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教育评价逐渐从单一的知识技能考核转向全面、多元、个性化的评价体系。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评价;策略
前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评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已经不再注重传统的知识点讲解和机械的应试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也需要更加多元化、科学化,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多元评价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多元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元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元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多元评价,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师可以根据多元化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六)提高教学质量
多元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评价主体
在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形式中,一定要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进行明确。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中,将家长也加入其中,提升家长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参与度。首先,教师依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主体,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评价者、组织者、引导者、总结者等。而在具体的课堂评价中,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状态和个人表现,对其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肯定,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纠正和鼓励,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而家长可以通过对孩子一段时间的观察,并针对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同时在对孩子评价的时候,也应遵循客观、全面的原则,既要指出孩子的不足,也要肯定孩子的进步和努力,并为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而对学生而言,其是课堂评价中的主要对象,同样也是课堂评价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课堂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并通过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得共同进步。
(二)教师评价
1.预习效果评价,建立学生信心
预习是学生在课前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预习效果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为课堂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预习效果评价也有助于建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例如,在教《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节课前,首先,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1)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要内容。(2)查找生字词: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并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潺潺”、“窃窃私语”等。(3)理解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思考课文中描述的大自然的声音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4)准备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关于课文的问题,如“为什么说大自然的声音是美妙的音乐?”等。然后,制定评价标准:(1)完成预习任务:评价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预习任务,包括阅读课文、查找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和准备问题。(2)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大自然的声音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最后,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1)对于预习效果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2)对于预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所在,提高预习效果。(3)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积极评价,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第一,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进步。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时,应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进步[3]。对于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得到成长和发展。第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合作意识。第三,将评价与教学相结合
教师应将评价与教学紧密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例如,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针对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师生互评
师生互相评价是指互为参与评估的主体和对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课程尤其适用[4]。语文课堂上,语文教育是以审美感知、语言表达和文化认知为基础的。教师角色由领导向知识、技能的提供者转变,因此,单纯的教师评估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不利。而师生互评机制能激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共同的目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中,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善师生互评机制尤为重要。首先,要把互评工作划分清楚,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统一的评估。教务管理系统的媒介功能是把学生的评价结果集中到系统中,让师生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查询到自己的成绩。相对来说,老师评价学生的频率比较高。在完成作业时,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编制出一张学习评估表。其次,对知识、技巧、内容进行评价,既可以实现老师检验学生的学业表现,也可以通过语文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评价经验,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记录下来,再反馈给老师,实现师生互评。这样既能直观地了解自身的进度,又能方便老师观察问题的出现,方便随时调整教学方向。
(四)学生自评或互评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包括对课堂内容的把握以及心灵深处的感受等等,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并进行恰当的评价,这将有助于学生对自身进行更正确的认识和更深入的反思。当然,为了更好的课堂效果,营造更好的语文鉴赏课堂氛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互评,这能进一步活跃课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5]。
结语
总之,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更是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和调整。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实施,不断探索和实践更有效的评价方法,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伟燕.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探索——以义务教育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为例[J]. 小学语文,2023(8):65-70.
[2]任明满,肖欣亿,申小艳. 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2023(35):73-75.
[3]梁存斌.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分析[J]. 文渊(高中版),2019(5):581.
[4]刘向文. 探究核心素养下课堂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8(20):51.
[5]吴跃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 读与写,2017,14(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