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问题情境在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中的创设途径

陈婷婷
  
学术与研究
2023年51期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中学 511500

摘要:“问题情境”是近年来教学研究的热点,但怎样发挥“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是一个难点。本文基于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的角度,分析问题情境的必要性,选择教材辅助系统、史料资源、图像等作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情境;大概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下文简称“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注意通过历史情境的设计,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新课程标准还进一步指出要重视学科大概念,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枯燥的知识概念讲解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为了创造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历史学科问题情境教学应运而生。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创设问题情境,能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构建核心概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收益。因此,广大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关注问题情境设计的重要价值,基于学情及课程要求。

一、问题情境在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中的必要性

第一,大概念是新课标中首次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具有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学科核心内容和核心人物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能够反映学科的本质特征。大概念教学理念的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科知识进行整合、重构,以核心概念为引领,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同时,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二,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生动、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依据学情设计问题的层次性和深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化对大概念的理解,还能降低学习难度,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二、问题情境在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中的创设策略

(一)利用课文辅助系统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历史新教材新增了“课前导入”“学思之窗”“思考点”“史料阅读”“探究与拓展”等栏目。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这些已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围绕着单元大概念内容来设计情境。以《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为例,教材的四个部分内容按照时间的顺序清晰地描述了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在备课期间,仔细研读教材,明确本单元的重要概念“人类社会形态从低阶向高阶的发展”。并以此设计有关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知识学习,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感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作用,并明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联系。首先提出核心问题: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是如何建立的?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资料,围绕核心问题情境设计子问题。如关于对禅让制、阶级阶层分化的描述提出问题:国家是如何统一的?从部落到国家都经过了哪些发展?然后进一步细分问题:建立一个国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社会形态与经济、制度、文化之间有哪些联系?由此可见,结合大概念设计单元问题框架,在问题串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培养正确的唯物史观。

(二)利用史料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使用历史文献史料来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习惯。具体来说,依据单元的核心概念收集有关的历史文献史料,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来分析、解读、归纳其中的信息,提炼史料中的历史大概念,这种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深入理解历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以《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为例,本单元的两个大概念是“民族危机”与“救亡图存”,结合大概念,导入文字资料,展示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并提出问题:探究中国陷入民族危亡的原因。

材料1:1760-1764 年间,英国从中国输出的茶叶共值银 806 242 两,占其从中国输出商品总值的91.9%。——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2:

从1775年到1795年,东印度公司输入到中国的货物和银锭达3150万两,而从中国出口的货物达 5660 万两。——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三)利用图像音像史料创设情境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认识图像史料的价值,所涉及的史料包括绘画、雕刻、照片、古地图、录音、录像及纪实性影视作品。”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可以将地图、人物画像、绘画、雕塑、老照片等图像史料呈现给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深入感受不同历史时空下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本单元重要概念以及次位概念,对教学质量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以《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为例,本单元的大概念分别为:政治制度要因时而变、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生新变化的决定因素。

如“政治制度要因时而变”这个大概念,来设计了子问题:唐末以来的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社会的变化与宋朝的制度建设有何联系?并在教学通过地图展示,能够认识五代十国和宋初建立时的地理分布。

材料1: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 年)

问题1:赵匡胤登上宋朝皇帝宝座之前,是干什么的?

问题2:宋朝于960 年建立,建立之初实现全国统一了吗?

通过两幅历史地图,展示五代十国至宋朝的演变,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将宋朝的历史史实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直观清晰地展示宋朝建立之初的形势。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已经是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结合新高考、新教材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历史图像资料、文献资料、教材辅导资料等,结合单元大概念创设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怀华.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11):1.

[2]郭志萍.探讨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问题情境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15):2.

[3]洪亮.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