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化背景下“三教改革”助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路径,关注数字化发展趋势、提升数字化理念和应用能力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本文深入探讨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秦皇岛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三所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数字化背景下其“三教”改革的方向与路径。
关键词:数字化背景;“三教”改革;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国家背景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攻坚行动,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法,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明确提出,要密切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同期,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转型与重塑: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为主题,围绕职业教育领域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应用、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等问题展开,主张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将其纳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成为当下学生的普遍需求。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各个行业的人才岗位胜任特征已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岗位的复合性、智能化、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传统高等职业教育已经难以满足数字化时代的需要,“三教”改革已成为助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冲破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束缚,以市场需求和人文发展为导向,重塑教育和学习的新形态,全球都在思考和行动。
二、数字化背景下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三教”改革的现实问题及思路分析
(一)现实问题
2015年起,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在探索与数字经济相关专业的建设工作,加强数字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工科专业的建设和以企业数字化管理为代表新文科专业建设,但其现实问题如下:
1.教材和市场需求不相符。在数字化发展背景下,企业在实施数字化改革,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各种信息技术引入相关行业企业当中,传统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企业改革需要,二者有所脱节。缺乏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教材,对学生将来职业发展会产生限制。
2.教师素质和数字化能力有待加强。现阶段,由于传统教育体系未能完全培养数字化技能,一些教师对数字化技能知之甚少,不具备相应的软件与硬件,更加缺乏实践经验,同时还缺乏数字化素养,不能将数字化技术结合到专业教学中,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提升。
3.教学方式方法滞后。传统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多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突出理论与实践技能学习和掌握。在数字化发展背景下,教育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传统教育技术变成了数据分析等各方面技术要求,这让传统教育方法显得滞后,没能与时俱进。
(二)思路分析
1.加强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落实职业教育专业动态更新要求,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
2.职业教育紧盯数字技术前沿,加快专业升级改造,布局一批新兴专业,提升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专业,从专业名称到专业内涵全面推进数字化,使人才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变革。
3.优化和加强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相关专业设置,重点打造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互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高水平专业群,扩大数字技能人才供给。转变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培养思路,开发设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与数字化企业合作,多方向培养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数字技术技能十大技术领域,提出在2021年至2030年继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三、数字化背景下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三教”改革的变革之道
(一)总体变革思路
学校应根据产业人才需求设立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培训中心和研发中心,共同建设数字化转型实验、试验和实训场景,大力实施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经过系统化培养的数字人才。学校应充分考虑并区分市场导向及研究导向需求,在帮助学生明晰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为不同领域输送高质量人才。瞄准和聚焦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依托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打开学科专业边界。
(二)具体变革思路
在数字化背景下,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学生信息化素养、数据分析与处理技能,培养职校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教育类专业最新发展趋势与技术应用,充分融入行业发展当中;找好职业教育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注重产学研一体化,推动学术交流合作,促进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和数字化时代教育类专业发展与时俱进;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促使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越来越关注培养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学生能够在模拟的场景当中积极实践,从而得到良好的实践体验,在模拟实践当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线上远程平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继而让教育类专业教育变得越来越灵活。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合理使用不同的数字化工具与资源,全面提升教育类专业教学质量,为培养专业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强化内部提升和外部合作,积极接受市场检验,努力回归教育本质。
1.教师变革之道: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建立数字化认同,在积极培养本专业教学力量的基础上,择优聘请校外资深教育工作者来校讲学或任课,共同打造独具教学风格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同时不断加大在线精品资源课的投入力度,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教学,积极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建立双师培养培训基地。组建数字人才产教共同体, 通过产学链上下游组织的通力合作,实现数字技术外溢的扩大化。
第一,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提高专业水平。教师需要关注提高自身各方面素养,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结合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工作。教师要把职业技能和课堂专业教学内容相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教师要主动参加课改活动,按照专业背景与工作经验,探究课程内容。教师要不断增强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水平,结合职业教育实际情况进行专业课程改革。
第二,革新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改。要主动参加教本培训,对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师队伍当中专业基础薄弱、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等问题,需要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外培训,提高教师综合技能。与此同时,要合理优化教师培训模式,使用现场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培训内容,增加培训方式。当然,还可以通过建立互联网教师培训平台,帮助教师开拓培训空间,健全混合式培训模式。
2.教材改革之道:改变原有固定的平面纸质资源,不断开发数字化立体教学资源,通过各种信息手段串联起与整门课程相关的动画、视频、VR场景等多维数字资源。数字化教材需要按照学生学习习惯,使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终端,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方式。
首先,需要建立起集数字资源、数字工具、数字环境于一体的数字化教材。数字教材需要采用技术手段,促使纸质教材数字化呈现出来。基于信息技术,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的基础上,经过整合资源、集成数据等手段,加工处理数字资源,建立起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综合以上因素,合理运用数字工具与数字环境,促使内容可视化和动态化呈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数字化终端设备,呈现出超现实的情景教学。
其次,优化教材内容,构建数字化教材,需要不断增强数字化教材和线下教材相融。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需要按照教材教学功能定位,帮助学生学习教育类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培训教师课程思政与职业精神,加强教师数字化教材和线下教材相融。并且,数字化教材除去需要重点突出高质量资源共享与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还需要增强数字资源与线下教学活动有效衔接。
3.教法改革之道:加强数字化媒体与多种教学资源库的融合,开辟多渠道课程体系,举办培训和研讨活动,组织培训课程、研讨会和讲座等活动,将职业转变和行业企业升级转型纳入日常教学环节。建立行业合作关系,与教育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数字人才培养。
第一,需要以生为本,建立起互联网+数字化教学模式。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需要经过课前推送、课上直播、下课后进行巩固等方式进行线上教学,促使传统教学和数字化教学相结合起来。教师需要以生为本,按照学生学习所需和学生特征进行个性化数字教学。教师在学习资源基础上实行线上、线下测试,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测试反馈,实行有关评价活动,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第二,数字化教学的根本就是数据驱动,职校教育类专业现需要将数据作为基础,创新混合式数字教学模式,从而促使线上、线下教学充分结合起来。首先,教师需要在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课标要求等数据,按照学生需求设计出有关学习内容;其次,教师需要把线上线下活动加以整合,建立起以生为本的混合式数字教学模式。再次,教师需要严格按照专业课程内容与学生学情特点合理设计混合式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最后,教师还需要科学使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活动,提升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学生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发展背景下“三教”改革推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结合数字化技术,将市场需求当成出发点,让专业课程教学和社会需求相融。构建高质量教师队伍,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队伍水平。有效结合数字化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提高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推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克东,王亚南.基于“三教改革”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创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28-34+41.
[2]魏立“.三教”改革引领下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认识[J].现代职业教育,2021(46):164-165.
[3]郭元祥.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知识观的转向[J].全球教育展望,2005(4):15-20.
[4]王艳丽.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 构建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4):27-29.
[5]苏凯新.精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大商科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165-168.
本文系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3年度课题
(课题编号:JYJZWGGK-2023B-117)