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论时事新闻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宋婷婷
  
学术与研究
2024年6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院330013

摘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如何将时事新闻与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结合备受关注,并且在实际结合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将时事新闻运用到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当中,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国家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教师要更新传统教育理念,学生也要积极积累时事新闻写作素材。

关键词:时事新闻;写作教学;策略

一、引言

新闻报道是社会的迅速反映,其内容取材非常的丰富,有对世界有影响的政经事件、军事科技的大事件,也有对民众的穿衣、住房问题小事件。这些生动的题材、生活中的资信、思想的资源,都极大的拓宽了作文教学的视角、让作文教学的内容多样、思维也更活跃。[ 陈剑. 初中语文教学中新闻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4.]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新闻的传播变得越发快而广,极大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这个“象牙塔”中学习,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各种新闻资讯。

写作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等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作文作为中学语文试卷中占比最大的一项,在考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学语文写作课程需要不断地创新,适应社会与学生的发展。同时,中高考语文作文的命题越来越关注时事新闻,考察学生对热点新闻的思考讨论能力。这几年中高考语文卷作文中频繁出现“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等时事热点话题。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必须关注社会热点,将时事新闻与写作教学结合,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时俱进,关心时事,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时事新闻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必须充分结合语文课程的这一特征。同时,张国征先生强调“写作教学不仅应当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教学生如何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真正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和使命,为培养合格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张国征. 新媒体环境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当下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必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时代接轨,充分运用时事新闻资源。时事新闻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运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需要通过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教师更新传统教育理念和学生积极积累时事新闻写作素材这三种主要方式。

(一)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国家是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教学改革的进行也需要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要想充分发挥时事新闻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国家需要制定明确的相关课程目标,指导写作课程实践,同时结合时事新闻更新语文写作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

1、制定明确的相关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作为判断教学效果的直接依据,也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对教学活动的展开起着导向作用。充分开发利用时事新闻资源,国家需要提出明确的写作课程目标,指导教师的写作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高素质发展,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基于此,笔者认为,写作课程目标的制定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更新语文写作教材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的主要依据,写作教材的编写不仅需要符合课程标准,还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现行的中学语文写作读本中多包含一些老生常谈的名人素材,如岳飞的精忠报国、诸葛亮的聪明机智、牛顿的勤奋创新等等。中学生在学习这些素材后创作的文章多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缺乏时代感。而在当下互联网信息时代,时事新闻素材的引入能够给中学语文写作教材注入新鲜的血液,使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与时代接轨。值得一提的是,时事新闻的引入需要注意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闻性。部分中学语文写作教材中引入了许多时事新闻素材,如“神州七号”“汶川地震”等。但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这些教材内容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滞后性,难以体现时事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性。因此,国家应该注意及时编写中学语文写作教材,更新教材内容,让时事新闻及时并充分运用到写作教学中,使写作教学富有时代气息。

(二)教师更新传统教育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时事新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最终落实者。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不断进步的思想,注重更新传统教育理念,引入时事新闻资源,创新写作教学方式,运用新颖有趣的模式开展写作教学活动。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写作教学多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将时事新闻资源与写作教学完美融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相长。教师作为写作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引入时事新闻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高涵. 基于新闻时政资源下的高中论述类文本写作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

2、利用新媒体丰富教学实践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黑板+讲述”的写作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其次,多媒体技术可以让信息以图片、文本、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时事新闻。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将时事新闻引入到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新媒体使用能力,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时事新闻与写作教学的完美结合。

(三)学生积累时事新闻写作素材

时事新闻的关注和积累是将时事新闻运用到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首要前提。“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应扮演好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去。”在时事新闻与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结合运用过程中,学生要提高写作能力,积累丰富的时事新闻写作素材,应该自觉增加时事新闻的阅读量,激发阅读时事新闻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1、增加时事新闻的阅读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加时事新闻的阅读量是积累时事新闻写作素材的首要前提。中学阶段的学生受考试升学压力和娱乐休闲方式的影响,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度较低,时事新闻的阅读量不够。为了积累丰富的时事新闻写作素材,学生应该自觉的增加时事新闻的阅读量。首先,学生可以规划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书籍,通过书籍了解时事新闻。其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平台浏览时事新闻,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可以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

2、 激发阅读时事新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的学生对社会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渴望进一步认识社会。激发学生阅读时事新闻的兴趣,不仅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且能够帮助中学生自觉积累时事新闻写作素材。网络平台上有着以各种形式呈现的时事新闻,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并参与讨论。“网络平台的互动性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田羽. 网络文学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9.]网络中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阅读时事新闻的兴趣。同时,中学生也可以多多关注《朝闻天下》《焦点访谈》《新闻30分》等央视新闻类节目。这些节目囊括了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时事新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学生观看,其趣味性更能够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中学生通过观看此类节目能够激发他们对时事新闻的兴趣,形成自觉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通俗来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多维度思考能力。中学生在阅读时事新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全面思考,参考他人的认识与观点,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挖掘时事新闻背后真正的价值。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认知思维水平,而且可以更深层次的掌握时事新闻素材,在写作时能够灵活运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要充分开发运用时事新闻这一新型教学资源。生活是活的语言,运用恰当的策略将时事新闻引入到中学写作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本论文从分析时事新闻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着手,从国家、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分别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能够给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运用时事新闻提供一些参考,提高写作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惠静海. 高中时评写作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20.

[2]张国征. 新媒体环境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李丹丹. 信息时代下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9.

[4]田羽. 网络文学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9.

[5]高涵. 基于新闻时政资源下的高中论述类文本写作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6]胡俊鸣. 微博在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8.

[7]刘晨. 高中语文新闻时评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8]张小燕.试论时事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25):5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