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两河文明”外宣翻译研究
——以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为例
摘要:本文以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英译解说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分析馆内英译解说词的英译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博物馆外宣翻译中可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并针对其现有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提高聊城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
关键词:聊城运河博物馆;两河文明;解说词;英译
一、运河文化外宣翻译背景
素有“江北水城”美誉的运河古都聊城,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与世界最长的古老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在这里交汇,随着历史的发展,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潮流下,城市的文化宣传变得愈发重要。淄博烧烤的火爆,吸引了国内、甚至众多国际游客前去打卡。此种场景,除了烧烤模式和当地人民的配合,更有着战国时期齐国古都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之“背书”,充分证明了开发历史文化遗产和加强其对外宣传,对地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而聊城的历史文化开发与宣传,离不开博物馆这个“文化名片”。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全方位地展示了运河文化的全貌。笔者在参观博物馆体会运河文化的同时,注意到馆内的英文介绍与说明,英文作为目前世界通用语,普及度最高,英译对于博物馆对外宣传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博物馆英译的准则
博物馆文案英文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文化交流与沟通的作用,英文文案阅读者目前以学生群体和社会各界的英语学习兴趣爱好者为主,也会有部分外国参观者。因此,除英语学习外,其英语文案也应当满足提高外国参观者对运河文化的理解和兴趣的目的。
由于运河文化属于中华文化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有着极厚重的历史背景,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博物馆英译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性质,翻译应以实现功能上的对等为宜,可遵循以下准则:
1.从文本整体性(context)出发,提取原文信息要点,按照原文信息的顺序组织译入语的语言,既符合原文整体语义,又不丢失文化特色。
2.考虑译入语读者的语境认知环境(cognition),对形式上的对等做适当取舍。
3.翻译以传播特色文化、促进交流为主要目的,对文化跨度较大且非核心关键信息的文案,可做适当“改写(rewriting)”。 “翻译即是对原作的改写,所有改写,无论意欲何为,均反映了特定的意识形态与诗学形态,并操纵文学以特定的方式在特定社会中发挥功用”(Lefevere, 2004: xv)。
博物馆的文本翻译,应当注意源语言文案与目的语读者不同读者群的文化跨越问题,做适当取舍与改写,力求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三、存在的几点问题
通过实地考察馆内英文文案,发现其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用词不准、时态语法错误,标点符号误用等问题。如入口处简介首句:
“… the Great Canal of China is a mega-project and the symbol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which is laden with history and wisdom of Chinese people.” 这个地方原文应当是想表达大运河作为一个宏大工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而the symbol用定冠词,表特指,可能会误导英语读者理解大运河是中华文明“唯一”的象征。中华文明的象征符号有很多,笔者认为用不定冠词a更为合适,显示其为中华文明的“某一”象征。下文“(历史)跨越2500余年,流经30多座城市”译为“Its history span over 2500 years and flow through over 30 cities.”Its history作为译文此句的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根据主谓一致的原则,谓语动词span应当使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加屈折词“s”;且and 连接的两个并列成分,后面的flow through (流经)应当指的是大运河流经三十多个城市,按译文则为“其历史流经三十多个城市”,属于语法错误且并列句主语缺失。原文“中国大运,风华无限!”译为 “A magnificent place the Grand Canal of China is!” 在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语法上不成立,原文为感叹句,应在句首加What。除翻译中的错误外,馆内多处资料未有英文翻译。
四、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英译的几点建议
运河文化的开发与宣传对于聊城“两河明珠”旅游文化名片的打造意义重大。通过馆内实地考察,笔者深刻体会到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以及运河文化对于聊城人民历史文化认同感和本土文化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馆内英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翻译过程中,从英语读者的视角出发,采取意译,考虑跨文化交流的性质,力求译文通俗易懂,语言流畅,完整传达信息;
第二,本着文化转播与交流学习的态度,在不损失信息传达流畅程度的基础上,可适当采用音译或者直译,体现文化特色,如
“漕运”可直接用拼音;
第三,适当扩大翻译团队,对馆内多处资料进行补译或再译。
通过此次考察学习,笔者意识到地方文化对外宣传工作中,翻译工作任重道远,馆内英译虽然存在个别翻译不当之处,但总体上翻译团队的工作贡献突出,且有多处翻译值得学习,对聊城文化旅游名片的打造是非常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邱大平,王晶.基于读者导向的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探析——以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J].中国科技翻译,2018,31(04):30-33.
[2] Lefevere, André. Translation, Rewriting,&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023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两河明珠”城市品牌对外传播研究,NDYB20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