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

方星
  
学术与研究
2024年5期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 412200

【摘要】新时期对各个教育阶段的各科教学均提出了新要求,教学重心慢慢由以往的应试教育向核心素养培养过渡。地理实践力属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地理实践力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结合已学知识,领悟地理思想与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各种与地理有关的学习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但是在一些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上,实践活动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不深刻,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教师应当致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组织更加丰富、多元的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更好地发展各方面能力。

一、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内涵

(一)什么是地理实践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实践力是人们在开展地理实践研究过程中展现出的专业意志品质和符合学科规范的各种行动能力的统称 。它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共同构成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部内容。

(二)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内容构成

由前述概念可知,高中地理实践力集中体现为地理实践过程中应具备的行动意志,通过地理实践锻炼逐渐形成的地理执行能力,以及确保实践活动有序进行的地理信息分析能力 。具体而言,行动意志包括学习主体对地理学习的信心、好奇心,以及在地理实践过程中展现的团队合作意识、主动探索意识;执行能力既包括使用和制作地理工具、地理图表的能力,也包括为达成某个实践目标而必须具备的地理考察能力、地理实验能力;地理信息分析泛指应用地理理论知识分析描述自然现象,撰写地理文章,展开地理运算的过程,简单讲,地理信息分析能力集中体现了地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地理执行力的必要补充。

二、面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借助问题激发学生地理实践意识

学生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有必要从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学习经验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精神和实践意识,使学生乐于参与地理课堂教学以及地理实践活动。教师不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课堂提问、问题探究等模式调动学生的潜在地理实践意识,使学生以能动、变通的实践精神分析地理现象,处理地理问题。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对此前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除去之前所学的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还有哪些?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对本课所涉及的外力作用进行提问:“什么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都有哪些能量来源?外力作用有哪些常见的表现形式?”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保留学生的独立思考环节,也要对学生的探究方向进行适当、及时的调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现实得出答案:“外力作用包括地表的冰川、流水、风及生物等;太阳辐射是主要的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一般包括堆积、搬运、侵蚀及风化。”在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对答案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学生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地球仪、绘制图表、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等方式进行地理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掌握新的地理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用理论知识联系实际问题的地理实践意识。

(二)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思维

地理实验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开展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关键渠道。为确保地理实验对学生地理实践力有提升作用,教师有必要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升级,设计出寓教于乐的地理模具制作环节以及高效的地理实验教学方案。首先,地理模具的制作。高中地理课程所涉及的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将抽象知识进行形象化理解的能力。地理模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模具的制作一般由教师负责,学生需要对模具模型进行观察、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专注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但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主动性,不利于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为改善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加入一些学生制作地理模具的课堂环节,使学生在地理模具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深入领会地理知识的真谛,形成一定的地理实践思维。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学生可以在模具制作过程中应用地理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此外,在模具制作环节,学生既可以将平时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内化于心,也可以利用地理模具实现对地理知识的推导以及对地理现象的还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其次,地理实验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实验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参与实验操作,进行实验记录以及实验结果的总结等。在参与实验设计、操作及实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的地理知识会更加牢固,实践经验会更加丰富,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此外,掌握地理实验主动权的学生不仅会关注实验注意事项及关键步骤,还会通过实验操作形成务实求真的地理实践思维,养成将地理知识付诸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面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地理学科教学的必然趋势。高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该趋势对地理教学的指引作用,积极调整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用地理思维探究自然现象、解答生活难题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 白金荣.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案例设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2] 杜静.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0.

[3] 张静.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2022(11):85-87.

[4] 唐琼花.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考,2022(5):57-5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