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CAS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机制探析

蒋玄 李永伟
  
学术与研究
2023年64期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摘要:从CAS理论视角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过程看作是由大学生、教育者等主体性要素以及传播内容、传播载体等客体性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复杂系统。这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正确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同时为正确认识大学生与环境的关系、大学生与教育者的关系,以及有效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机制奠定了基础。从传播信息接收机制、传播接收规则形成机制以及接收规则选择、评价机制等方面系统构建新思想在高校的传播机制。

关键词:CAS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传播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改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越来越多。教育者如何适应环境的改变,对传统的传播方式做出调整和改进,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传播的实效是目前高校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简称CAS理论),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系统构建传播机制,以期提高传播实效。

一、从CAS理论视角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

由约翰·霍兰最早提出的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理论,即指在系统演化、发展过程中主体能通过学习而改进自己的行为,并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系统。CAS理论突破简单还原思维定势,打破了过度分割,忽视综合的偏颇,以信息、反馈和控制的新观念研究系统行为。“它以一种跨学科的视角和独到的方法揭示复杂性产生的机制和复杂系统进化的动因”,[1]其核心思想是“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涉及到传播者、大学生等传播主体性要素以及传播内容、传播载体等客体性要素。从CAS理论视角我们将新思想的传播过程看作是由以上主体性要素和客体性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传播者按照新思想宣传教育的要求,选择具体的传播内容,运用合适的传播载体,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按照新思想传播的要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适应和促进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教育环境复杂多样、教育对象的社会性、复杂性,心理和行为的不确定性致使新思想在高校的传播成为恒新型的复杂动态系统,对其进行的相关研究应当摒弃固化的简单思维,多方考量,综合研究。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系统的复杂性

CAS理论围绕“适应性主体 ”这个最核心的概念,提出四个“主体”的基本属性:聚集( Aggregation)、非线性( Non-Linearity)、流( Flow)、多样性( Diversity )。这四个主体的基本属性强调了系统内部“活的”主体在适应和进化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这一理论中的主体(系统的要素)是“具有适应性的主体”( Adaptive Agent) ,即是主动的、具有学习与适应的能力的主体。他们有自身的目标、取向,能够在与环境的交流和互动作用中,有目的、有方向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结构,达到适应环境的合理状态。[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传播系统中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大学生两部分。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以及主动把握当代大学生精神追求表现出的新情况,并根据大学生个体接收信息的特点以及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新思想在高校传播的体制机制,使新思想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格素养和自觉行动。系统中的大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情感取向和价值追求。一方面,他们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处理系统内部与教育者和其他同学的关系;另一方面,他们还要不断地去适应系统外部的复杂环境,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行为,破旧立新,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教育者和大学生主动性和适应性的存在,会使他们在个人认识、精神追求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多种可能性:既有稳定的一面,也有随机的一面;既可能有序,也可能无序;并且这一切都会同时进行,不分先后,也不存在任何预定的简单路径。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传播系统中所体现出来的复杂性。

三、基于CAS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传播的机制构建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传播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的CAS系统,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正确认识新思想在高校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同时为正确认识大学生与环境的关系、大学生与教育者的关系,以及有效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机制奠定了基础。我们可以尝试从传播信息接收机制、传播接收规则形成机制以及接收规则选择、评价机制等方面系统构建新思想在高校的传播机制。

(一)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信息接收机制

(1)健全新思想传播的视觉体系。凡是能引起大学生视觉上冲击的有关新思想的文字、图像、标志等等,都是视觉体系需要健全的内容。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内容在教室、寝室等大学生视觉触及较多的地方制作宣传海报、张贴有关标语,绘制相关图像;同时主动利用好网络平台,建设好视觉上具有一定冲击力的主题教育网站、网页、微信平台,保证线上线下全面呈现新思想的视觉冲击。

(2)健全新思想传播的听觉体系。听觉作为主体接受外界信息刺激的重要感觉通路,在新思想的传播过程中同样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新思想传播中的主导作用,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等蕴含新思想内容的课程成为广大学生乐学好听的课程;建设好校园广播、校园电台,使其成为宣传新思想的重要媒介;加强讲座、报告会、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的管理,绝不给违背新思想立场、观点的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3)丰富大学生接收新思想信息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主体探测器中最为复杂的感觉通路,列宁就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3] 在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过程中要善于打通大学生的情感通路,为信息的高效输入创造条件。良好的情感体验来自于人的社会实践。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也必然成为情感体验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新思想才首先具有内化为社会群体精神追求的可能性,继而为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奠定理论基础。要建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保障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培养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劳动的热爱;开展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术科技、文体艺术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文化活动之中,加强大学生对新思想的切身情感体验;建设好融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关于新思想的宣传网站和网页,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宣传体验活动,增强大学生网上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把宣传教育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教育传播者要经常深入到大学生当中,努力解决他们的思想、心理以及实际问题,树立践行新思想的典范。

