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会计专业课程实践路径探索
摘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其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更负有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高职学生劳动教育,推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义务。将劳动教育有效地融入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中,在有效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同时,更能促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会计专业
一、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意见》还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各学段中均要渗入,除此之外,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层面的教育,还需要家庭与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并且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意见》强调,根据大中小学各个学段自身的特点,开设劳动教育专门课程,使劳动教育可以系统化和专业化。《意见》特别指出,除了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还需要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有机地融入劳动教育。
《意见》中强调,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二、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目标
(一)树立诚信纳税的观念
诚信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会计工作既需要有技术能力,更需要有高尚的素养。特别是在税务方面,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进入到社会从事财务工作,诚信守信、不做假账是关键。通过劳动教育,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灌输劳动精神,让学生树立起诚信纳税的观念。
(二)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会计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繁琐,工作量也大,同时财务工作需要非常细心,绝对不能马虎了事。因此,在培育未来的会计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除了要教给学生会计专业技能,更要教给他们将来如何适应会计工作的环境。通过劳动教育的融入,在会计专业课程上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让学生了解实际会计工作的特点,指引学生应如何适应工作强度和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守岗位的精神。
三、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践路径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正确的思想可以有效地指导实践工作。教师要明确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夯实会计专业的劳动技能同时,也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首先,发挥学校的主体指导地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义工活动等多种渠道宣传劳动教育,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其次,发挥教师的直接教育功能。在会计专业课堂上,教师可以探寻教材中有关的劳动元素,适时地插入劳动教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制定会计专业对应的劳动教育目标
在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加入劳动品德方面的目标。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教师虽然制定的三维目标中包含了职业素养目标,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始终只重视考试成绩,导致素养目标如同虚设。为了更有效地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加入提高劳动品德的目标,并且要细化和量化劳动教育目标,要结合教学评价标准。在日常教学中,以学生的劳动性质表现作为评分标准,比如学生课前整理讲台、擦拭黑板,课后打扫卫生、关灯关门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目标中素养目标的项目。
(三)创新融合劳动教育元素的教学方式
首先,基于高职院校的特点,加强实践教学。新时代的高职院校以培养多元化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为重任,相比本科高校,高职院校更为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育,特别是会计专业,更是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创新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方式的时候,应该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通过实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正的劳动中掌握知识技能。例如,开设真账实操课程,让学生在虚拟的企业环境中,模拟真实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学生可以真正体会会计工作,从而提高专业技能,加强专业素养。
(四)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可以深化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学校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并对关键工作岗位展开深层次探究,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精准定位课程结构,制定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真正掌握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和工作技能技巧等。通过对企业财务岗位的现实分析,以及财务工作的技能要求,创建出真实完善的职场背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安排学生到企业合作实训进行实习实践,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真实的职场氛围,进而提前形成工作适应性,更能深入地领悟劳动教育的真谛。
四、总结
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作为切入点,厘清劳动教育的内涵,分析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会计专业课程的意义,制定更为完善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师要充分挖掘会计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劳动育人元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劳动教育,有效地实现劳动教育和会计专业课程教育相融合。教师通过会计实践教学,利用模拟财务工作背景,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培育学生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冯江涛,周晓晓.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建设研究[J].会计师,2021,(16):86-87.
[2]李昕一.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财经类课程融入劳动教育元素的探索——以“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1,(06):37-39+55.
[3]吉宁.基于企业用工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开展劳动教育路径探索[J].市场周刊,2022,35(12):187-190.
[4]陈蓉.立德树人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以《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