力。在评价量表中应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并接受他人建议,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评价量表的科学指导性。教师和学生也能够在评价量表的指引下,更好地促进学习水平不断提高、学习空间不断拓宽。这种评价和指导,不仅可以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学生合理、有规律地生活和学习,还可以联系家长,促进家校共育。

(二)知行合一,充分利用评价量表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德育的“知”与“行”的统一。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把评价作为一个支点,使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衔接起来,所以教师应注重将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相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本质就是“学德”,它对德育起着引导、辅助和支撑的作用,其作用应该在促进学生“学德”的过程中逐渐发挥出来。教师要充分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特性,把教材当作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一个有用的资源,运用任务单和评价表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说话算话”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要求同学们进行自我反省,想一想自己是否曾经有过言而无信的时候。你当时有着怎样的想法,又做了什么弥补?结果是什么?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样以后才能更好的纠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这是一种能够让自己更好地履行承诺的好方法。利用守信评分表,将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守信实践。在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老师可以用“说话算话”的行为评量表来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评价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是否能够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反省,并形成“言出必行”的良好习惯;二是是否可以通过制定信用评分表格等手段来督促自己履行承诺,然后依据这些指标的执行情况来评定等级或星级。指标也就是对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它对促进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对指标落实情况充分利用评价量表展开评价,就变成了课堂内外融合的支点,同时也是学生道德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三)家校共育,发挥量表积极作用

家庭德育、法制等方面的内容背离,会使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为防止两种教育的“南辕北辙”,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联结两者的支点,才能真正实现家校联动。笔者以为,评鉴是最佳且最省力的支点,藉由老师所作的评鉴,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其对学生的正确教育与品德的需求,进而与学校达成共识。在评价工作中,可将评价工作设计为亲子合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下册的“学会理性消费”一课时,教师可以以课本为基础设计一个活动,那就是制作一个购物心愿卡,老师可以根据这个活动来设计以下的任务:①做一张愿望卡,写出自己最想购买的物品,并将物品分类。②猜一猜,你的父母是否允许你购买,原因是什么?③向父母询问,自己愿望卡上的物品可以购买吗?父母的看法是否如你所猜测的那样?④对一些物品不能购买的原因进行归纳,对愿望卡进行修改。⑤写下你和家人的家庭购买物品清单,持续一星期以上。同时,向老师提交评价量表。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他们在各种事情上的认知还不够成熟,所以要想让学生们学会理性的消费,父母的协助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老师应该鼓励父母主动参加这些活动。这样不仅利用评价量表可以引导学生,督促家长,而且可以让家长和学校更好地配合,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四)评价反思,基于量表获得发展

善于反思反省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思想,从孟子“一日三省”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都强调了反省的重要性。反省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德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认为,评价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他人赞同或批评等外部道德要求为依据展开反思,也可要求他们对自我进行反思,以自我道德需求对行为进行反思,进而在反思中实现内化与成长。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的“我能变得更好”,教师要让学生回归现实,理性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出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在你的学习笔记中,把你的优秀之处记下来,并表扬自己。这样的活动可以采用“脑力激荡”的方式进行:首先,一家人说出自己孩子的优点;然后,一家人说出孩子的不足;最后,家人提出改正意见,并由大家选出家里的“爱心达人”和“自信达人”,分别讲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课后,同学们可以就下列评价量表中的问题做一次自我评价:你能认识到你的不足之处吗?你能自我反省,不断改善吗?你知道自己身上有许多优势吗?你能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色?你有没有自信做的更好?这是一种激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方法。

结束语:简而言之,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时,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对生活的关注和反思中,引导他们逐步养成和发展自己的品德;要找到评价的出发点,找到评价的支点和终点,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把重点放在学科的核心素养上,让学生自己去“学德”。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教师应该以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为依据,并与学生的品行相结合,设计并应用评价量表,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提高评价效果,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章乐,唐燕.“接上童气”———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格桑旦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的规则培养[J].空中美语,2020,(04):463.

[3]朱淑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评定量表的设计与应用[J],新课程,2020(23):23-24.

[4]刘桂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发展性评价[J].基础教育论坛,2020(18):6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