(二)建立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接收规则形成机制

“规则不是预先给定的,它们是在行动者和环境互动中发现、设计、更新、增加的。”[4] 这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指出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因此,大学生接收新思想规则的优劣取决于他们与外界环境互动的效果。建立健全大学生新思想接收规则的形成机制要通过建立大学生与环境良好的互动机制来实现。

第一,使大学生成为新思想宣传氛围营造的主体。大学生积极参与新思想宣传氛围的营造是两者进行互动的一方面。在宣传氛围营造过程中,大学生自身会发现以及设计出更多的新思想接收规则,充实已有的规则库。为使大学生成为新思想宣传氛围营造的主体,应提高他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可度、满意度和参与度。要在知识层面向大学生讲深讲透新思想的内涵、作用及意义,化解大学生对新思想观点和立场的任何疑点,使其深刻认识到新思想到底好不好,满足人的什么需要,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跟其他社会思想比起来优越性在哪里,等等,以提高大学生对新思想宣传环境的认可度。传播者要善于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营造符合大学生现实需要的新思想信息接收氛围,增强良性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对新思想宣传氛围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第二,确保新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深入而持久。这种影响是两者进行互动的另一方面,是确保大学生对新思想信息接收规则库不断更新、增加的基础。为了解释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CAS理论引入了“流”的概念,它是指主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系统中,我们借助流的概念来解释、分析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新思想传播环境通过流这个载体将有关政治意识、道德观念等信息传递给大学生,使他们在信息流的刺激下不断更新、增加内心的认识规则,使思想不同于先前,最终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CAS理论指出系统中的流具有乘数效应和再循环效应,所谓乘数效应就是主体间的某一次相互作用可以通过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网进行广泛传播,使最初的效应,通过网络传递而增加。“只要在某些节点上注入更多的资源就会发生。通常情况下,这种资源沿着路线,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并产生一连串的变化。” [6]再循环效应就是指流可以在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网上循环往复地流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因此为了使外界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深入而持久必须注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资源流的乘数效应和再循环效应。一方面要努力开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资源流,保证外界环境对大学生有新的传播资源流的注入,另一方面要建设好承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资源流的载体,保证资源流传播的基本条件,防止资源流的流失,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资源流的扩大和再循环。

开发新思想传播资源流我们可以从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资源、党团组织活动资源、校园物质文化资源、校园精神文化资源、校园制度文化资源等方面着手。新思想传播资源流的载体包括管理载体和常规信息载体。在管理上,我们应该将新思想宣传教育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当中,从细微处着眼,从人文关怀中实现管理育人。常规信息载体包括传统的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以及新兴的手机短信、网络空间等。我们一方面要重视传统信息载体建设,另一方面,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加强新兴信息载体建设,实现传播资源流的扩大和再循环,使新思想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三)建立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接收规则选择、评价机制

大学生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中在其内心形成了一系列与新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关的规则,但规则的存在并不意味大学生会根据规则来行动,也即意味着新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规则的形成只是传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大学生能够根据新思想所传播的规则来行动,即践行新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才是传播的根本目的所在。CAS理论指出,主体每次以行动回应环境的刺激后,必须对规则作出评价,以便奖励成功者,使它得到加强,通过这种优胜劣汰的方式来进化规则。规则的竞争应当以经验为基础,某个规则赢得竞争的能力取决于它过去行为的有用性。为定量刻画这种能力,CAS理论引入了适应度的概念,适应度越大表示规则越强。“每次使用规则应对环境后,行动者将根据经验(使用的效果)修改适应度,这就是学习。” [7] CAS中的主体便是通过这种选择和评价机制来强化能够用于后期使用的规则,而竞争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由CAS理论可知,要建立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规则选择、评价机制重点应该把握以下几点:第一,传播者应该建立适合大学生接收新思想传播信息的考核奖惩机制,这种机制应该科学合理,并且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以便对大学生的行为做出及时的回应,使他们原先在认识体系内形成的符合新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的规则得到强化,不符合新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的规则受到抑制。第二,营造有利于新思想宣传教育的竞争环境。对于那些没有践行新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或者与新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背道而驰的大学生给予必要的教育引导甚至惩罚,将使他们认识到掌握新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必要性。第三,传播者应该鼓励大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实践和体验一方面增加大学生对新思想的认识,使他们形成丰富的规则库,另一方面大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才能积累相关经验,增强内在规则的适应度,促进行为的稳固形成,使新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颜泽贤,范冬萍,张华夏.系统科学导论——复杂性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

[2]陈禹.复杂适应系统( CAS) 理论及其应用——由来、内容与启示[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4):35-39.

[3]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17.

基金项目: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传播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KY0229);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基于体验式学习的西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项目编号:2021LSZ067 );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2023JGA2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